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美托咪定静脉持续泵入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在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2021-11-11刘艳萍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泵入咪定瓣膜

刘艳萍

(郑州人民医院 麻醉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心脏瓣膜病(VHD)属于常见的心脏疾病,外科通常需要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来缓解症状,临床上常用静吸复合麻醉。患者处于麻醉苏醒期时各器官及循环系统的功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加之肌松药和神经阻滞药的药效未完全消散,因此患者易出现保护性反射的现象,进而出现较为严重的应激反应[1]。此类患者需要预防出现麻醉苏醒期出现应激反应及不良反应。右美托咪定(Dex)是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在麻醉期间对血压有双向作用,且受到用药剂量以及给药速度的影响[2]。为了更好地研究不同的麻醉方法下的麻醉效果,郑州人民医院选取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分析资料,探讨右美托咪定静脉持续泵入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1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7)、观察组(n=58)。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9例;年龄22~63岁,平均(46.25±7.4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30例,Ⅱ级27例。观察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23~64岁,平均(45.28±7.39)岁;ASA分级:Ⅰ级31例,Ⅱ级27例。两组性别、ASA分级、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例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心脏瓣膜置换术适应症者;(2)ASA分级Ⅰ~Ⅱ级;(3)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5)手术与治疗护理资料记录完整者;(6)近两天内未服用阿片类药物。

排除标准:(1)肝肾肺功能不全者;(2)有麻醉药物过敏史者;(3)有严重高血压病、低蛋白血症、贫血、凝血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者;(4)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异常、合并恶性肿瘤患者。

1.3 方法

进入手术室后,麻醉诱导前常规给予监测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心电监护等,开放外周静脉,以Aspect-2000型脑电活动检测仪检测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值。麻醉诱导中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建立静脉通道,采用多功能监测仪对心电图、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基础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于健侧桡动脉处穿刺监测动脉压。完成麻醉诱导后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连通呼吸机,持续对其进行机械通气。将呼吸机的各项参数设置如下:氧浓度为99%,潮气量为8 mL/kg,呼吸频率为12次/min,呼气与吸气比为1∶2,二氧化碳分压为35 mmHg。术中应结合患者的血气指标对上述各项参数进行适当调整。

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中持续为患者吸入浓度为3%的七氟醚,并为其静脉泵注苯磺酸顺阿曲库铵(0.06 mg·kg-1·hr-1)和瑞芬太尼(泵注的速率为0.15 μg·kg-1·min-1)进行麻醉维持,根据平均动脉压的大小调整七氟醚的吸入浓度。手术结束前30 min,将瑞芬太尼的泵注速率降至0.1 μg·kg-1·min-1,停止泵入苯磺酸顺阿曲库铵。

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0248)静脉持续泵入辅助下的静吸复合麻醉:在麻醉诱导前10 min,为患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用药量为0.6μg/kg,共用药10 min。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持续为其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泵注的速率为0.2 μg·kg-1·h-1,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给药,静吸复合麻醉操作同对照组,可根据临床情况减少七氟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体外循环瓣心脏膜置换术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建立静脉通道,并与脑电双频谱仪进行连接,观察麻醉恢复期情况。

1.4 观察指标

(1)麻醉前、拔管时及拔管后30 min,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2)评估麻醉前、拔管后5 min及拔管后6 h的肌肉活动评分法(MAAS)[3]评分。MAAS评分的分值为0~6分,评分越高,表示肌肉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越强,以MAAS评分3分为镇静目标。(3)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发生寒颤的情况。(4)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麻醉不同时刻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MAAS评分

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MA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及拔管后30 min,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拔管后5 min,观察组患者的MA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拔管后6 h,两组患者的MA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在麻醉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MAAS评分(±s )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在麻醉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MAAS评分(±s )

项目 观察组 对照组 t P心率/(次/min)麻醉前 80.25±1.30 80.28±1.90 0.098 >0.05拔管时 84.22±4.05 106.21±4.06 29.076 <0.05拔管后30 min 79.31±3.23 95.96±2.98 28.717 <0.05平均动脉压/mmHg麻醉前 94.13±2.21 94.15±2.08 0.049 >0.05拔管时 96.89±1.23 110.96±1.25 60.840 <0.05拔管后30 min 94.01±1.31 100.44±1.30 26.417 <0.05 MAAS评分/分麻醉前 3.21±0.14 3.22±0.13 0.396 >0.05拔管后5 min 3.38±0.28 4.68±0.21 28.129 <0.05拔管后6 h 3.46±0.11 3.47±0.13 0.445 >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发生寒颤的情况

在麻醉苏醒期,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寒战,其寒战的发生率为1.72%(1/58);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患者发生寒战,其寒战的发生率为14.03%(8/57)。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寒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χ2=42.454,P<0.05)。

2.3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共57例,出现4例恶心、3例呕吐、1例烦躁、1例疼痛,发生率为15.79%;观察组共58例,出现1例恶心、1例烦躁,发生率为3.4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3.735,P=0.024)。

3 讨 论

心脏瓣膜病(VHD)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出现比如胸闷、缺氧、严重的心悸或者下肢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状时,内科治疗方法通常疗效一般,需要外科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4]。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不仅病情严重,而且伴随心功能损伤,在手术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波动风险更大,这些情况都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右美托咪定为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脊髓的α2-肾上腺素受体而产生抗交感、镇静和镇痛的作用,临床研究指出右美托咪定能够更好地维持患者麻醉期间的循环系统,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应激反应[5]。因此,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麻醉方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静脉持续泵入辅助静吸复合麻醉相较于传统的静吸复合麻醉能减轻其麻醉苏醒期的应激反应,降低其寒颤的发生率,减少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仅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也有更好的麻醉效果。静吸复合麻醉是临床中常用的麻醉手段,但是具有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易出现寒战、躁动、意识模糊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中应用受到一定限制[6],右美托咪定静脉持续泵入辅助静吸复合麻醉有利于减轻应激反应及氧化损伤程度,并改善术后免疫抑制状态,利于机体免疫功能恢复[7]。同时,右美托咪定静脉持续泵入辅助静吸复合麻醉下的心脏瓣膜置换(成形)术需要在体外循环(ECC)下进行,相比传统麻醉方案有更高的安全性及实用性。使用静脉持续泵入辅助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方案明显比传统静脉泵入麻醉方案更有利于接受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麻醉后 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及麻醉恢复期心率、平均动脉压及MA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寒颤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也低于对照组患者。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静脉持续泵入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能够有效维持术中心率,维持血流动力学参数,降低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治疗风险,减少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泵入咪定瓣膜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剜除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血压正常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微量泵入的疗效
持续泵入奥曲肽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烂”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