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高职老服专业就业对口率提升研究

2021-11-11陈艳茜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对口校企毕业生

陈艳茜

(保险职业学院康养护理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通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60 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 万人,占总人口的18.7%,相比2019年人口普查上升0.6个百分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群体规模不断增加,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相应也在增加。基于此,高校积极开办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老服专业”),不断推进校企协同共育养老服务人才;国内学者也高度关注老服专业人才培养,并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教学团队、课程建设、“1+X”证书等方面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不过,目前学者很少关注老服专业就业对口率,仅有曹雅娟、刘少琴、蒋玉芝等做了相关研究。施敏敏、董力、郭丰等(2020)指出,老服专业学生从事养老行业工作意愿小,实际从业率并不乐观[1];曹雅娟、冯景明、杨光(2020)通过调研发现,老服专业毕业生行业留任率一般,流失率随着毕业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提出了促进老服专业学生养老行业留存率的建议[2];刘少琴、何夏阳、周颖(2020)认为老服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整体水平不高,其影响因素有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等[3];蒋玉芝(2021)提出老服专业毕业生留职意向受心理授权中工作意义、工作影响、自主性的显著影响[4]。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本文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但是对于高职老服专业对口就业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对策研究不够全面,缺乏深度。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现有老服专业人才缺口大、流失率高,难以满足老年群体不断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高职老服专业学生作为养老产业人力来源主力军,其就业对口率的提升对于缓解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需求增加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笔者梳理某职业学院老服专业毕业生初始就业数据,统计就业对口率,追踪调查背后原因,希望能够为高职老服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养老企业用人留人提供参考。

一、某职业学院老服专业就业对口率基本情况

(一)某职业学院与企业合作共育老服专业人才基本情况

面对国家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A集团规划了养老养生项目。该项目以中高端养老客户为目标市场,选择天津、苏州、三亚等地建立融休闲、康复及医疗看护于一体的养老社区。某职业学院于2015年9月开办老服专业,同时与A集团旗下养老社区开展校企人才培养合作,组建养老养生服务与管理订单班,直接为养老社区培养输送老服专业人才。2019年,该职业学院与A 集团旗下公司开展校企合作,组建养老养生服务与管理现代学徒制班,继续为养老社区培养输送老服专业人才。某职业学院老服专业校企合作组班情况见表1。

表1 某职业学院老服专业校企合作组班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老服专业人数整体不多。尽管2016年人数有所增加,但仍远远低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服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即使在校企合作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实习就业保障具有明显优势,老服订单班数量也并不理想。从老服订单班人数占比数据来看,2015年是100%,2016-2018年占比均在75%以上,2020年订单人数占比大幅下降。通过与某职业学院订单培养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座谈,了解到历年来A集团旗下养老社区老服订单需求均高于学院老服订单实际组班人数,可见,A 集团旗下养老社区能够为订单班提供足够且对口的实习就业岗位。

(二)某职业学院老服专业就业对口率情况

某职业学院老服专业就业对口率统计见表2。

表2 某职业学院老服专业对口率统计表

分析表2数据表明,随着合作企业养老项目的运营、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的增加,老服订单班级定向实习率以及定向就业率整体而言是逐年提升的,但是其定向实习率未达到100%,定向就业率均未超过70%,最高值才66.04%,2015、2016 级老服订单学生定向就业率均在50%以下。老服订单班级的组建是基于学生的意愿和合作企业的选拔,并签署了三方协议,对实习、就业有所约定,理论上这些班级学生就业对口率应该较高,但实际数据出入比较大。订单定向就业率偏低,不仅影响到养老企业与高职院校的长效合作,还会加剧养老企业专业人才不足的现实困难,其背后原因值得探究。

对比分析表2中的订单定向就业率和整体就业对口率,不难发现,订单班级的就业对口率较整体就业对口率高,说明校企合作共育老服专业人才模式对于促进老服学生就业对口率的提升有一定的优势。表2数据表明,订单定向就业率以及整体就业对口率均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是数值不高。通过电话访谈,了解到其他院校的老服专业就业对口率也不高,可见目前高职老服专业就业对口率整体是偏低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产业的蓬勃发展,应该能够为高职老服专业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但为什么现有老服专业就业对口率偏低,值得深入反思。

