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现状、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1-11-11张元圆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时代政治建设

张元圆,曾 豪

(1.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54;2.重庆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2160)

政治性是政党本质属性的直接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政治性一直以来都是党的建设突出强调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抓手。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概念以来,学界围绕“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呈井喷态势。那么,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到何种程度?热点主题有哪些?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未来的研究趋势是什么?本文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学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样本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来源

本文研究样本来源于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简称CNKI)。本文按自定义检索方式,以“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并含政治建设”为主题,检索2012年1月到2020年4月(主要试图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历史阶段发生变化后,党的政治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何变化),学界发表的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共获得656篇文献,大致涵盖了该时期该领域主流的和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然后,把以上每篇文献的“作者姓名、所在单位、期刊名称、发表年份、文章页码范围、关键词、摘要”等基本信息以Refworks格式保存下来,作为CiteSpace的分析样本。

(二)研究方法

本文把CiteSpace软件作为研究工具,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CiteSpace是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在Java环境下开发的一款多功能可视化分析软件,通过可视化知识图谱来把握特定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具有快捷、高效、动态等特征,广受研究者喜爱。因此,文章利用CiteSpace V 5.6.R5,设置时间跨度为2012—2020年,时间切片为1年,节点类型为Author,Top N=20,筛选参数为g-index(k=25),裁剪方式为Pathfinder,分别绘制作者合作、研究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时区等知识图谱,以期对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现状、热点主题、演进阶段与未来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全面把握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情况,探测研究热点和理论前沿,为相关研究者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二、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一)年度载文量

年度载文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年该领域学者关注的主题和研究情况,是判断研究进展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如图1所示,以“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并含“政治建设”为主题,搜索2012年到2020年的全部期刊,共得到4 045篇文献。由图1可知,从2012年开始,研究文献逐年呈上升趋势。为了更加精准地把握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现状,所以选择高质量期刊(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检索,共获取656篇文献。由图1可知,2012年研究成果平稳上升,2013年后略微回落,2017年快速上升,实现新突破,2018年形成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研究热潮,中国知网(CNKI)自带的可视化分析预计2020年达到1 317篇文章,其中有244篇发表在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上,走向研究的另一高峰。

图1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年度载文数量及其趋势

研究表明,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成果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央层面出台的文件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时效性。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严格执行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规定。”[1]52013年1月,他又强调,“严明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1]21此后,学者开始集中研究“政治性”在党的建设中的领导作用,但这两年讨论更多的仍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内容,还未出现直接就“党的政治建设”进行撰文。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2]80此后,研究文献逐渐增多,研究质量显著提高。2015 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3]1562016年5月,他再次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2]87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明确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4]

正是党的领导在历次会议、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学界掀起了对“党的政治建设”的研究浪潮。2018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论述了如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强调全党必须要“深化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认识,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4]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推向了顶峰。

(二)涉及研究学科与来源期刊分布

把握研究主题的学科分布情况,旨在探测研究对象的主要研究领域以及未来走势。如图2所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共涉及10个学科,其中政治学占了93.4%,其次是教育学占4%,再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占2%。可见,虽然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涉及的学科较多,但主要集中在政治学领域。

图2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涉及学科分布

“通过研究已经发表的文章来源期刊分布情况,可以发现研究主题的分布领域和该领域来源刊物的水平及特点,并可以为相关主题的研究走向提供依据。”[5]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载文量排名前15的主要来源期刊,见图3,平均载文量为36.8篇。发文量最多的是《党建研究》,关于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领域的文章,刊发多达73篇,占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主要来源期刊载文量的13%;其次是《人民论坛》55篇,紧接着是《求是》54篇,《理论探讨》和《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均刊发了40篇文章。可见,关于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的期刊论文主要集中刊载在党校学报、思想理论类刊物上,并且载文量多且集中,内容以党建为主,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图3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排名前15的来源期刊

