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全中国的台前幕后

2021-11-11杰明

金秋 2021年13期
关键词:和谈陕北

毛泽东主席在“七大”会议上作报告

签订《停战协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945年8月28日,受蒋介石接连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赫尔利陪同下,乘专机抵达重庆。

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时,受到各阶层人民极其热烈的欢迎,成千上万的工人、市民和学生自发走上街头,欢迎中共代表团的到来。

1946年1月5日,国共双方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办法的协议》(简称《停战协定》)。

《停战协定》仅仅维持了半年,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即开始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总兵力达到193个旅158万人。

蒋介石挑起内战 毛泽东转战陕北

1947年2月,距国民党全面发动内战仅仅过去8个月,国共双方经过大小160次作战,人民解放军共歼敌71万人,约64个旅,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宣告失败。

1947年3月,胡宗南出动23万大军进攻延安,而解放军在陕北的兵力不足3万人,敌我力量对比是十比一。毛泽东决定主动放弃延安。当时党内外军内外很多同志想不通。毛泽东指出,蒋介石以为占领了延安,就胜利了,但实际上只要他一占领延安,就输掉了一切,因为大家都知道了他破坏和平,不得人心。毛泽东还解释道:譬如一个人,背着很重的包袱,里面尽是金银财宝,碰见强盗要抢他的财宝。如果他舍不得暂时扔下包袱,手脚很不灵便,跟强盗对打起来,就会打不赢。如果他把包袱一扔,那就动作灵活,不但能把强盗打退,还可能把强盗打死,最后也就保住了金银财宝。我们暂时放弃延安,就是把包袱让给敌人背上,使自己打起仗来更主动,更灵活,这样就能大量消灭敌人。到了一定时机,再举行反攻,延安会重新回到我们手里。

毛泽东转战陕北371天,所走之地沟壑纵横,山峁林立,地理环境异常艰险恶劣,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在这1年零5天的时间里,经常遇到三难:一是行军难,二是吃饭难,三是住宿难。但就是在这样极端艰难险恶的环境中,毛泽东不仅充分展现了他非凡之人的非凡意志和毅力,而且显露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非凡之胆略和奇谋。

第一奇谋:与敌周旋,不过黄河。毛泽东率领转战的中央纵队800多人,要以“蘑菇战术”,拖垮胡宗南的20多万精兵,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陕北转战,酷似长征。党中央辗转行军,大迂回运动,在强大敌人紧逼追击下跋山涉水,栉风沐雨;在千山万壑中“领着”敌军从一个沟壑转移到另一个沟壑。有时,两军相距仅四五里路,有时仅隔一个山头。

第二奇谋:经略中原,指挥大军千里跃进。毛泽东转战陕北,不仅直接谋划西北战场,而且运筹全国解放战争。他后来说过: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在两个窑洞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周恩来也说,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指挥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转战陕北时,全国战场总的形势,人民解放军是战略防御。但就是在这个十分艰难的时候,毛泽东已在精心策划转入战略进攻。到1947年7月间,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作战,歼敌110多万,国共两军兵力对比的悬殊情况有了很大改变。尽管还是敌强我弱形势,但毛泽东决定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把战争引向蒋管区去。他多次调整作战计划,最后下决心实施以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为主轴的“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中央突破”的战略部署。

1947年6月底,刘邓12万大军在鲁南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序幕。在7月下旬小河会议后,毛泽东决定陈谢大军立即从晋南渡过黄河挺进豫西,创建豫陕鄂边根据地。9月下旬,陈粟18万大军分多个地段越陇海路南下,在豫皖苏边创建了根据地。所谓“两翼牵制”,一翼为陕北。小河会议后,彭德怀挥师北上攻打榆林,以吸引胡宗南主力北进,利于陈谢大军挺进豫西。另一翼为山东,毛泽东电令陈毅、粟裕组织东线兵团在胶东发动进攻,将敌军重兵吸引到海边,配合在山东西线作战的陈粟大军和挺进中原的刘邓大军。这“两翼”配合“三军”逐鹿中原,起到了强有力牵制作用。所谓“中央突破”,毛泽东在小河会议上解释说:蒋介石搞了个黄河战略,一个拳头打山东,一个拳头打陕北,想迫使我们在华北与他决战,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呢?给他来个针锋相对,也还他一个黄河战略,紧紧拖住这两个拳头,然后对准他的胸膛刺上一刀。

