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耕耘五十年

2021-11-11张勃兴

金秋 2021年13期
关键词:陕西发展

※文/张勃兴

蓦然回首,我来大西北已经半个世纪。五十年,是漫长的,又觉得是短暂的一瞬。现在我不再担任全国政协第九届常委职务,从此退出国家公务员岗位,步入离休干部队伍的行列。此时此刻,我思绪万千。

在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我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西北工作队的一名成员,愉快地从古都北平出发,踏上了西行征程,开始了以后半个世纪耕耘祖国大西北的新生活。

我现已越古稀之年。古人说:“诗缘情而绮靡。”2000年,我过70岁生日时,曾赋《古稀感怀》诗:“翠柏落红满山头,残照映坡碧水流。漫步阳关峥嵘路,风露影疏鬓已秋。阴霾明霄均临睨,笑谈沧桑忧与愁。喜叹流年未虚度,冰澌溶世何所求。”表达了我生活在大西北的心情。

我初涉社会,奔赴的工作岗位是西北总工会。大行政区撤销后,转到国防工业企业和省上部门。在这里,有大批从延安和晋绥老解放区来的“老革命”和“老兵工”,我从他们那里汲取了丰富的政治营养,受到了亲切的关怀和帮助,使我学到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可惜,正当我年富力强,能够更好地为祖国做些事情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一夜之间,我竟然变成了“走资派”,在“牛棚”里苦度漫长的岁月。后来,被下放到一个偏僻的山区小村子,接受劳动“锻炼”,沉重的农活叫人直不起腰来,但是,我的心情很愉快,因为广大农民群众对我这个所谓的“走资派”并不歧视,反而是那样热情、亲切。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俭朴勤劳的精神,学会了干农活的技巧。这对像我这样一个长期从事工业工作的人来说,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农业的机会,受益匪浅,尤其是对我后来担任省上领导工作很有帮助。

后来,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倒台了,拨乱反正开始,我又回到了省上的工业部门。从此,就一头扎进工厂、矿山,同基层的同志们一道工作、一起生活,心情十分愉快。

说心里话,我对能够在省级部门担任领导工作,已经心满意足。可是,后来却被历史的潮流推上省级领导岗位。我清楚地知道,陕西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像我这样的干部有很多。人必须有自知之明,我深知自己的学识、能力和工作经验与所担任职务的要求有差距。所以,我总是把自己视为很普通的人,始终牢记党的最高宗旨,永远保持谦虚谨慎态度,并兢兢业业地扎实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那时候,正当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传统观念长期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陕西又地处内陆,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不畅,严重制约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加之又有若干件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困难不少、任务繁重。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承担起省上主要领导职务的。但是,让我感到欣慰的是,陕西人民勤劳勇敢,省内文化积淀丰厚,教育、科技力量很强,再加上省委历届领导班子所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这是我有信心搞好工作的重要条件。

形势不断变化,工作千头万绪。从何处做起?我同省上领导班子一道,认真学习中央有关文件,并多方听取意见,尤其是老同志们的看法。经综合分析后,统一了认识,这就是思想不够解放是主要矛盾,必须首先牵这个“牛鼻子”。为此,在全省范围内先后开展了三次大讨论,即:1987年的“深刻认识省情,发展商品经济”;1988年的“关于生产力标准”和1990年的“沿海更加开放,陕西怎么办”的大讨论,促使全省上下思想认识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陕西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大多集中在关中地区,而陕南陕北则比较落后。如何合理地配置这些资源,加快发展,要有个提纲挈领的说法。开始,我们提出的是“提高主体,发展两翼”的战略方针,主体是指关中,两翼是指陕南陕北。基本目标是,在发展提高原有经济基础上,尽快把关中建成具有相当实力的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开发陕北的煤、油、气等资源,并逐步发展深加工工业,以神府煤田开发建设为重点,建成能源重化工基地;开发陕南的水利、矿产、生物资源,建设汉江工业走廊。后来,再认真一推敲,感到“提高主体,发展两翼”这种提法太一般化,它在哪个省都能用。大家又商量,干脆就直接表述为“重点发展关中,加快开发陕南陕北”。1988年,在召开省第七次党代会之前,我们反复琢磨,这种提法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没有完全把陕西的优势表述出来,而我省最大的优势是教育基础好,科技力量强。所以,又把已初步定下来的发展战略方针改为“教育奠基、科教兴陕”,而把原定的战略方针改为战略布局。这一战略方针的基本目标是,发挥教育事业基础地位的作用,为发展各项事业积极培养各类人才;充分发挥科技对各项事业的拉动作用,建设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现代化建设。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符合1995年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

发展战略方针和战略布局制定出来了,并相应地制定了详尽的具体规划。而在贯彻实施中也要牵“牛鼻子”,抓主要矛盾,也就是要集中力量办几件大事。什么是大事?我感到克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薄弱环节就是大事;广大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大事。那时候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有些国有企业管理不好,效益很差;非国有经济不发达;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这些也是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事情。如果不能将其突破,经济就上不去,人民生活也不会进一步得到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和全省各级领导班子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着重抓了这样一些事项:

