《向导》周报的编辑宣传策略及其时代启示
2021-11-11鲁红梅
鲁红梅
摘要:《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第一份机关报,在其办刊的五年中一直都是我党进行舆论宣传的主要渠道之一,不仅向群众宣传了我党的路线、方针以及政治主张,而且在鼓舞民心、凝心聚气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对《向导》周报的编辑和宣传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向导》周报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与其编辑及宣传策略是分不开的,值得我国当代媒体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向导》 党报党刊 编辑策略 党性原则
《向导》周报于1922年在上海正式创立,作为首份中共中央机关报,在其办刊的五年中主要以宣传、论述时事为中心,同时也刊发各类署名文章阐明党的政治立场及路线方针。《向导》周报在旧中国极具群众基础,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进步青年,在宣传统一战线政策的同时也使我党的政治主张深入人心,群众盛赞其为“中华民族的福音,划破黑暗的曙光”。可以说《向导》周报自诞生之初就是我党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和平台,为打倒军阀统治、驱逐外族侵略,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复兴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向导》周报虽然后来被迫停刊,但其在党的宣传事业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编辑与宣传策略至今仍然极具借鉴意义。
一、《向导》周报的编辑策略分析
《向导》周报之所以能在旧中国取得如此骄人的宣传成绩,彰显如此强大的影响力,这与其编辑与宣传策略是分不开的。
1.传递信仰,将党的理论传播放在首位。《向导》周报自创刊以来就将传播党的理念放在首位,其在传播理论时,非常注重传播的方式方法,没有一味刊登长篇累牍的论述文章,而是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对我党的理论进行传播。比如,针对旧中国积贫积弱、列强侵略的现实状态,《向导》在创刊号中呼吁建立“统一、和平、自由、独立”的中国的主张。而后,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之后,《向导》又屡次刊文宣传“统一战线”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同时还对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大政策”进行了重点诠释。可以说,这些都是《向导》将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典范事例,通过这些事例我们能看出,只有将理论和实际充分融合,才能更好地传播党的理论政策。
2.紧扣时局,重视国内外时政报道。《向导》十分重视时政报道,通过对国内外时事的报道来鼓舞群众、进行宣传报道是《向导》的一大特色。比如,赵世炎撰写的《白色恐怖的北方反动政局》《北方反动政局新变化之征兆》等文章就反映了中国在北洋军阀统治下严峻的政治形势,激起人们反抗军阀统治的决心和毅力。
除刊登国内新闻之外,还重点刊登国际时政新闻。比如,《向导》曾给予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强烈的关注,在第三期发表了蔡和森撰写的《祝土耳其国民党的胜利》,该篇文章也是《向导》第一次以论述的形式来评价土耳其的国民革命,不仅介绍了土耳其革命成功的原因,同时也指出土耳其革命与中国革命之间的相似之处。此外,《向导》还称凯末尔为“伟大而有胆识的将军”,高度赞扬了凯末尔革命的成功,表示中国人民要学习土耳其人民的精神,成为东亚的巨人。
3.针砭时弊,重视新闻评论。舆论监督是党报的重要功能之一,新闻评论则是进行舆论监督的最好形式。《向导》特别重视新闻评论尤其是批判性新闻评论。在民族危亡、时局纷乱的年代,批判性新闻评论显得尤其重要。批判性新闻评论的作用在于批判扭曲的社会现实、反映尚未引起重视的现实问题。而《向导》作为如今党报黨刊的前身,更是非常注重构建具有批判性的新闻评论。比如,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尚不知“帝国主义”和“军阀”为何物,就连一些知名学者对这二词也不甚知晓,胡适先生曾讽刺其为“海外奇谈”。针对胡适先生的这一言论,蔡和森在《向导》上发文进行批判。经过蔡和森等人的积极宣传和释义,让中国人真正了解了“帝国主义”“军阀”二词的真实含义。再如,针对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公开叛变革命的行为,蔡和森在《向导》上发表了批判评论文章《国家统一与革命势力的联合》,全面揭露了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叛变革命的行径。
由此可见,批判性新闻评论不仅能指出当下社会发展的问题,而且还能起到警醒人心的作用。正是因为蔡和森为群众普及了“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概念,才燃起了更多人进行革命斗争的决心和毅力,也正是因为蔡和森指出了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破坏统一的行为,更促使人们团结起来为中国的统一而奋斗。
4.引导有力,重视议题设置和舆论引导。根据当下时局有针对性地设置议题是《向导》周报的主要特点之一,此外,《向导》还根据当时的热点事件进行舆论引导。比如,1923年2月,上海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乐志华案”,对此《向导》刊登了十多篇评论文章,不仅准确刻画了国人在“治外法权”约束下的不公遭遇,同时也揭示了“治外法权”的弊端所在,这十多篇文章迅速在国内刮起了一股废除“治外法权”的舆论风暴。
此外,从栏目风格上也能看出《向导》对议题设置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视。比如,《向导》开辟的“寸铁”栏目就专门刊登根据时局和时事所撰写的精悍、尖锐的评论文章,这种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却风格大胆,能够揭示问题本质;而“外患日志”栏目则主要揭露帝国主题国家在中国的暴行,以此激起民众团结一致抵抗外国侵略的爱国情绪。正是因为《向导》积极进行议题设置、舆论引导,能够在混乱的时局下起到拨云见雾的效果,由此人们才称其为“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5.团建有方,重视编辑队伍的多元构建。多元化的宣传队伍也是《向导》的一大特色,在其宣传队伍中既有中国共产党的骨干干部、社会进步青年,也有国际共产主义人士。正是因为《向导》多元化的编辑队伍,使其内容风格具有多元性,而且在社会中还极具影响力。《向导》的编辑队伍主要以陈独秀为代表。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陈独秀是共产党内部的核心人物,他不仅是《向导》的创办者,办刊方向的制定者,同时也是主要撰稿人之一。而李大钊、蔡和森、毛泽东、瞿秋白、周恩来等党内领导者也曾多次为《向导》撰文,为《向导》的读者提供众多经典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