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领导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百年华诞之时读郭沫若《学习毛主席》
2021-11-11金彩虹
金彩虹
(四川大学 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041)
2021 年7 月1 日这一天,党中央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集会,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望我党的光辉岁月与伟大成就,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号召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史为鉴、砥砺前行,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聆听总书记那些振奋人心的话语,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倍觉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与感召。在前进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此时,读郭沫若《学习毛主席》,感到更受触动,更受教育。
1958 年12 月27 日《人民日报》第1 版报道“中央国家机关党组织增添新力量 三百余优秀分子光荣入党 郭沫若李四光李德全钱学森等同志入党开始过党的生活”。事实上郭沫若早在1927年北伐战争时期就已入党,这在郭沫若去世后,党中央发布的悼词中有明确界定。南昌起义后,郭沫若遭蒋介石政府通缉,无法留在国内,经党中央决定,保留郭沫若党籍,周恩来安排他去苏联,后因病耽延而去了日本,且长期遭受日本当局及警视厅的严密监视不得自由。七七事变甫一爆发,郭沫若在党的召唤与安排下,于7 月25 日秘密潜离日本,只身归国抗日。经周恩来指示,他不公开共产党员身份,而是以无党派民主人士身份开展革命工作。此后相当长时期内,郭沫若均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在民众视野里从事党的工作,直到1958 年12 月27 日《人民日报》报道后,才成为公开的共产党员。
一经《人民日报》报道,《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郭沫若、钱学森等,在1959 年1 月3 日《中国青年报》第3 版刊登了郭沫若的访谈录。在这篇题名《学习毛主席》的谈话录中,郭沫若对广大青年循循善诱、殷切嘱咐。开篇即提到过去有很多青年同志写信问他为什么没有入党,此前作为不公开的共产党员,郭沫若从未据实详细解释这一问题,在既往给青年们的相关回复中,他也仅表达了自己“是在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入党”,并劝导青年们入团入党。而他自感遗憾的是,党外民主人士的身份造成了一部分青年的误解,此次经由党组织批准他入党(实际是由秘密党员转为公开党员),他说“这是我终生的幸福”。
能够做一个人民视野里公开的共产党员,而不再是出于党和革命事业的特殊需要隐蔽身份的秘密党员,其喜悦和欣慰可想而知。但郭沫若并未就此剖白,过去隐而不言,如今一如既往毫无怨言,只一句带过,“青年朋友当然无从知道,做一个共产党员在我是长久以来最大的愿望”,个中甘苦唯其自知。“现在党批准了我入党”,郭沫若表示“为自己庆幸,也为一部分青年同志解除了误会而庆幸。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吧!”郭沫若的喜悦是由衷而巨大的,以至在几个月后,当他通过报纸得知文艺界爱国青年豫剧演员常香玉入党的消息时,还特地写了一封长信祝贺她,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他对这种喜悦的持续表达。1978 年郭沫若去世后,常香玉在怀念郭沫若的纪念文章《培育百花奖掖后进》中曾提到过这封信。
联系他经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的严峻考验与淬砺,成为一名坚定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继而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坚定贯彻执行中共革命路线,组织团结各界进步文化人士,站在民主运动前列;到新中国成立后担负国家事务、科教文化和国际交往等方面领导工作的事实,郭沫若无限忠诚于党、无条件服从于党的组织纪律性,积极投身中国民主革命及解放事业的革命热忱,对毛主席、周总理怀有的深厚的革命情感与挚诚情谊,无不是他成为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后,对理想与信仰的矢志不渝的坚守。作为一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贞不渝的革命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正如他在这篇《学习毛主席》中所说的,“我要和千百万党员同志一道,在党的领导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我要为党的最高理想——建设共产主义贡献出毕身的力量”,郭沫若也切切实实是这样实践的。