(三)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

1.核心作者

表1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的核心作者

利用CiteSpace 绘制作者合作知识图谱,见图4。在作者合作知识图谱中,节点代表研究者,用圆圈表示,圆圈越大表明研究者发文量越多,对该领域的贡献也就越大。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强度,连线越粗表明合作越密切。结果表明,有251个网络节点,40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1 3,在作者共现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得出Modularity Q=0.976 6>0.3,这意味着划分出来的模块是显著的,但Mean Sihouette=0.166 7<0.5,聚类特征不明显,说明尽管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领域核心作者较多,但是大部分研究者都没有合作关系,如图4所示,在核心作者中除了齐卫平、丁俊萍、孙力和王炳林,王立峰和潘博,刘宗洪、刘靖北和杜艳华等部分研究者存在少量合作之外,大部分研究者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可见,该领域没有形成核心作者集群。

图4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的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2.研究机构

运用CiteSpace 绘制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见图5。结果显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节点最大,发文量最多,共13篇,其次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文9篇,再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均发表了8篇,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文章均在5篇以上。可见,这些均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核心研究机构,该领域的研究机构多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地党校,说明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是,从研究机构之间的连线可知,只有个别研究机构存在合作,该领域没有形成核心研究机构集群。

图5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的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三、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的热点主题与演进阶段的可视化分析

(一)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的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章主要内容、核心观点的高度凝练和总结,是文章的精髓和核心,也是文献计量研究的重要指标。某个关键词反复出现,说明该关键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运用CiteSpace绘制出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其结果如图6所示:圆圈代表关键词,圆圈越大表示关键词频次越高,紫色外圈(深色)代表关键词的中心性,紫色外圈越宽表明关键词中心性越大,中心性越大表示节点的“纽带”作用越强,学术影响力越大,关键词的中心性超过0.1,表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是研究热点之间转化的重要转折点。需要注意的是,关键词频次与关键词中心性不成正比,高频次的关键词不等于中心性大。当然,高频词关键词、中心性大一定是该领域研究热点主题(具体情况见表2)。

图6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如表2,统计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领域排名前20的高频关键词,其中“党的建设”的中心性为0.2,频次159,位居第一,可见它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国共产党”频次较多,且中心性分别达到0.46和0.43,说明二者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的热点,且具有很强的“纽带”作用。从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的大小可以初步推断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对策措施。

表2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的高频关键词

(二)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的主题分析

了解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还需进一步把握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突现主题词知识图谱(如表3)。结合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关键词的中心性、高频关键词聚类,可知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表3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的高频突现主题词共现聚类分布

1.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

党的政治建设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就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正式提出党的政治建设的概念却是在党的十九大上,这在学界几乎达成了共识。陶文昭明确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十九大提出的新概念,在以前党的文献中没有明确使用过”。[8]王炳林、房正持相同的观点,认为“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明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9]可见,学者们普遍认同“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九大的一大创新点。

不过,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界定,学界却存在不同的观点。王炳林和房正立足于党的纲领和政治路线,把党的政治建设界定为“正确制定党的纲领、路线以及相应的工作方针和政策,并用其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为,通过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确保全党思想上政治上高度一致,使全党步调一致地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9]刘先春和葛英儒从“坚实基础、首要任务、基本要求和根本保障”四个维度入手,界定党的政治建设科学内涵,他们认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10]任晓伟认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即“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党章的基础上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形成优良党内政治文化,在加强党性的基础上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11]。彭正德认为许多学者对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解有失偏颇,他从党中央的论述、党的政治领导、政党政治基本原理的视角出发,指出“党的政治建设应该包含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内政治关系建设、党的政治能力建设三项主要内容”[12]。由此可见,虽然学者们对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尚未达成一致,但是在界定它的科学内涵时都紧紧围绕“政治路线”“政治纲领”“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党中央权威”“政治生态”“政治能力”和“政治觉悟”等核心要点展开。

2.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在依据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事物的性质。把握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在依据是加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前提。从现有成果看,学界分别从理论、实践和历史等维度论证其内在依据。

首先,从理论逻辑来看,政党属性的本质使然。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究其根本原因,学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刘红凛指出“政治性不仅是政党的第一属性,也是政党的本质属性,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本质使然。”[13]董学宾认为,“讲政治是政党的本质要求,政治属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14]。吕惠东、丁俊萍持相同观点,认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又遵循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15]。其次,从实践逻辑来看,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倒逼。肖光文认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应对现实挑战的必然选择……巩固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应对现实挑战的题中之义。”[16]董学宾认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尊崇党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建设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自觉锤炼党性,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14]。刘先春、葛英儒认为,“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本质要求和优良传统,政治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题中之义,政治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10]。最后,从历史逻辑看,归因于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陶文昭认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把讲政治贯穿于党的建设实践中”[8]。王炳林、房正持相同观点,指出“从党的建设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要讲政治”[9]。基于此,邸乘光论证道,“中国共产党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明确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公开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政治使命和政治目的”[17]。董学宾进一步谈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历经磨难、艰辛探索取得的宝贵成果,注重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加强政治建设是改革开放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14]。

