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美脲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效果和药理学分析
2021-11-11冯伟杰成明建钟天文江小兰
冯伟杰,成明建,钟天文,江小兰
(1.云浮市人民医院药学部,广东 云浮 527300;2.云浮市人民医院血液内分泌风湿科,广东 云浮 527300)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内分泌疾病,患者终身得病,血糖持续上升,严重损害各个器官的功能。缺乏充足的体育锻炼、饮食不健康一级遗传等因素均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1]。90%以上的糖尿病均为T2DM,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糖尿病。该疾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早期症状大多表现为口渴、乏力等,待病情进展到中晚期会出现蛋白尿、贫血、高血压以及浮肿等严重症状。从该疾病致病原理进行分析,治疗该疾病应从两方面入手,在降血糖的同时促进分泌胰岛素[2]。本研究对研究组患者采用磺酰脲类药物进行治疗,整体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年龄60~88(72.3±3.2岁)岁,病程1~7(3.3±1.1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中对于T2DM的相关诊断标准[3];年龄>60;血糖显著升高持续>6个月;排除标准:Ⅰ型糖尿病患者;哺乳或是妊娠期妇女;合并酮症酸中毒;发生严重感染者。
1.2 方法
对照组选用格列齐特缓释片(国药准字:H20044694,由施维雅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口服进行干预。起始剂量以30mg/次为宜,1次/d。4周/疗程,需连续治疗2个疗程。
研究组选用格列美脲(国药准字:H20073592,由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口服进行治疗。起始剂量以1mg/次为宜,1次/日。于每日早餐后服用。随后用药剂量应参照患者具体的血糖水平进行小范围调整,但最大剂量应<6mg。4周/疗程,需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患者主要症状消失,且血糖控制水平恢复正常,可判定为显效;患者部分症状出现改善,血糖出现下降但尚未恢复正常,可判定为治疗有效;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是出现加重,可判定为治疗无效[4]。
1.3.2治疗安全性对比
对比患者呕吐、头晕、乏力等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大小。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研究组)和87.5%(对照组),研究组整体疗效较对照组更好(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研究组)和12.5%(对照组),研究组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2型糖尿病相较于1型糖尿病来说,发病原理有很大的区别。国外研究指出,T2DM的出现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首先机体分泌的胰岛素总量相对不足,与此同时,体内拮抗胰岛素激素的分泌异常增多,因此肝糖输出被迫超过血糖正常值;第二,T2DM患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血糖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在该状态下,胰岛β细胞过量分泌胰岛素,同时受体还在不断进行胰岛素拮抗,这样的循环过程导致胰岛素β细胞整体功能呈现逐渐衰竭的状态;第三,胰岛素受体存在缺陷,该因素会导致人体肌肉组织在对葡萄糖等物质进行摄取时出现功能障碍,进而血糖水平也称出现异常;第四,相较于正常人来说,胰岛素的总体分泌量处于较低的水平。由此得出的结论是,T2DM具有较为复杂的发病机制,临床上对该疾病进行治疗时用从血糖降低和促进分泌胰岛素这两个方面同时进行。
本研究数据显示,预后治疗有效率为97.5%(研究组)和87.5%(对照组),研究组整体疗效较对照组更好(P<0.05),提示选用格列美脲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在治疗安全性方面,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研究组)和12.5%(对照组),研究组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提示选用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整体安全性较高,患者副作用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痛苦。
格列美脲以及格列齐特都是黄酰胺类药物,该类药物可刺激胰岛β细胞,加快分泌胰岛素,将患者血糖浓度控制在正常水平[5]。研究组采用的格列美脲是第三代药物,主要药理如下:可与β细胞表面的黄酰胺受体进行结合,该受体主要作用在于开通三磷酸腺苷的K+通道,胰岛β细胞的K+通道关闭,去细胞膜极化,打通钙离子通道,实现钙离子的有效内流,加速胰岛素分泌,抑制肝细胞干细胞的葡萄糖合成[6]。同时研究指出,磺脲类降糖药物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但长时间内使用会导致体重增加,把握不好使用剂量严重的会导致低血糖。
在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用格列美脲进行干预整体效果良好,可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