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国际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

2021-11-11

郭沫若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初心中国共产党

王 兴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当今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与机遇并存。通过化危为机,中国可以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世界格局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摆在相关职能机构及理论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讲好“中国故事”、建设中国国际传播能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3 年8 月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21 年5 月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在于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中国道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联系,由此进一步塑造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

2021 年6 月22 日至27 日,由全球化智库、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报道杂志社、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的“国际青年中国行”活动分别走进江西、陕西、河北三省。来自29 个国家的57 位国际青年走进革命圣地,追寻红色足迹,亲身感受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澎湃力量。笔者应邀随团赴江西、河北,为“国际青年中国行”团组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国际青年有何感受和思考等,是笔者此次随团期间重点关注的内容。

向国际青年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首先应明确重点讲解哪些内容。百年党史,波澜壮阔。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应当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在与国际青年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和他们重点分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具体内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奋勇前进的内在动力。1927 年10 月,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井冈山斗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人把“做群众工作”作为红军三大任务之一,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广大的劳苦民众。1944 年9 月8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讲演时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次年4月23 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指出:“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现时,为着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在将来,为着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稍后,他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再次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此后,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任务有所不同,但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谋利益的初心未曾改变。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就是不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脱贫攻坚路上,没有落下一个地方、没有落下一个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充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所强调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等,更是新的历史环境下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鲜明写照。

第二,道路自信的重要意义。2016 年7 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虽各有侧重,但环环相扣,内在逻辑严密,其中“道路自信”是排在首位的,可见其重要意义。早在2013 年1 月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曾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历史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井冈山斗争时期,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开启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始。1949 年3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即“西柏坡会议”)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和方针,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由此描绘出新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共产党坚持道路自信,也是对自身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邓小平曾指出:如果“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可知“好路”与“新路”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关键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强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纵观世界历史,许多国家因国情不同,道路选择不同,需要面对和处理的现实问题也有差异。但是实现有效乃至高效治理,提升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可以说是现代不同国家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就此而言,完全可以自信地说,中国共产党有能力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不断带领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不断为世界各国的繁荣发展和各国间的和平共处提供启示意义。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时代最强音。2012 年11 月29 日,也即党的十八大闭幕后的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他强调:“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中国梦”,并且他在阐释“中国梦”的具体内涵时,常会将“历史”这个关键词联系起来。因为当“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候,“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回溯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复兴”思潮具有鲜明的历史逻辑和阶段特点。整体言之,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思想萌发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重要发展阶段,直至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开始成为社会主要思潮。直到1949 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标志着中华民族真正从沉沦开始走向伟大复兴。此后,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均在不同时期,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内涵与目标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路径与方法,做过具体分析。经过180 多年的奋斗史、100 年的建党史、70 多年的新中国发展史以及40 多年的改革开放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强大的现实基础,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上述三个方面,是密切关联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和使命的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和使命,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在重点围绕上述三个方面的前提下,可以从事件、人物、文献的角度入手,将鲜活生动、丰富复杂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分享给更多的国际青年。在展开交流的具体过程中,或许应注意运用以下两个“结合”:

其一,将历史知识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古人曾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可以积累知识、提升个人修养,实地考察也能丰富阅历、获取新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国际青年以往通过阅读所了解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实际情形有一定“偏差”。帮助更多的国际青年了解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他们“重返”历史现场,通过实地参观和考察对当时发生的历史场景有一个近距离的、深切的感受,让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让他们通过了解历史进而思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深层原因所在。

其二,将历史资源、民俗文化、现代科技、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结合起来。国际青年在中国共产党历史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处参观,主要目的在于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但如果仅限于此,则会显得比较单调。除此之外,也可以让他们参观当地民俗文化园,体验民俗文化项目;走进农业园,感悟现代科技给农业生产所带来的便捷;游览湿地公园,感受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效。这样从“历史”到“现实”,综合经济、文化、科技等元素,一方面可以让国际青年产生对比的感受,体会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对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有更直观的理解。不管是建设民俗文化园、研发现代农业科技、加强环境保护,共同目的在于提高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以及获得感、幸福感。

此次“国际青年中国行”江西团先后赴井冈山、瑞金、南昌、景德镇四地,在井冈山茅坪八角楼旧址、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叶坪镇黄沙村华屋小组、南昌虚拟现实产业基地VR/AR 科技馆、江西财经大学蛟桥园校区、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三宝瓷谷”等处参观。河北团则先后赴雄安、正定、西柏坡三地,参观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正定古城、塔元庄村村史馆、乡村振兴示范馆、智慧农场、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等处。

参观走访期间,国际青年积极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在“二苏大”旧址,来自巴西的《中国报道》记者拉斐尔(Rafael Zerbetto)深情地说:“与之前相比,‘二苏大’的会议规模明显扩大了,这表明有更多人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中国共产党正在与强大的敌人作战,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冒险加入?在我看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过去其他政治力量不同,它是人民创造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来自尼日利亚的龙塔约(Tayo)现在就读于江西财经大学,他向江西团其他团员分享了自己近几年在南昌的所见所闻,他感到:“中国政府是实干的,善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脱贫攻坚就是一场硬仗,也符合中国社会的最大期待。”河北团团员则一致感到,此次实地参观,让他们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未来联系起来,直观地感受到新中国从哪里来、将走向哪里。加拿大籍字节跳动内容战略经理罗志成(Jonathan Lopez)指出:“这次行程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让我们了解中国从何而来。我们更了解过去,了解中国当时的愿景,以及如何实现愿景的。”意大利籍中国工商银行高级金融经理马蒂奥·吉奥瓦尼(Matteo Giovannini)分享说:“这是我第一次来河北,这趟旅程将过去和未来联系在一起。第一天在雄安我们探讨了中国的科技创新,而在西柏坡我们思索了中国诞生的历史。”

参观团团员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有深切的感受。来自泰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讲师张英若(Jantranugul Romchat)已经在中国工作生活多年,她近年很喜欢“不忘初心”这句话。她说:“我认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也会经常提醒自己永不忘记当初的梦想。”来自喀麦隆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门杜(Joseph Olivier Mendo’o)指出:“塔元庄村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人为本,他们的初心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放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因此,在脱贫攻坚、共抗疫情、乡村振兴这些事情上,我们看到人民群众对共产党越来越浓烈的信任感,进而创造出世界上很多国家无法创造的奇迹。”他还说:“中国努力在保持这种精神,将人民置于政策和动议的核心位置,这十分引人注目。”有的团员还将当代中国发展现状和其它国家作了比较。来自巴基斯坦的医生豪孟德(Hamad Abdul Zahir)就指出:“在其它国家,民众和领袖之间有一道鸿沟。中国领导人融入了民众之中,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在中国,如果你付诸努力就会变得更好。”诸如数字货币等新兴产物,也吸引了许多团员的兴趣。马蒂奥·吉奥瓦尼提到:“我看了很多关于雄安新区的新闻,我知道雄安新区是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城市。而我的家乡意大利却没有这么数字化,我们还在使用现金而不是电子支付。我的国家也在考虑发展数字经济,但是没有真正落地实行。在这里,你能看到政府的效率有多高。”

整体而言,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青年通过参观走访,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历史有了更深入、具体的了解,同时对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实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的理念和经验有所认知,并进一步思考中国共产党为未来其他国家的发展所能提供的中国智慧和方案。相关部门可以继续组织类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国内外青年就历史文化、全球治理、科技创新、卫生健康、可持续发展、多边主义等共同关注的议题,展开充分的交流。向国际青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任重道远,是未完成的进行时。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初心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不灭的初心(节选)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