一是努力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概括地说,这种制约就是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主要是交通不畅、电力不足和通讯落后。我和省长商量后取得一致看法,搞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投资,这样可能会暂时影响工业发展速度,但是,两者相权取其重,宁可少建几个工厂,暂时牺牲一点工业发展速度,也要尽快把基础设施搞上去,为以后加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经提请省党代表会议审议决定,开始实施“20项兴陕工程”。通过近10年的努力,集中力量实施“米”字形公路网建设工程,修建了四条高速公路和多条等级公路;建设了西安到延安的铁路,积极做好西安至安康铁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工建设延安至神木的铁路,为打通全省南北大通道奠定了基础;启动了神府煤田、黄陵煤田和靖边天然气开发建设工程;扩建了三座火电厂,新建了一座水电站和一座火电厂以及相配套的输变电工程;改善了大部分通讯设施,多数城市使用上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农村的通讯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从而使全省“瓶颈制约”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是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我省国有企业多,生产门类齐全,科技力量雄厚,这是一大优势。但是,由于经营体制不活,管理不善,经济效益很低,部分企业亏损严重。而有些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却办得很好。我想,为什么不把他们的经营机制引入国有企业呢?我们虽然无权办经济特区,难道还不能试办若干个“特企”吗?于是,经省委和省政府批准,先选择12家(后增加为20家)国有企业进行试点,人们把它称之为企业改革超前试点,效果很好。推广这一经验后,有些企业的经营状况也逐渐好起来。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始进行企业股份制试点。为此,我请教了解放前曾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任职的一位老人,他说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还引证了马克思有关股份制的若干段语录,我深受启发。当时,我曾让省政府办公厅的同志汇编了一本有关股份制的小册子,用于学习宣传。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开始在少数企业进行试点。随后,我在韩城市考察时,发现苏村的绝大多数村办企业都已改为股份合作制,经营效果很好,很快就在全省推广他们的经验。我们还按照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潮流,在省内组织了若干个企业集团,实行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也收到了一定效果。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后,开始在企业中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三是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国家在实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在陕西布局了一大批现代化国有大中型军工和民用企业,极大地改变了陕西的落后面貌。这对于振兴陕西经济和改善国家经济布局起了重要作用。但相比之下,我省的非国有经济却存在着总体规模小、发展速度慢的问题。1985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仅为50亿元左右,还不及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个县。而私营个体经济则更弱,其产值仅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2%多。1986年,我赴苏州市考察,该市乡镇企业总体规模是陕西的十多倍,吴县一个大镇的乡镇企业产值竟比我省乡镇企业十强县的总和还要多。看后,使人震惊,深受启发。随后,我们召开了专员和县长会议,全面部署加快发展乡镇企业,计划到2000年,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而贯彻会议精神的结果,1997年就达到了1337亿元。对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我们首先是抓思想观念的转变,教育大家不要怕别人说自己是搞“私有化”。因为,党和国家是主张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而且,陕西的实际情况是国有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特别大,非公有经济比重太小,不加快发展这些经济,怎么能使经济总量得到壮大呢?我曾经对几个经济落后地区的党委书记说,极而言之,即使你们那里全部“私有化”了,陕西国有经济的分量在天平上也不会有重大变化。经过多方引导,私营个体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了。截至1996年末,据省统计局统计,非公有制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已经上升到18.3%(包括混合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

张勃兴文集

四是下大力气抓精神文明建设。那个时候,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国内一些人当中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加之改革开放正在深入,以致在一部分群众中引起思想波动,出现的“热点”问题很多。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加强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宣传,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在农村和部分城市中,集中一段时间开展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广大农村则尤为显著。对此,党中央领导同志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当面对我说:搞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是正确的,不要抠名词,叫什么教育活动都可以,关键在于提高人们的觉悟,不教育能行吗?苏联、东欧的教训要永远牢记!与此同时,我们还抓了党的建设,大力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在社会上积极倡导弘扬道德风尚。实施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整修黄帝陵、广播电视系列设施以及文化、理论、出版方面的“五个一工程”等精神文明建设“八大工程”,并建设了法门寺博物馆和秦俑二、三号坑展厅,开发了太白山等自然景观旅游区,也都收到了一定成效。

总之,通过这些工作,几个薄弱环节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省依然还比较落后,同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在观念上,或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都有很大差距,需要继续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春来春去催人老,融入百川竞东流。我从参加革命至今,已奋斗了56个春秋。回顾往事,对我来说有顺畅也有曲折,有坦途也有坎坷,有欢乐也有惆怅。但是,我永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如今,我们这些昔日的年轻干部,已步入暮年,可是那跳动着的丹心,却永远不会褪色!

我虽长期生活在古都西安,可是也曾跋涉过大西北的高山大川。在浩瀚戈壁中的玉门油田参加过蹲点劳动,深入过肥沃的河套平川从事调研,驰骋过日月山下的草原,攀登过巍峨的天山。因此,我像热爱充满生机的三秦大地一样,一直把祖国广袤的大西北这块热土视为第二故乡,愿为她鞠躬尽瘁!

(注:本文2003年发表于《金秋》杂志)

猜你喜欢

陕西发展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音乐如何演奏?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