3.党的政治建设的多维路径

探索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路径是当前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强调党的政治建设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政治建设路径。对此,学界从不同角度出发,研究了加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路径。

韩振峰、陈国平从政治建设的动力、政治素养、政治示范效应等维度,寻找具体路径。他们认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增强‘四个意识’,密切联系群众,抓住‘关键少数’”[18]。在此基础上,刘红凛还强调了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法规制度对于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新时代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以严肃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主要抓手,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组织纪律修养与道德修养;必须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保障。”[13]王炳林和房正认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二要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三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四要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9]。李斌雄认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主干路径,由‘四车道’有机建构而成,分别是坚持发展党的政治理论,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锻炼党性保障政治担当”[19]。由此可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持政治领导,坚定政治信仰,坚守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4.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历史的功能在于鉴往知来。梳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能为今天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借鉴。仇文利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艰辛历程,总结出四条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经验,分别是“坚持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科学谋划党的政治建设布局;传承创新灌输理论,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信念;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权威观,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行动;坚持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努力增强党的政治向心力”[20]。柳宝军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历史进程,认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明确使命承担、必须增进思想自觉、必须把握正确方向、必须发挥统领作用、必须永葆党的政治本色、必须夯实制度保障等”[21]。任晓伟追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政治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加强中央权威为目标推进党内政治建设;始终坚持把政治纪律放到党内政治建设的首位;始终坚持把党性修养与党的政治建设相统一”[11]等弥足珍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彭正德则认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根本政治原则正确处理党内政治关系,必须基于领导和执政的双重身份不断增强政治能力,必须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22]。

从以上的相关论述可以得出,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历史时期提炼了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三)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的演进阶段分析

考察研究主题的演进轨迹,能从整体上把握研究主题的全景概貌,划分演进阶段,有助于厘清阶段差异,把握研究动态。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能够清晰地呈现出不同时期研究热点的演变情况。鉴于此,以关键词为节点,经过CiteSpace软件数据处理后得到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关键词时区知识图谱,如图7所示。同样,图中圆圈大小反映了关键词词频大小,连线表示关键词演进轨迹。

图7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的关键词共现时区知识图谱

结合知识图谱展现的研究热点演进轨迹(如图7)和对该领域研究情况的把握,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起步发展阶段(2012—2013年)。该阶段研究成果不多,高质量文章显得更少,处于发展时期。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研究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刘少奇曾在党的七大上将毛泽东的建党路线概括为“他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23]330。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的王成福发表的《党的政治建设的六个主要环节》便是明证。而新时代以来,学界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研究就是在上一个阶段上的逐渐发展。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文章,强调“要严格执行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规定”[1]5。学界围绕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执政党的政治生态、廉洁政治建设等进行了系列研究,研究成果逐渐呈现,不过直接撰文论述党的政治建设的文章还较少见。

第二,快速上升阶段(2014—2016年)。该阶段研究成果不断增加,研究范式日渐成熟,研究主题更加集中凝练。该阶段的关键词有习近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党的领导、党的政治生活、纪律等。开始突出党的建设上的政治性,出现专门论述政治建设的文章,这与领导人的系列讲话密切相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因此,学界围绕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阐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2014年,林尚立、赵宇峰发表了《政治建设的中国范式:论党建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政治作用》,标志着学界开始专门针对党的政治建设进行思考并撰文论证。该阶段的研究从理论框架、研究视野、研究范式上已经较为成熟,为下阶段深化党的政治建设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三,突破爆发阶段(2017—2020年)。该阶段研究成果数量不断攀升,呈井喷态势,已形成“点线面”研究格局。该阶段研究的关键词有党的领导、党的政治生活、党的政治建设、党的章程、纪律建设、党的政治文化等。从关键词可以看出,该阶段在上一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研究内容,更加突出对影响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因素——党的政治生活、党的政治文化以及纪律建设等进行了集中研究。该阶段的研究与系列政策、方针、讲话的紧密相连,诸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党的政治建设”的概念,强调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央办公厅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历次会议上作了系列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后,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可见,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具有很强的政策关切性和针对性。

