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民众砥柱中流

2021-11-11任翼

金秋 2021年13期
关键词:百团大战游击战八路军

民族觉醒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首先给中华民族带来觉醒。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两天后,中共中央就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第一个反法西斯的正义宣言。

1932年4月,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通电提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随后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定了全面抗战路线。抗战初期,面对大片国土沦丧的异常严峻局势,中国共产党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批判“亡国论”和“速胜论”,描绘出战争发展全过程的完整蓝图,使人们对战争的未来有了一个明确认识,提高了坚持抗战的信念。

当抗战进入最艰苦的相持阶段时,面对动摇妥协、反共分裂的逆流,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政治主张,团结一切要求抗日的力量,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

十四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创建了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亿的解放区,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打破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奉命在山西省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9月25日清晨7时,平型关大战的主战场——乔沟伏击战打响。老爷庙是乔沟一带的制高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老爷庙的争夺决定着整个战役的走向,115师686团团长李天佑受命拿下老爷庙,以确保乔沟围歼战的全胜。而日军也看出老爷庙制高点是其部队死里逃生的唯一出路,也拼死占领老爷庙,一场血与火的殊死较量在老爷庙高地展开。

日军以密集的炮火压制八路军的进攻,掩护其步兵不顾一切地向老爷庙冲去,老爷庙已被一小股日军占领。我方进攻老爷庙的部队一批批冲上去,一批批倒下去。李天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命令三营营长杨国夫一定拿下老爷庙。随后令侧翼部队加紧攻击,以吸引敌人的火力。

战士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前赴后继地冲上老爷庙阵地,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经过半个小时的拼杀,敌人支持不住纷纷藏到汽车底下。八路军战士向敌人喊话:“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然而,眼前的敌人不仅不懂中国话,而且还是一群经过法西斯军国主义训练的顽固派。许多战士因为缺乏对日军作战的经验,反被垂死的敌人杀伤了。

在686团占领了老爷庙制高点以后,日军集结兵力想要夺取老爷庙制高点。此时敌人的大炮、快速骑兵失去了作用,只有成群成队的步兵往老爷庙制高点上爬。面对黑压压的敌群,686团官兵沉着以待,瞄准敌人,等待敌人靠近时一起开枪。敌人冲上来,又被打下去。经过反复较量,日军得到了空中支援,又蜂拥而至地向老爷庙发起攻击。此时,团长李天佑命令部队坚持到底,直至最后一个人,一支枪,一颗子弹。老爷庙制高点的争夺战打到下午1点,敌人的后尾乱了,原来是接应的八路军115师687团攻了上来。消灭敌人的时机到了!团长李天佑立刻命令部队加强火力进行反击,牢牢控制住了老爷庙这个制高点,为平型关大捷打下了基础。

八路军第115师伏击日军

平型关一战八路军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毁敌汽车100余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多支,轻重机枪20多挺,战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战利品,重创了日军精锐王牌师团,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猖狂气焰,顿挫了日军向山西腹地深入的进攻势头,挫伤了日军的锐气,使之再不敢贸然深入,为中国方面部署忻口会战提供了时机,从而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正面军队的抗战。这一仗也打出了八路军的威名,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日的斗志。是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却丢城失地,接连失利。针对这一困局,只有4万多人的八路军又采取何种作战形式才能在战争中生存发展,在战场上大显身手?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西省洛川县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深刻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指出抗日战争将是艰苦的持久战,提出了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所采取的政治路线和基本方针:必须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实行游击战。会后,八路军主力从陕西出发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担负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这次会议从8月22日开至25日,讨论异常激烈。一些同志提出红军时代的游击战过时了,主张以运动战为主,配合国民党军队多打大仗,扩大影响;兵力不能分散,要比较集中;在出兵问题上,要早出兵,而且全部开出去。毛泽东坚决反对这些意见,他说,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不能低估它、看轻它。同日本侵略军作战,硬打硬拼是不行的。我们的子弹和武器供应都很困难,打了这一仗,打不了下一仗。因此,我们的战略方针应当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会议最终决定,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但究竟是采取山地游击战还是运动战仍存分歧。直到随后一系列的实践印证了理论,许多高级将领的思想疙瘩才相继解开,才真正接受了毛泽东的游击战略。