二、高职老服专业就业对口率偏低原因分析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对高职老服毕业生、养老企业进行调查,追踪高职老服专业就业对口率偏低的原因。综合调查结果,分析归纳其原因主要来自学生、高职院校、养老企业以及政府四方面。

(一)学生方面

综合深度访谈结果以及高职老服专业就业相关研究成果,自制《高职老服专业就业对口率制约因素调查问卷》(学生版)。调查问项主要有薪资待遇低、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工作负荷重等,采用李克特量表,设置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及非常不同意五种选项,其值分别记为5、4、3、2、1。237名高职老服毕业生填写了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198份。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高职老服专业就业对口率制约因素分析

表3数据显示,导致高职老服专业毕业生未选择养老服务行业就业的10 个因素中,均值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薪资待遇低”“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以及“职业社会地位低”,说明影响高职老服专业毕业生不愿从事养老服务与管理工作主要在于收入低、社会地位低以及未来发展空间小。

(二)养老企业方面

通过与养老机构相关负责人深度访谈,归纳养老企业方面影响高职老服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偏低的原因有:

1.依据高职老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养老院,而目前我国养老院盈利水平普遍不高(不包含公立养老院),多数处在盈利模式的磨合期,尚不能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提供较高薪酬,是导致高职老服专业毕业生不愿在养老行业工作的主要原因。

2.多数养老机构刚刚起步,尤其是民办机构,尚处于投入期,对高职老服专业用人需求的主要岗位是养老护理员,尚未形成细致、科学的职业成长规划,也不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岗位,让高职老服专业毕业生在职业发展前景方面困惑重重而不愿选择养老行业就业。

3.部分中高端养老机构虽然能够为高职老服专业毕业生提供较高薪酬,但是用人要求和高职老服专业毕业生能力有差距。如要求养老护理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与其岗位相适应的专业能力;要求管理岗位必须有一定的从业经验;要求技术岗位如社会工作师、营养师、心理咨询人员、评估师、健康管理师等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考取国家或社会认可的相关证书,等。

(三)高职院校方面

通过与养老机构和高职院校相关负责人深度访谈,总结高职院校方面影响高职老服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偏低的原因有:

1.人才培养过程中较偏重理论教学,学生在老年照护、老年活动策划与组织、康复训练等老服专业核心技能方面的训练力度不够。

2.养老企业对于养老护理员、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一般要求具有养老护理员等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高职院校在引导学生考证方面力度不够,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

3.职业认同教育不足。调研过程中,养老企业反映学生对养老服务工作认同度不高。学生选择在养老行业实习和就业的意愿不强,折射出高职院校在老服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认同教育不足。

(四)政府方面

1.政府关于养老从业人员的扶持政策对高职老服毕业生就业驱动不足

为了引导和鼓励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就业,更好地发挥养老专业人才的积极作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多个省份出台了相关入职养老服务机构的补助政策,如《关于开展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补助工作的通知》(辽民发〔2018〕88 号)、《浙江省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学生入职奖补办法》(浙民福〔2013〕113号)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激发高职老服专业毕业生入职养老行业,但是对比分析现有养老从业人员入职奖励政策或措施,发现这些政策一般要求毕业生必须连续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满一定期限,补助金额也不高,而且多数采取一次性奖励补助制度设计。现有养老从业人员入职奖励政策,无论是采取一次性奖励发放还是分年度一年一补,其补助金额都比较固定,总额度不高。补助金额一般根据从业者学历来区分,对养老从业者从业经验、年限、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等其他因素未加综合考虑。目前,老服专业毕业生多来源于高职或中职,其养老工作胜任力未必比本科学历从业者差。因此,现有政府关于养老从业人员奖励政策,难以真正有效促进高职老服专业学生入职养老行业。而且,养老从业人员入职奖励政策并没有在全国各地实施。

2.政府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不足

养老服务工作社会认同度不足是影响高职老服专业学生选择养老机构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社会对养老服务工作还缺乏理解和肯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政府宣导不足有关。虽然养老服务技能大赛近些年来逐步推广,有些地方政府还会借助智能手段采取直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民众对养老服务工作的认知,但是愿意关注养老服务技能大赛的往往是养老从业人员,因此该赛项的公众影响力有限。地方政府设置的诸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评选中,虽然也有养老从业人员光荣获选,但是其占比极少,民众关注有限。此外,新闻媒体对养老从业人员的关注、宣传也不足。

