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易经》传
2021-11-11李伟荣
李伟荣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易经》在亚洲......... 011
《易经》在欧美......... 027
早在《汉书·艺文志》中就有记载,《易经》为“群经之首”,它与《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共同构成“五经”。如果加上佚失的《乐记》,则称“六经”。《易经》包括两部分:一是作为本经的《周易》,与《连山》《归藏》合称“三易”;二是《易传》,即“十翼”,相传为孔子所作。后世学者多对此存在质疑。不过,郑吉雄和傅凯瑄指出,自欧阳修始疑《易传》作者非孔子,经过崔述、康有为等人推波助澜,质疑声浪在20 世纪前半叶的疑古运动中达到顶峰,近年来学者们又重新肯定《易传》与孔子之关系;目前对《易传》作者的考辨尚无令人信服的答案。 《易传》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七种,其中,前三种各分为上、下篇,与后四种加起来共十篇,故称“十翼”。再加《周易》分上、下经,故《汉书·艺文志》称其为“《易经》十二篇”。
正因为《易经》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所具有的突出位置,所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它也成为首先被译介出去的中国经籍之一。亚洲儒家文化圈内的日本、朝鲜、韩国和越南自不待言,即便是欧美等国也莫不如此。《易经》的对外传播,与《论语》的对外传播,不管是时间上还是机制上,都非常类似。同样的,《易经》问世后,尤其是在汉代成为“五经之首”,向东(或东北)传至紧邻如朝鲜半岛和日本,向南则传至近邻越南,然后再向外传播。到了16 世纪,随着欧洲传教士入华,《易经》也由他们带回欧洲,一方面是带回《易经》经籍,另一方面是带回他们的翻译;再从欧洲传播至美洲等其他各洲。2004年,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纷纷建立,并培养了更多汉语专才,《易经》也就完全播撒到全世界,逐渐成为世界经典之一而流传于世。
我在《域外〈论语〉传》一文中曾经说过:“一部书就像一个人,在其传播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易经》在域外的传播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