神头岭位于山西长治东北处,山下的邯长公路,是晋西、晋南日军取得后勤补给的重要交通线。1938年3月上旬,八路军第129师奉总部命令,破坏东阳关至长治的公路,切断日军补给线。黎城是日军在邯郸至长治公路线上的重要兵站基地,潞城有日军重兵据守,两城之间为丘陵,并有浊漳河相隔。第129师决定利用这一有利地形,袭击黎城,调动潞城日军出援而于途中伏击歼灭之。

3月16日凌晨4时许,八路军的一个营攻入黎城城关,惊醒了熟睡的日军,歼其百余人后,主动撤至城外乔家庄地区。潞城的日军听到黎城遭袭击的消息,随即抽调步、骑兵1500余人,向黎城增援。9时,敌主力纵队到达神头岭。我八路军如神兵天降,第771团在公路左侧迎头截击,第772团和补充团在公路右侧展开攻击,造成夹击日军之势,并以一部兵力切断其退路。至16时,神头岭战斗胜利结束,共毙伤日军1500余人,缴获长短枪550余支、骡马600余匹及大批军用物资,八路军伤亡240余人。

神头岭战斗的胜利,采用的是“吸打敌援”的战术,即攻击住址之敌,在其援兵必经之地集中优势兵力予以伏击。袭击是手段,伏击歼敌是目的,是八路军典型的游击战术。神头岭战斗的胜利就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在实战中的一次成功体现。两个月后的1938年5月,毛泽东相继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两篇巨著,将战术层面的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

1939年10月下旬,日华北方面军兵分多路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企图打通曲阳、阜平间的交通,摧毁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悉数歼灭进犯陈庄之敌,日军南线进攻受挫后,日军旅团长阿部规秀决定把攻击重点转移到北线上,企图寻歼八路军主力,“荡平”晋察冀军区。

阿部规秀亲率1500余人,由涞源城向晋察冀军区腹地雁宿崖、银坊、管头急进。进犯日军在游击队的诱击下,抵达黄土岭。我八路军利用有利地形,迂回包围,诱其东进,形成合围全歼之势。日军全部进入我军伏击圈,遭到两侧高地上埋伏的数千名八路军官兵猛烈进攻。日军恃其武器装备精良,极力突围,然两侧山高坡陡,被我军严密把守,敌始终未能冲出包围。经数小时激战,日军伤亡惨重,阿部规秀被炮弹击中命丧黄土岭。

黄土岭一战,八路军击毙日军900多人,粉碎了敌人的秋季“扫荡”,阿部规秀成为自抗战以来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将领,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信心。黄土岭一战,有力地促进了游击战的发展,使八路军将士和边区人民增强了对游击战的信心,坚信“在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游击战争将表现其很大的威力,实在是非同小可的事业。”

百团大战冲破囚笼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为了打破日军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八路军组织了105个团的兵力,发动了以破袭日军在华北的重要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战役,史称“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战斗首先在正太铁路打响。该铁路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20日晚,各路突击部队如猛虎下山,扑向敌人的车站和据点,雷鸣般的爆炸声,一处接着一处,响彻正太路全线。整个正太路沿线和同蒲路部分地段,都淹没在八路军和人民群众大破袭的火网之中。随后,八路军不断袭击交通线两侧的日、伪军,摧毁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正太、同蒲、平汉等铁路线转眼间陷于瘫痪。日军燃料基地井陉煤矿被一举摧毁。历时5个月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一共进行了1800多次战斗,拔除敌人据点约3000个,击毙击伤日伪军2.58万人,俘虏敌人1.8万多人,并且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

百团大战后民兵在太行山拆除日军防御工事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敌后战场规模最大、参战兵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著名战役,是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在中国抗战处于困难、妥协投降空气甚浓的时候取得这一大胜利,具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钳制了大批在华日军,进一步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百团大战”的捷报传开之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报社电台相继发表社论、社评,各地纷纷举行祝捷会、庆功会,群情振奋,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遏制了妥协投降的暗流,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百团大战”的胜利,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揭破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等谎言,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猜你喜欢

百团大战游击战八路军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什么是百团大战?
什么是百团大战?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颂彭德怀大将军
刘伯承首译“游击战”
八路军风采录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的建立及其活动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