三、提升高职老服专业就业对口率的建议

(一)政府多措并举,提升养老行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社会地位以及社会保障

1.优化养老从业人员扶持政策,增强高职老服专业毕业生入职养老行业驱动力

为有效吸纳高职老服专业毕业生入职养老行业,政府部门应基于地方财政收入、养老从业人员薪酬及其工作性质等方面的调研,适当提高入职补助金额,分层、分段进行补助。现有养老从业人员入职补助政策多根据学历分层量化补助金额,对提高高职老服专业毕业生入职养老行业的积极性有限,建议综合学历、技能、知识、素质等因素设计养老从业人员就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依据学生就业竞争力量化补助金额。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能激发高职老服专业学生在校学习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能够助力养老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从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现有养老从业人员入职奖励发放方式难以凸显政府对养老从业人员多年工作的激励,建议一年一补,但综合从业年限、专业技能、学历等多维因素量化、递增补助金额。

2.加强宣传,提升民众对养老服务工作的理解与认同

建议政府一方面加强引导,规范养老护理员等养老行业资格证考证要求,积极推进养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职称评定工作,以提升养老服务工作的专业性;另一方面积极举办养老从业人员技能竞赛,展示养老技能风采,开展“养老服务明星”等荣誉评比活动,加强对养老一线服务人员感人事迹的宣传,提升社会对养老从业工作的关注和认可。

3.适当开通养老从业人员职称、编制绿色通道,提升就业保障

一方面,围绕高职老服专业毕业生报考养老机构编制的需求,政府可适当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如增加名额、降低报考条件、组织事业编制考试培训等等;另一方面,建议政府广泛调研,为养老从业人员建立职称制度,实现养老从业人员收入与职称挂钩,从而提升高职老服专业毕业生从业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努力提升老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生对老服专业及养老行业的认同教育

1.深化校企合作,提升高职老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建议高职院校加强与养老企业的联系,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实施、实习就业等方面及时沟通,并将校企人才培养合作核心要求在校企合作协议中详细约定,督促合作双方严格遵守。其次,校企合作双方师资加强互动,深入交流,一方面努力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助力学生对生活照护、健康照护、养老服务营销等养老从业关键技能的掌握。再次,高职老服专业教学团队加强专业建设调研,认真听取养老企业领导、专家的建议,追踪老服专业毕业生对学院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反馈与建议,合理、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提升学生对老服专业以及养老工作的认同

高职院校可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学生对养老行业的认同,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学院官网等传播渠道,宣传国家对养老产业及养老从业人员的激励政策,推广养老从业人员感人事迹等;不定期召开养老服务主题班会,宣导养老服务工作,携手养老企业开展养老爱心服务志愿者活动,促进学生对养老服务工作的了解;将中国尊老、爱老、孝老优秀传统文化在专业课程中浸润,强化专业情感,达成职业认同。

(三)合理布局养老企业,促进养老企业全面发展和养老服务人才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基于国内多数养老企业尚处于建设期,为高职老服专业毕业生提供发展岗位、薪酬待遇有限,建议养老企业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养老扶持政策,充分调研,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促进企业稳健、可持续发展,从而能够为高职老服专业毕业生提供职业发展岗位;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养老从业人员薪酬体制,促进待遇与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工作经验等多因素挂钩,并拓宽养老从业人才职业晋升渠道。

(四)学生努力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客观评价自身能力,合理定位职业方向

随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类入职养老行业激励政策的紧密出台、养老服务需求的增多、国家养老扶持政策支持下的养老市场规模不断增加,高职老服专业毕业生入职养老行业的职业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高职老服专业学生应该对养老服务工作充满信心和希望。因此,学生们要努力学习,夯实养老服务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考取养老从业人员相关证书,不断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此外,在就业选择时,要客观评价自己,量力而行,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岗位和行业。

虽然目前高职老服专业就业对口率偏低,但是随着国家对养老企业和养老从业人员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校企协同共育养老服务人才工作的持续推进,以及养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日益科学化,相信不久的将来高职老服专业就业对口率会逐渐提升。

猜你喜欢

对口校企毕业生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20年对口升学考试 数学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