这样,三路大军近40万人马实施战略展开,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到1948年5月创建并巩固了拥有3000万人口的新中原解放区。这对于改变战争形势起了决定性作用。毛泽东高度评价中国革命已经达到了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实现这样伟大的历史转变,谁能想到是毛泽东在转战陕北那种极端艰苦而险恶的环境中运筹的。

第三奇谋:战场形势好转的曙光刚刚升起,就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这是毛泽东在1947年10月到佳县神泉堡后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提出的。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他开始以主要精力研究和制定党在各方面的政策和策略,包括土地改革、工商业、统一战线、整党整军、新区工作等。12月下旬,中央纵队转移到米脂县杨家沟,召开“十二月会议”。毛泽东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书面报告,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他告诫全党:现在敌人已经孤立了,但是敌人的孤立不等于我们的胜利。我们如果在政策上犯了错误,还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因此,他提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的至理名言。

西北战场在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采取“蘑菇战术”,与胡宗南部在陕北高原盘旋打转。经过五战五捷,胡宗南精锐之师遭受沉重打击,陕北形势完全改观。毛泽东决定过黄河,去谋划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大方略。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发起辽沈战役。战役第一阶段为夺取锦州,关闭东北的大门。至10月15日攻克锦州,全歼守军10万人。战役第二阶段从10月20日起至28日结束,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全歼企图重新占领锦州之国民党第九兵团,全歼10万余人。11月2日,东北野战军攻占沈阳、营口,至此,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全程共歼敌47万人。

渡江战役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及地方武装60余万人联合发起淮海战役。11月25日,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配合下,将国民党黄维兵团包围在以双堆集为中心,东西不到20里,南北不到15里的包围圈里。12月15日,黄维兵团全军覆灭。

1949年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11月11日,华东野战军将黄伯韬兵团合围在陇海线北侧以碾庄为中心的狭小区域。19日晚,华东野战军对被围之敌发起总攻,战至22日黄昏,黄伯韬被击毙,至此,国民党最大的一个主力兵团被全歼。

在淮海战役进行中,194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东北野战军提前结束休整,迅速入关,会同华北军区主力共100万人,联合发起平津战役。平津战役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0日,完成对傅作义集团各部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第二阶段,从1948年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7日,先歼灭新保安、张家口之敌。14日起,经过29小时战斗攻克天津,全歼守敌13万人。第三阶段,1949年1月18日至30日,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至此,解放战争中影响巨大的三大战役宣告结束。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在新年发表求和文告。中共回应表示同意和谈,同时提出八项和谈条件。对蒋介石来说,这八项谈判条件就是要他无条件投降,他无从接受。

而李宗仁积极回应了中共的和谈主张。1月27日,李宗仁和白崇禧派遣的和谈密使刘仲容等人到了北京。和谈密使还反复说,李、白都愿意和谈,但人民解放军不能渡过长江。

但是,毛泽东的想法和李宗仁完全不一样。毛泽东于1月14日正式公布了八项声明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不管和谈结果如何,一定要踏过长江。

为了尽快达到停战目的,李宗仁于2月14日甩开孙科和行政院,派出颜惠庆、章士钊等4人以“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名义飞北平试探国共和谈的可能性。4月1日,又正式派出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谈判代表团,抵达北平。

