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觉醒年代》:重大题材剧的典范

2021-11-11边铀铀

传媒 2021年20期
关键词:觉醒年代

边铀铀

摘要:《觉醒年代》是近年来我国重大题材剧的突破,实现了歷史价值、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高度统一,不仅在创作层面实现了“破圈”,在受众层面也成功“出圈”。该剧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指导下开展现实主义创作,追求人物鲜活、内容务实、模式创新和美学升华,实现了多维度的突破转向。总结该剧的成功经验,对于重大题材剧如何触动受众心弦,全面增强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传播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觉醒年代》 重大题材剧 影视剧创作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和安徽省广播电视局联合推出重大题材剧《觉醒年代》,该剧一经播出便赢得社会广泛好评,取得了空前的社会效益。该剧以高超的艺术手段再现了共产党成立之前的风云历史,追溯初心、突出使命,以专业、认真、热忱的创作态度,打造了一部颇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成为近年来重大题材剧的新典范。2021年6月10日,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揭晓,《觉醒年代》连夺3项大奖。另据金拓数据统计显示,该剧央视首播之日的收视率就达到1.504%,每集平均收视率也高达1.290%,成为当之无愧的“爆款”。截至2021年7月13日,豆瓣有30多万人进行评分,最终评分为9.3分。可以说,该剧凭借“新”“活”“实”“美”所引发的“出圈现象”,对重大题材剧的创作,乃至整个影视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新:追求题材立意创新,打破传统模式束缚

《觉醒年代》在题材立意和创作模式上,都有重大创新,这也是其能够让受众眼前一亮,并最终能够成功的重要前提。

就题材立意来讲,该剧并未囿于建党建军、红军长征、关键战役、元帅将军、重要领导人等传统思路,而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指导下,客观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时代背景、主要人物,真实塑造了存在争议但贡献突出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不存在政治化、程式化痕迹,真正打破了传统重大题材的束缚。此外,该剧以设问式的逻辑主线为依托,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特殊时空进行拓展:时间维度融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空间维度则延展到北大红楼、红船,有效增强了叙事视角和结构的宏大性。在以往重大题材剧中,陈独秀作为争议人物,很少以第一主角出现,但编剧以实事求是原则为指导,客观展现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中的历史贡献与独特价值。可以说,这不仅是人物塑造上的突破,也是题材立意上的突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创作模式上,该剧跳出以往戏剧化情节的设立窠臼,通过对真实历史人物及人物关系的艺术化处理,有温度地还原了历史面貌、发展轨迹,有效提高了艺术张力。就戏剧创作而言,该剧属于弱戏剧冲突的模式框架,如许多镜头画面都是简单的演讲、交流、书写、思考等,但这些普通段落的背后却隐藏着中国该走向何处、如何才是爱国、知识分子该有怎样的担当、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大学该如何定位等深层思考,而正是这些具有时代性的问题构成了整部剧情节发展的核心驱动,也持续对受众思想情感进行刺激,促进受众进行思考。如此彻底打破了传统重大题材剧“宣讲式”创作模式,在传达历史知识、革命精神的同时,促进受众思想成长,形成了独特的“反思式”创作模式。

该剧的实践证明,在重大题材剧的创作中,要敢于打破传统题材、立意、叙事模式上的框架束缚,站在历史真实之上进行艺术创新,以较强的艺术张力、情感渲染、哲思启迪作为驱动内核,如此才能形成重大题材剧的“强磁力”。

二、活:突出性格冲突,注重立体塑造

影视剧在人物塑造方面,通常会采用戏剧性手段进行二元对立塑造,就是通过家庭冲突、感情冲突、动作场面等的人为虚构展开形象塑造,但却忽略了性格冲突上的深层塑造。《觉醒年代》以人物冲突、选择冲突为根本依据展开人物塑造,在合理性与非合理性交织中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鲜活。

该剧在历史人物合理性、非凡面叙事的同时,还融入许多非合理性、普通面元素,当然这些非合理性元素是相对于历史真实的一种合理设计。比如,李大钊是先锋者,也是朴实的“憨坨”;陈独秀是斗士,也是会打趣同事、为儿子炒花生的普通人。在以往的重大题材剧中,英雄人物的塑造基本围绕非凡面展开,但却忽略了个性化的普通面叙写,导致人物整体缺乏立体感、鲜活性。《觉醒年代》正是凭借鲜活人物来消解戏剧性、动作性情节,进而将更多镜头放在人与人的冲突叙事上,进一步增强了结构张力。该剧巧妙地以新文化运动先锋人物和传统文化、封建势力、军阀反对派的对立作为根本冲突,以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情感关系的聚散走向为主线,形成了非二元对立的立体化人物关系。同时以毛泽东、邓中夏、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等有志青年不同道路选择为复线,使得整部剧的所有冲突都是围绕人与人来展开,最终在多元冲突构成的宏大场景中引发受众广泛共鸣与深层共情,在与人物共同成长、痛苦、抉择、坚持中消除了“戏剧”的技巧影响。

人物性格冲突是最高级的冲突,也是最具艺术魅力的冲突,同时是人物塑造的根本指向。因此,重大影视剧创作要想不落“政治宣讲”窠臼,真正触动受众心弦,就必须以人为本,注重立体塑造,以鲜活性消解戏剧性。

三、实:强化历史质感,激活内在生命

重大题材剧的创作必须尊重历史,坚持真实性原则,但许多创作者却在大的历史框架内进行肆意改编,严重破坏了重大题材剧的历史生态。《觉醒年代》以史实为主,严谨讲述历史,客观评价人物,不管是演员的精湛演绎,还是服装道具的精益求精,在细节处追求真实,形成了该剧较强的历史质感,并在本真的历史环境、人情风貌、人物个性中激活了内在生命,这也是该剧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

首先,就历史架构来讲,该剧除了“二十一条”、新文化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宏观主线外,还通过许多细节叙事构建了更具厚重感的历史空间。《觉醒年代》通过不同人物不同目的的讲述,共同构成了“新春秋时代”的历史景象,在历史辩证中促使受众对相关历史人物形成更为全面的认知。影视剧历史质感的形成,离不开具象化视听形象和感知性内容的支撑,该剧创作者从真实的历史环境和空间细节入手,让受众在近乎真实的历史场域内切实感受人物性格的诸多细节,进而强化对历史脉络的本质理解。

猜你喜欢

觉醒年代
《觉醒年代》“南陈北李”聚首,揭秘“爆款”如何炼成
《觉醒年代》,激起满屏弹幕
《觉醒年代》火爆“出圈”对党史文化传播的有益启示
《觉醒年代》:以历史质感和理想主义征服观众
文化节目深具底蕴《觉醒年代》等剧集表现优异中国视听大数据全国卫视春节收视分析
《觉醒年代》里那个硬怼李大钊的同学错了吗?
《觉醒年代》开启主旋律剧新语境
从“觉醒年代”汲取奋进力量
《觉醒年代》:直叫人上头的主旋律
《觉醒年代》里的红色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