在《学习毛主席》中,就1957 年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又红又专”,郭沫若为青年们解释了“红”与“专”的辩证关系。他又提到:青年朋友爱拿爱因斯坦为例,认为是否党员、是否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立场并不影响其做出了杰出贡献。郭沫若循循善诱,劝导青年不能以极少数例外当作一般的真理,面对青年报的记者以及青年同志,他谦逊地表示虽然自己过去“也学了一点知识“,但自觉是“很不能令人满意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完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起来”。他肯定了广大青年努力钻研学习,想为祖国做贡献的可贵,继而阐明了良好愿望必须建立在牢固可靠的政治基础上。这个基础,郭沫若用了当时的惯用表达,就是“政治挂帅”,就是“要有无产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此牢固可靠的政治基础上,他说“我们总要实事求是地刻苦学习”,提倡把敢想敢做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结合起来,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大胆创造,在大胆创造的风格中实事求是。
郭沫若这篇《学习毛主席》,是一篇面向青年同志的谈话。他特别强调青年们要“实事求是地刻苦学习”。“实事求是地学习”,正是毛泽东同志提出并终身践行的学习精神。1949 年5 月7 日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在所作报告《全国青年团结起来,在毛泽东旗帜下前进》中的第三部分,就曾号召青年们学习毛泽东“日夜不息地学习”,“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地学习的精神。在郭沫若的这篇谈话中,针对有些青年“羡慕历史上的天才”,他说“天才就是勤奋的结果”,呼吁青年人“老老实实地在党的领导和培养下,努力读书,刻苦钻研,顽强实践,积极工作,锻炼身体,就可以为祖国的建设做出成绩来。成绩特别多,特别大的人就可能被人称为天才”。看似给青年们提出朴素的建议和指导方法,实则也在委婉地规劝青年人不要浮泛焦躁,要脚踏实地,避免好高骛远,因为“不肯下苦功夫的人,奇迹绝不会从天上掉到他的头上的”。
“实事求是”为什么如此重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我党的基本思想方法,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是最实事求是的科学,马克思、列宁创立了科学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郭沫若说“这当中也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具有全心全意为人类解放事业贡献一切的崇高信念,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终身勤奋苦学”。他援引《资本论》法文版序言,“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郭沫若说“科学是这样,我想文艺和其他任何工作都是这样”。他继而以马克思、列宁、毛主席为例,说明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终身勤奋苦学的重要意义。马克思流亡伦敦时、列宁流放西伯利亚时,即便在极度艰难的境遇中,他们仍然以坚定的信念支撑,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工作,结合革命斗争实践完成经典巨著。“毛主席也是这样,他的伟大实践使他具有很高深的科学知识,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已经六十多岁了,可是他在最繁忙的工作中,也仍然在阅读大量材料和古今中外的书籍,从来都不放松过一点时间。毛主席这种学习精神,不正是我和我们青年同志的最好榜样吗?”
郭沫若接下来特别提到毛主席“身体的健康是值得十分庆幸的,他近年来五次游泳过了长江”,呼应了他在前文曾呼吁青年“锻炼身体”,实际上这也是郭沫若对建国之初毛主席对青年们的勉励与寄望的响应。1953 年6 月30 日,毛泽东主席在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时,做了《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的讲话,其中祝贺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青年是国之希望,是国之未来,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包括郭沫若在内的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凝聚着殷切期望,对肩负祖国未来建设重任的的青年表达深切关爱、勉励与祝愿。
“我们要努力学习”,郭沫若在谈话最后强调:“学习马克思,学习列宁,学习毛泽东;我们生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最好能做到毛主席的好学生,成为建设祖国的红色专家。一息尚存,决不停歇!”
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郭沫若“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在重要的历史关头,都站在党的立场上,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他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热情宣传者和忠诚捍卫者”。无论是抗战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他所表达的甘做“党喇叭”的先锋精神,还是贯穿革命征途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数次呼号的“听党的话”和“学习毛主席”,无不是他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忠诚信仰与革命斗争知行合一的写照与体现。
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听党的话,跟党走,承继先驱们的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