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现代化:“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主题

2021-11-11包心鉴

观察与思考 2021年10期
关键词:现代化发展

包心鉴

提 要:全面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主题。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实质就是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人是现代化的主体,提升人的现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围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尤其要统筹好两个重大关系:一是统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依托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以人为主体的现代化;二是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上把社会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社会全面进步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 年7 月2 日。“第二个百年”新征程,既是中华民族满怀信心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发展进程,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昂首阔步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发展进程,是中国共产党更为光荣、更为艰巨的“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①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年版,第470-471、474、475 页。

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迈开“新发展阶段”新步伐,必须牢牢把握“全面现代化”这一主题。全面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全力实现强起来的突出标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依据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进程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擘画了到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规划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进一步凸显了全面现代化这一新时代新征程新阶段的主题。全面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安排和实际步骤推进,必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新的强大活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态、制度形态和社会形态增添新的丰富内涵。

一、全面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现代化,是18 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目标和发展趋势,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在内的“集大成式”的社会变革与发展过程。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主要包括两大形态:一是资本主义现代化,这是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简单复制和自然延续,而是在借鉴资本主义现代化某些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向着更高现代化目标迈进的伟大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百年探索和不懈奋斗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社会主义新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用近300 年时间走过的现代工业化历程,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并且已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成为世界现代化的“新增长极”,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影响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风云变幻、矛盾叠加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在相互竞争中共同发展,同时也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力推动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创造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持续安定发展两大奇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而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危机,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蔓延和严峻冲击,使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局限性和固有矛盾愈益暴露无遗,给社会带来了动荡,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伤害。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不同效果和根本差别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遵循的是“人本逻辑”;资本主义现代化则是以资本为逻辑起点和内在驱动力,遵循的是“资本逻辑”。不同的现代化逻辑带来了不同的现代化效果:“资本逻辑”驱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带来的是社会片面发展和人的主体性失落;“人本逻辑”驱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带来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一事实充分表明,现代化绝非“西方化”,绝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现代化道路有多种选择,独立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成功建成现代化国家的决定性因素。

资本主义现代化,曾经在历史上产生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冲破了封建专制的生产关系和宗法体系,开辟了世界市场,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然而由于“资本逻辑”的固有特性,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也成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所难以逾越的障碍。马克思深刻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777 页。资本的固有特性是利益无限驱动,带来的必然是剥削和奴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所天然伴随的利益分化、阶级对立、极端个人主义、社会畸形发展等种种“现代病”,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和法律体系很难完全解决,在一些国家甚至愈演愈烈。以美国为例,其号称是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以及两党竞争制和三权分立,曾经给美国历史带来过辉煌,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世界格局的变化。但是随着当今世界新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随着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日趋激烈,美国现代化道路所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尤其是2020 年以来,在日趋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裔黑人受虐致死引发的全国大规模抗议活动冲击下,美国国内问题此起彼伏,国际关系日趋紧张,美国式现代化道路和美国式民主制度已经陷入了危机。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白人至上的种族观、自以为是的人权观和好战称霸的世界观,如此种种固有弊端,严重制约着美国统治阶级的视野,严重侵蚀着人民的民主和自由,严重影响着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给美国现代化进程设置了一道又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比如:美国号称最讲民主和人权,素来以民主先锋和人权卫士自居,但是他们的民主观和人权观,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和利益分化基础之上的,是以称霸世界的核心利益为标尺的。因而其总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地企图干涉别国的民主制度和人权状况,而对自身持续性、系统化、大规模破坏民主和侵犯人权的斑斑劣迹熟视无睹、置若罔闻。近年来,美国枪击暴力犯罪此伏彼起,美国警察残暴虐待非洲裔居民案件频频发生,美国白人至上主义回潮、种族仇恨犯罪现象处于世界之最,甚至早已为人类文明所唾弃的奴隶制文化,在今天的美国仍然萦回在不少上层白人阶层的头脑中。如此种种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深刻暴露了“资本逻辑”现代化的固有弊端,深刻反映了美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局限性。

