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治疗寒湿型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11-11宫玮范家桂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腰痛针灸疼痛

宫玮,范家桂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针灸科,江苏 镇江 212002)

非特异性腰痛(NLBP)是指无明确病因、无确切病理结构改变所引起的腰部疼痛或不适[1]。疼痛范围位于肋骨下缘至臀横纹之上及双侧腋中线之间,可伴或不伴有下肢症状[2]。生活中约有60%~80%的成年人有过腰痛的经历,非特异性腰痛(NLBP)约占全部腰痛发病率的85%左右[3]。尽管许多患者的腰痛具有自限性,不一定需要治疗手段干预,但是其高达55%~75%的复发率却给很多人带来了无尽困扰[4]。由于“非特异性腰痛”的病因繁杂,临床表现多样,现代医学治疗方法虽多,但缺乏长期有效的治疗措施[5]。腰痛是WHO推荐的43种针灸适应症之一。临床中,针灸治疗腰痛是安全有效的,且国际范围内逐渐被更多的人群所接受。中国针灸学会于2014年发布《循证临床针灸指南—腰痛》[6],确立了针灸治疗腰痛的原则,提出了不同类型腰痛的治疗方案,并明确了各种治疗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由于江南气候潮湿,加之现代人生活中贪凉饮冷,寒湿型腰痛的患者增多。有研究指出,针灸可立即缓解疼痛,且效果可以维持长达12周[7]。也有研究发现,经皮神经电刺激与针灸相比,在短期或长期疼痛(对缓解疼痛维持时间)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针罐法和温针灸法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腰痛的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客观评价两种疗法对寒湿型腰痛患者的疗效差异,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1月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门诊治疗的112例寒湿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温针灸组(56例)和针刺配合拔罐法组(以下简称针罐组,56例)。温针灸组男31例,女25例,平均年龄(52.61±4.00)岁,平均病程(6.06±2.56)个月。针罐组男29例,女27例,平均年龄(51.62±3.70)岁,平均病程(5.67±4.00)个月。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北美脊柱协会(NASS)于2020年制定的《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10]:18岁及以上的成年患者;双侧或单侧下背部或腰骶部疼痛或不适,可伴或不伴膝关节以上疼痛或不适;无神经根受压症状。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中国针灸学会发布《循证临床针灸指南—腰痛》[6]中寒湿性腰痛的诊断标准:主症: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或拘急强直不可俯仰,或疼痛牵及臀部及大腿;兼症:多有腰部受寒史,遇阴雨寒冷疼痛发作或加剧,卧床休息疼痛不减,时觉痛处发凉或畏寒。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年龄在18~70岁之间,性别不限;进行治疗前未予以其他与本病相关的治疗措施。

排除标准:有腰椎手术史者;脊柱畸形、外伤、感染、肿瘤、类风湿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具有确切病因或有明确病理学改变者;合并严重内科基础疾病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未能按照疗程完成治疗者;治疗过程中同时接受其他药物或物理治疗方法者。

1.3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位,取肾俞(双)、大肠俞(双)、关元俞(双)、命门、腰阳关、委中(双)、阳陵泉(双)、承山(双)、昆仑(双)。医者消毒双手,用75%酒精棉球消毒需针刺部位后,使用0.25×40 mm规格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华佗牌,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进行针刺,其中昆仑穴直刺0.5~0.8寸,其余穴位直刺1.0~1.2寸。以医者刺手沉紧,患者针刺部位自觉“酸”“麻”“胀”“重”感为得气。得气后,在同侧肾俞和大肠俞连接电针仪(华佗牌电子治疗仪SDZ-Ⅱ型,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双侧共2组,选择连续波,频率5 Hz,强度以患者感到针刺部位跳动且不产生疼痛为宜。30 min后,以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出针。

每天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

针罐组:起针后,以患者疼痛部位为中心拔罐,留罐8~15 min,具体时间视患者年龄、体型而定,以防时间过长导致皮肤起泡。

温针灸组:选择命门、腰阳关、关元俞(双)为施灸穴位,2穴为一组。留针时,选取长约1.5 cm左右的紧实艾条,置于所选穴位的针柄上,点燃下端施灸。待艾条燃尽后除去灰烬,换另一组穴位继续施灸。待两柱烧完后去除灰烬,将针取出。

1.4 观察指标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VAS评分为常用的疼痛量化评分表,用以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值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重。