这场“不许讨价还价”的谈判开始了。谈判双方争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战犯和渡江问题上。关于战犯问题,南京方面除邵力子外,其余几个人都异口同声地说“惩治战犯”这一条不能接受。可是,中共代表在战犯问题上毫不松口,坚持必须惩办。关于渡江问题,南京代表希望中共军队不过江或缓过江,中共代表则只答应和谈期间暂不过江,但和谈后无论谈成谈不成都要过江。

分歧巨大,原定4月5日开始的正式和谈被迫推迟。4月15日,在第二次正式会议上,周恩来郑重宣布:谈判以4月20日为期限,南京政府是否愿意签字,须在20日以前表态。中共还带信给李宗仁:无论谈判协定达成与否,人民解放军都要过江。20日深夜,李宗仁在南京发出卯号复电,拒绝签字。21日,毛泽东、朱德向百万大军发布了渡江命令。

当日晚上和次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他们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炮兵和工程兵的协同配合下,分东、中、西三路,在东起江阴西至九江东北之湖口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天险。中路第7、第9兵团等30万人首先突破国民党军安庆、芜湖间的防线;西路第3、第4、第5兵团等35万人,在贵池、湖口间突破敌人防线,占领南岸阵地;东路第8、第10兵团等35万人在镇江、江阴间突破敌人防线。国民党海军第2舰队司令林遵率舰艇25艘在南京以东江面起义,江阴要塞解放,国民党军千里江防全线崩溃。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

从西柏坡到北平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邓颖超等19人,列席会议的有12人。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报告,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批准了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认为中央的领导是正确的;批准了召开没有反动派参加的新政协会议;批准了毛泽东1月14日发表的《关于时局的声明》。会议提出了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及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重心的任务。会议着重研究和规定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毛泽东在会上指出: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踏上进京的征途时,毛泽东把这次历史性的出发比喻为“进京赶考”。

3月23日清晨,新华社向全国发布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

23日午饭后,中央五大书记登上吉普车。11点,车队告别欢送人群,浩浩荡荡北上,经灵寿、行唐、曲阳,当晚住在唐县城东淑闾村。毛泽东住在农民李大明家里,睡在用门板搭的简易床上。

24日一早,北平市市长叶剑英打来电话,建议中央领导由涿州改乘火车进城,原因是,从长辛店乘汽车到南苑机场,必须从广安门进城,然后由西直门出去,这一段路面很差,所以建议乘火车。周恩来当即表示同意。车队上午9点继续出发,中午在保定吃饭,下午3点到涿州,晚上住在四十二军军部。叶剑英、滕代远从北平来到涿州迎接。

25日凌晨2时,众领袖从涿州登上火车。车开得很慢,为的是掌握好时间,保证清晨6时到达北平西郊的清华园车站。火车到站后,罗荣桓、聂荣臻、李克农已在车站迎接。随后,他们乘吉普车前往预先安排的颐和园益寿堂休息。

民众夹道欢迎解放军进入北平

下午3时,毛泽东来到西苑机场检阅部队。这位百万雄师的统帅,虽然几年来指挥着全国的人民解放战争,但一直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此刻亲临部队检阅,心情非常好。接受检阅的有3个步兵团、2个炮兵团和1个坦克营。在机场,毛主席还受到北平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与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爱国人士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马叙伦、李济深等一一握手,之后又与前来迎接的傅作义合影留念。

检阅第二天,毛主席搬进北京西郊的双清别墅。从这一天起,毛主席在双清别墅居住了80天。在那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向作战部队发布了作战命令,指挥了空前的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和追歼白崇禧集团战役。6月15日进驻中南海丰泽园,中央机关和中央军委也同时进驻中南海。

中国共产党首脑及核心机关进驻北平,标志着新中国即将诞生,一个新的时代从此开始!

猜你喜欢

和谈陕北
情系陕北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陕北迪士尼
——碧麟湾
党建地图·陕北
台湾女硕士在陕北乡下写生的那三年
首届“陕北好后生”活动落幕
降低标准 ——帕特里克(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