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11-11李旭娟李莉胡永平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高龄血糖阶段

李旭娟,李莉,胡永平

(河南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河南 郑州 450000)

2型糖尿病是指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所致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或抵抗而引起内分泌代谢系统异常的一种疾病[1]。2型糖尿病主要在35~40岁的中年群体中发病,但由于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加重,2型糖尿病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2]。临床对2型糖尿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方法,只能通过控制血糖等方法延缓病情发展,但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各系统机能衰退,多尿、多饮等临床症状不明显,对自身疾病严重程度、疾病知识和相关并发症知识等情况的认知程度较低,会导致高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对疾病的管理能力较低,不利于患者预后[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357例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178例)和观察组(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179例)。对照组中男95例,女83例;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76.94±5.23)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7.89±1.56)年。观察组中男96例,女83例;年龄66~89岁,平均年龄(76.99±5.29)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7.95±1.63)年。统计学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4]中相关诊断标准;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均完善;无精神疾病史。

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器官功能严重障碍;合并恶性肿瘤;视力、听力障碍。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1 d后进行健康教育。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包括发放疾病知识手册(基础知识、并发症知识、防治知识、运动锻炼和用药注意事项等)、病房和走廊等区域粘贴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及血糖控制等疾病知识宣传海报,同时护理人员适当给予常规的健康指导及健康知识的教育培训。

观察组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认知及健康需求情况进行评估,由护理人员一对一及针对性的直面健康教育,30 min/次,1~2次/周。患者出院后,每隔两周电话随访1次。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及维持阶段等5个阶段。(1)前意向阶段:采用疾病健康知识手册及播放视频等方式进行改变行为教育,鼓励患者积极提问,并和医务人员进行充分的讨论;使患者对患病前后给自身健康及家庭功能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回忆,鼓励患者之间进行沟通,同时举办座谈会,邀请病情稳定的患者进行演讲,分享行为方式改变的好处及经验,且督促患者进行掌握,进一步加强其重要性;(2)意向阶段:指导患者对患病前的不良健康行为进行回想,建立患者对疾病正确认知,使患者自己认识到糖尿病对其生活等负面影响;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及患者对疾病的担忧,同时医务人员指导患者对患病后的人际关系及社会关系的障碍程度进行回想,进一步增强患者进行行为方式改变的信念;(3)准备阶段: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及需求,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行为方式改变方案及确定目标,方案主要内容包括餐后定时锻炼、自行检测血糖及生活护理等方面,同时叮嘱患者家属督促患者严格遵守计划生活,对患者的行为方式改变过程进行监督;(4)行动阶段:可根据患者的意愿及需求设置奖励活动,当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较好时,可给予一份奖励;教会患者学会根据血糖生成指数(GI)值对食物进行分类,当患者想要进食禁忌食物,可选用低GI值的食物进行替换;提醒患者需每日监测空腹体重;每日患者在午餐和晚餐1 h后需进行运动锻炼,30 min/次,传授患者自己进行胰岛素注射的经验,如时间、部位等;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树立患者对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去面对疾病与治疗;(5)除物质奖励之外,精神奖励对患者也尤为重要,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行为改变后对家庭稳定等方面的积极影响进行表述,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充分表扬与赞赏患者改变后的成果,同时鼓励患者可将健康行为与日常生活进一步结合,使患者逐渐形成良好生活习惯[5]。两组均于干预3个月后进行评估。

1.4 评价指标

(1)采用血糖仪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 FBG)水平进行检测评估,采用免疫显色法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检测评估。(2)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6]对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4个事项,每个事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干预后FBG、2 h FBG、HbA1c的水平均较两组干预前低,且干预后观察组FBG、2 h FBG、HbA1c的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s )

表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s )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①P<0.05。

组别 FBG/(mmol·L-1)2 h FBG/(mmol·L-1) HbA1c/%干预前对照组(n=178) 11.94±2.35 7.81±1.28 7.45±0.78观察组(n=179) 11.98±2.37 7.87±1.31 7.49±0.79 t 0.160 0.438 0.481 P 0.873 0.662 0.631干预后对照组(n=178) 9.51±3.12① 7.18±1.34① 6.68±0.71①观察组(n=179) 7.84±1.37① 6.08±0.57① 5.93±0.34①t 6.554 10.102 12.740 P<0.001 <0.001 <0.00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GQOL-74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对照组(n=178)70.27±4.76 71.46±3.31 71.96±4.42 72.51±4.06观察组(n=179)82.48±4.35 88.24±4.72 88.27±4.73 87.56±4.11 t 25.301 38.869 33.657 34.804 P<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 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后,血糖水平会出现持续居高不下现象,会对全身多器官造成损伤,导致心、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减退,同时还可能会伴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等病变,严重时甚至造成患者死亡,而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有所下降,发生各种不良结局的风险会更高。

有研究表明,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措施可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7]。常规健康教育仅对患者进行口头教育及发放疾病知识手册等常规宣传教育措施,无法满足患者的全面需求,应用效果不理想。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主要通过为患者制定针对性计划,将计划分为5个阶段,通过对不同阶段的患者给予相对应的针对性措施,且由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的直面交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对健康行为的重视程度,逐渐转化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情况[8]。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的前意向阶段能够使患者意识到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血糖水平过高的危机感,初步获得患者对改变行为方式的理解与支持;意向阶段是护理人员使患者完全了解血糖水平过高的严重后果,了解控制水平稳定的好处,指导患者自身反思,进一步加强行为改变的必要性;准备期: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改变计划,并叮嘱患者家属多鼓励支持患者,更有利于患者遵守计划,提高患者的信念;行动阶段说明患者已按照计划进行行为方式改变,不仅对疾病有了正确认知,且可自主进行运动锻炼等健康行为,同时给予患者一定程度的奖励行为,更有利于保持患者的良好行为习惯;维持阶段是指重点赞赏患者严格遵守健康行为的努力,同时判断是否需要尝试新改变等,加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并发症现象,提高生活质量[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FBG、2 h FBG、HbA1c水平较对照组低,GQOL-74评分较对照组高,表明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可改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患者的血糖水平可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高龄血糖阶段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Open science:The science paradigm of the new era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石台行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