与资本主义“资本逻辑”现代化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是“人本逻辑”。这一现代化道路具有突出的特征。一方面,遵循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积极吸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成果,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构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大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把市场经济的“资本逻辑”同社会主义的“人本逻辑”有机融合起来,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点上释放出推进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强大力量,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质和突出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这一全面现代化的内涵逻辑,这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①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年版,第474 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伟大实践,已经初步彰显了这种全面现代化的鲜明特质和突出优势。在全面小康基础上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将使全面现代化在推动中国文明进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彰显出更大的优势和魅力。

二、全面现代化的奋斗历程

1840 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大门,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被西方现代化大潮远远抛在后头。从此,拯救民族危亡,谋求现代发展,实现民族复兴,就成为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和为之苦苦探索的奋斗目标,无数仁人志士、英雄儿女为实现这一梦想和目标前赴后继、上下求索,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与现代化夙愿建立了不解的情结,为实现中国现代化付出了坚韧不拔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 年7 月2 日。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波澜壮阔的现代化探索和恢宏乐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规律上所具有的使命担当和政治智慧。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对于进一步推进党领导的千秋伟业,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明确提出并坚定实施“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纲领,开辟了依托社会主义制度和独立自主力量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百废待兴、万象更新的日子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以极大的热情和坚韧的毅力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和基本规律问题,明确提出并逐步形成了“四个现代化”重要思想,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四个现代化”作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③《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330 页。的总体战略,成功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科学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基础。“四个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不解情结和奋斗目标,历经风雨考验,初心矢志未变。在毛泽东的坚定支持下,1975 年1 月周恩来总理在四届人大作了以“四个现代化”为主题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当时的中国带来了重新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希望。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明确提出并奋力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开创了通过改革开放之路和“三步走”战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期。1978 年12 月18 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序幕,也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十分明确地提出“四个现代化”如何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问题。1979 年12 月6 日,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重大命题,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步目标就是建成“小康之家”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237 页。。在后来的一系列重要谈话中,邓小平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形成了深刻彰显“中华民族雄心壮志”的著名的“三步走”战略。“中国式的现代化”,集中体现了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精髓,生动彰显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鲜明坚持了通过改革开放之路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抉择。“中国式的现代化”,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丰富的科学内涵,推动当代中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相对落后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进而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历史雄辩地表明,“中国式的现代化”目标和“三步走”战略,在符合中国国情、谋求人民幸福和赶上时代潮流的基点上,把“四个现代化”进一步具体化了,成功开辟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走向富起来的光明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明确提出并持续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战略,开创通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义无反顾地承接起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接力棒”,在传承“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勇立时代潮头,适应人民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中国现代化发展蓝图作出创造性的擘画,通过一系列创新理论和创新战略有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新境界,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注入了强大活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构筑了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全面现代化新格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人的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民主法治现代化、党的建设现代化相互支撑、相得益彰的全面现代化新进程。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的质的飞跃,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标志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三大发展阶段,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深刻书写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恢宏的史诗,为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提供了厚重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经过13 个五年规划(计划),我们已经为实现这个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30 年将是我们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①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年版,第473 页。。

三、全面现代化的关键阶段

在走向全面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未来15 年尤其是“十四五”时期,无疑是极为关键的发展阶段,牢牢抓住这个关键阶段,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关键。

阅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效地开展教学任务,结合现实至关重要。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基于个别学生发展的特点,建立分阶段的教学目标。首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大致分为几组,通过沟通设定阅读目标。这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任务的每个阶段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以便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计划,整理出一套最适合每组学生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荷塘月色》一文中,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阅读体验并不丰富。教师此时引导学生制定教学目标:理解文章的一般意义和情感,辅以散文阅读技巧。它可以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建立审美意识。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胜利实现,为乘势而上开创全面现代化新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提供了成功经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付出的奋斗与智慧、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必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年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有力的支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整体脱贫和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成就和基本经验。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工程,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抓脱贫攻坚战这一重大工程,他的足迹踏遍每一个贫困地区,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要把消除贫困这个“短板”尽快补上,否则就会贻误全局,很难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这场空前的扶贫脱贫攻坚战,使近一亿人口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为全面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伟大民生工程和富民壮举,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同,增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在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的进程中,党领导人民向着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不断迈进,胜利实现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更好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无疑具有强基固本的深远意义。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大成就和重要经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解放和进步,而且是生产关系和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尤其是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正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念的重大创新,对于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引领方向、统揽全局的重大意义。创新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动力,协调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开放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共享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活力之源。实践深刻表明,“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及其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对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建设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奠基和推进作用。总之,当代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走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在此基础上乘势而上继续开拓奋进,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历史性意义。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可以进一步开创全面现代化新局面的重要发展时期