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展望

基于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和对该领域文献的把握,可知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成果不断涌现,为进一步深化党的政治建设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一)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挖掘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当前,学界对党的政治建设的概念、基本特征、价值意蕴、演进历程、基本经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式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对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基础挖掘还不够。要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进一步深入挖掘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基础。比如: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对党的建设问题作过直接论述,但是马克思在写作《共产党宣言》《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等都涉及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政治目标、政治运动等,说明政治建设的问题实质上已在进行,只是囿于当时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不成熟,尚未形成党的建设思想。到了列宁时期,列宁结合俄国实际,创新了无产阶级新型政党的理论,阐述了党的性质、指导思想、革命纲领、革命策略以及组织原则等,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思想,阐释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需要经历两个阶段,并且提出依法治国、党内民主、设立中央监察委员会等具体措施推进党的建设,这些都为今天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进一步梳理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虽然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尤为突出,但是对于政治建设实践一直在进行,可以从党的文献中找到依据。最后,梳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尤其是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要“讲政治”,政治建设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点,所以系统梳理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找到更充分的理论依据势在必行。

(二)从党的建设总布局的演变中梳理党的政治建设的发展脉络

虽然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实践中跟随党的成立之日起便开始了,但是这一概念正式提出却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以从理论上说它是一个新提法。目前,学者们分析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在理路,梳理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脉络,但将党的政治建设置于党的建设的总布局中研究党的政治建设发展变化的却不多,所以一些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的基本问题,尚存困惑,诸如:以前一直强调思想建党,把“思想建设”处于党的建设总布局的首位,现在为何把“政治建设”置于首位,理论依据、现实意义何在?居于首位的党的政治建设与其他几大建设的关系又如何?要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一个关键问题,即要从党的建设总布局的演变中梳理党的政治建设的发展脉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了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为基本框架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主线,该时期更加突出思想建党的鲜明特征。政治建设在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中,已有初步表现,但是由于在战争年代,党的建设实践经验不够丰富,所以未能明确认识到党的建设总布局所涉及的各方面以及各方面之间的逻辑关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建设总布局中突出强调作风建设,也有提出过正确的政治路线,但受到“左”的错误的影响,党的其他几方面的建设受到影响。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建设总布局经历了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的“三位一体”总体布局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的“四位一体”总布局再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演变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24]62,不仅要从时间角度,梳理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总布局中的演进变化,把握党的政治建设重要地位,更要从内容角度,横向把握党的政治建设在各个时期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这样才能全景式展现党的政治建设。

(三)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视角构建党的政治建设评价标准体系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是关乎执政党建设质量的关键性问题,看似是较为抽象的理论研究,实际上是一个现实问题。当前,理论层面,学界围绕着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内在逻辑、演进历程以及基本经验等进行了研究;实践层面,探讨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实现路径等,显然还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并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的首位,足以说明党中央想让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实践中发挥实际效果,但遗憾的是,针对十九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到何种程度、如何衡量党的政治建设成效等问题,学界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更多的只是从定性分析的视角,论证党的政治建设取得的成果。马克思曾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由此说明,定量研究能让人更精准地认识研究对象,所以未来的研究需要朝着科学合理设计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评价体系方面努力。比如:基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等相关文献,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总要求为方向,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灰色关联等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建构涵盖目标层、维度层、要素层和指标层的多层递阶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已建立的四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文献综述和德菲尔法,确定筛选指标的基准值,运用熵权法、AHP法计算指标权重,最终构建包括政治方向、政治领导、政治根基、政治生态、政治风险、政治本色、政治能力七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模型。然后,提出并研究不同类型及关联信息下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评价方法,最后运用已建立的评价模型评价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当然,过度强调定量研究会使研究受限,要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设置科学评价体系,邀请业界专家进行专业解读,让研究成果更加贴近实际。

猜你喜欢

时代政治建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