腰椎功能评价:采用JOA评分。JOA是评价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的常用指标之一,分别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以及膀胱功能4方面进行评价。分值0~29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

1.5 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或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若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或采用Wilcoxon符合秩和检验进行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计数资料以频数和构成比的形式进行描述,并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构成的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22,P=0.983)。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温针灸组低于针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61,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Z P温针灸组 56 5.00±0.71 1.45±0.54 -7.350 <0.001针罐组 56 5.00±0.86 2.00±0.62 -7.350 <0.001 Z-0.022 -3.661 P 0.983 <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JOA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58,P=0.145)。治疗后,两组JOA总评分均有所升高,且温针灸组的JOA总评分高于针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71,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总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总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Z P温针灸组 56 12.63±2.19 24.23±2.36 -7.350 <0.001针罐组 56 13.20±2.20 21.23±1.73 -7.350 <0.001 Z-1.458 -6.171 P 0.145 <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JOA各项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JOA评分中各项指标(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功能、膀胱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中各项指标评分均有所提升,且温针灸组高于针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JOA各项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JOA各项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

时段 n 主观症状 临床体征 日常活动功能 膀胱功能治疗前温针灸组 56 4.00±0.7862.91±0.84 7.43±1.08 -2.20±1.34针罐组 56 4.05±0.86 2.95±0.84 7.54±1.18 -2.09±1.39 Z-0.361 -0.226 -0.487 -0.416 P 0.718 0.821 0.626 0.677治疗后温针灸组 56 7.98±0.84①5.07±0.78① 12.57±1.13① -0.86±1.37①针罐组 56 7.14±0.80①4.50±0.51① 11.73±1.40① -1.55±1.51 Z 4.532 3.977 3.301 2.494 P<0.001 <0.001 0.001 0.013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伏案久坐、不良体态、肥胖、体力活动缺乏及运动损伤导致腰痛的发病日渐增多且有年轻化趋势[11]。有研究表明,非特异性腰痛的终生患病率为38.9%[12],占所有腰痛患者的85%[13]。在腰痛患者中,约有23%的患者会发展成慢性腰痛[14]。腰痛虽不危及生命安全,但可导致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甚至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15],同时也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多使用口服非甾体类镇痛药、封闭注射等,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但此类药物治疗及手术疗法均有较为明显的副作用,长期使用存在隐患。

中医古籍文献中并无“非特异性腰痛”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腰痛”“痹症”“腰脊痛”的范畴。腰痛之名,首载于《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提出了腰部疾患与肾的密切关系;《素问·热论篇》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说明了外邪侵袭可引起腰脊疼痛和活动不利;《素问·刺腰痛论》中提出腰痛与足六经有关,并详细论述了各类腰痛的临床表现及针刺方法[16-17]。随着后世医家临床中不断实践和探索,对腰痛的论治体系逐步完善。结合历代医家对腰痛的认识,其病机可概括为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用下,腰部气血运行阻滞而产生的“不通则痛”和腰部经络失养所致的“不荣则痛”两种。寒湿型腰痛多为久居湿冷之处、冒雨涉水或汗出后衣着湿冷,致使寒湿交凝留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发。承淡安[18]认为:背为太阳经之部分,其强其痛,都为太阳经气着寒或气滞。Annett[19]等研究表明:疼痛程度与温度和湿度有明确相关性。江南地区冬季湿冷且夏季多雨,湿邪较重,加之现代人工作繁忙、贪凉喜冷,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感受风寒湿邪机会增多。故临床所见腰痛患者中,寒湿型者居多。针罐法与温针灸法均有散寒止痛的效果,但有研究发现,温针灸法对于治疗寒湿性腰痛疗效更佳[20]。

温针之名首见于《伤寒》,盛于明代。《针灸大成》[21]有载:“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经络受风寒致病者。”艾叶本具纯阳之性,有温经散寒之效。温针灸将针刺疏通经络之功与艾灸芳香温通之性相合,在留针同时将温热透达腧穴深部,一举两得,共起疏邪滞,理经隧之效。

本研究显示,针罐法和温针灸法均可缓解患者的腰痛程度。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温针组评分低于针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JOA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温针组评分高于针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于寒湿性腰痛而言,在缓解疼痛和改善腰椎功能方面,温针灸法较针罐法更有优势,且操作简便,安全性好。本研究缺乏患者的后期随访,故需日后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其远期疗效,总结经验,以期提供更优化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腰痛针灸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怎么给疼痛分类
针灸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我为母亲治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