从国际格局新变化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愈益增多,我们面临着来自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蔓延,正在改变着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给我国发展带来了许多难以预测和防范的影响。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愈益增大,“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①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年版,第473 页。。大变革中的世界格局,对我国全面现代化历史进程既有“危”又有“机”,“危”中有“机”、“危”中蕴“机”,关键在于主动应对、转危为机。从国内发展新特点来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实质就是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通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全面提升现代化水平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统筹好“两个大局”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只要坚定不移统筹好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和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和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充分利用好战略机遇期,趋利避害奋力开创全面现代化新局面。

紧紧抓住未来15 年尤其是“十四五”这个关键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规划了“十四五”时期开创全面现代化新局面的发展蓝图。从现在起再奋斗15 年,到2035 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迈上新的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为把未来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变成美好现实,必须紧紧抓住“十四五”这个关键阶段。全面开创“十四五”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关键在于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和艰巨任务,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把一切社会资源和积极因素都聚焦到不断提升全面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上来。这既是我国现阶段全面推进现代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又是全面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举。

四、全面现代化的核心要素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以人为目的和主体、通过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生产关系的调整乃至上层建筑的变革推动社会革命性进步从而在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造福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恩格斯深刻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第652 页。社会主义社会的终极价值目标,就是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22 页。

以全面现代化为根本内容的“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和“新发展阶段”,历史性地把人的全面发展提到经济社会发展核心位置上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到2035 年,要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③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年版,第7、38 页。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啻是全面现代化的核心要素,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质的飞跃。

围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核心要素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开创新发展阶段新局面,当前尤其要统筹好以下两个重大关系。

(一)统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依托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以人为主体的现代化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社会演进规律来说,这个阶段还是马克思所说的“人对物的依赖”的阶段,市场经济是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提升人的现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被40 多年改革开放实践所反复证明了的现代化的正确路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④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年版,第7、38 页。这一重要论断和明确要求,抓住了在我国新阶段推进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根本,切中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害。

一方面,市场必须“有效”。这就是要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到搞活企业、增强市场的有效性上来,坚定不移遵循现代市场规律,毫不动摇搞活、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尤其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主体,是提升人的现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没有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和市场化活力,经济发展没有后劲,经济现代化无从谈起,实现人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方面的重要作用。实践反复证明,市场要“有效”,关键在于“自主”。这就是要赋予各类市场主体以充分的自主权,使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活力在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中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劳动者和建设者的作用和潜力都得到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政府必须“有为”。市场经济愈充分发展,愈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职能,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建设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有为”政府。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鲜明特点,也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以人为核心要素的全面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市场化改革中建设“有为”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能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确保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深化政务公开、便民服务,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二)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上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社会全面进步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社会发展大的结构来说,现代化包括经济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两大要素。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不断提升经济现代化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尤其是“十四五”时期的重中之重,是在新发展阶段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关键之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强调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①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年版,第80 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经济新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②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年版,第80 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必须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优化升级;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重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基础性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这也是推动“第二个百年”尤其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发展的重大抉择。

在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进步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彰显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凸显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本质和价值追求。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139 页。社会的变革与进步离不开人的主体作用和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同样离不开社会的革命性变革与全面进步。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正是呈现出这样一种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发展逻辑。在新发展阶段,人们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长期影响,尤其把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正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发展成就与经验、深入分析我国新发展阶段面临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尤其“十四五”时期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做出了总体规划,突出强调几个关键性任务:一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问题,而且是提升人的现代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初心使命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新发展阶段的突出任务和鲜明标志。二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民生活不仅是富有的、而且是文明的,不仅是愉悦的、而且是向上的。大力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三是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社会现代化进程愈益表明,社区是人民群众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依托,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对于提升人的文明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影响深远的重大意义。四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离不开文明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日积月累的熏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文化建设,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是提升人的现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长期任务和重要条件。在以全面现代化为核心内容和鲜明标志的新征程新阶段,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尤其具有奠基铸魂的重大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现代化发展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我的女巫朋友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