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管理学》在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教学改革探索

2021-11-11纳倩茹黄传球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管理学思政育人

纳倩茹,辛 芳,黄传球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31)

1 课程思政在《管理学》中的实施意义

“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又称之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培养优秀人才的新思想。“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是将立德树人的思想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该思想主要强调教学理念的改革,除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之外,在其它的课程教育过程中也需要将思政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其中,充分发挥以德育人的作用。

《管理学》是经管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以斯蒂芬·罗宾斯的《管理学》教材为例,该书将管理学分为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两大模块,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目前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很多“案例教学”的方式,很多案列都可以与更高层次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契合,通过管理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实践知识的同时,发现、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思想、立场问题,将课程育人的效果最大化, 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人。

2 目前《管理学》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实施现状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各高等院校就课程思政建设均已进行探索,推进了课程思政的制度体系建设,建立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指导推进课程思政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效,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向纵深发展。如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已成为各高校的研究热门,这几年,专家学者从各个专业、各个课程角度讨论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及价值还有落实路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联系等。一些高校课程思政已逐步进入实施阶段,如清华大学已从理科、医科、工科、文科,具体学科进行实践创新,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路径,并取得一定的经验;部分高校开始探索和示范“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开展示范课堂,或举办“课程思政”说课比赛,促进“课程思政”进课堂。

《管理学》因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高的契合性,各经管类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也积极探索《管理学》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与具体实施路径。但是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实际而言,具体实施情况还未体现,多数还停留在探索阶段,没有真正进入课堂,有效性明显不足。同时,由于专业课教师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培训,不能及时的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的最新动态,课程思政知识点的挖掘不够,在课程设计中难免会出现课程思政的运用不到位,教学中仍然以 “管理学”不同时期的管理理论、五大管理职能为教学主导,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仍是两张皮,融合性不足,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和力度明显不足。实现《管理学》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真正起到专业课育人的功效,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3 《管理学》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3.1 建立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

为更好的推动《管理学》的课程思政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创建完善的领导机制与工作制度,全面落实责任,是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基本保障。首先,党委领导、校长对思政课程的管理思维是推动“课程思政”发展的重要元素,如现在部分高校由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担当课程思政改革组组长重任,各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以协调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其次,根据课程思政工作建设目标,遵循思政教育规律,从实际出发,对课程教学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与构建,逐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体现专业课程中的知识能力目标,也要体现一定的价值目标与道德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逐步完善管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不断优化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各项制度。

3.2 建立教学团队,深入挖掘《管理学》中的思政元素

增强高等院校教师建设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核心。高等院校教师有着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创建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学生工作教师以及革新创业指导老师产生融合式教学队伍,共同努力,互相进行职能补充、增加优势,将德育和教学相统筹,才能实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标。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做好牵头的工作,为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中献言献策、实现思想交流与职能互补,《管理学》的任课教师要积极主动通过教学团队的研讨,树立起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明白专业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的思维转变,通过团队的交流,挖掘《管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融入课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其次,学生工作教师与创业教师在“第二课堂”上,尤其是课外实践可以与专业老师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关注学生需求,以特有的专业知识,在授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惑,实现育人的目的。此外,教师在了解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地关注国家的发展,从生活中挖掘一些热点新闻、事件,融入相应的教学内容中,在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国家、社会的发展动态,培养家国意识、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比如可列举我国一些优秀企业家管理的成功经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企业家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在讲解管理的内外部环境、战略管理等内容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时政热点,如中贸易战、全球的疫情防控等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及企业目标、策略选择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专业课教师也要借助教学团队的力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从我国一些典籍、历史知识中,挖掘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德育理念、管理思想、各种谋略,有机的融入平时的教学中,起到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如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中用人的管理思想,《三国演义》、《孙子兵法》等典籍中很多故事所体现出的相应的管理思想,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都能在这些典籍中找到相应的案例供参考。

3.3 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为使课程思政以更生动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育人的效果,在教学方式上也要进行革新。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要加强课前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的更新,采用以问题导入式的“项目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驱动的“翻转课堂”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等进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创建“课堂教授+小组讨论+学生汇报”的教学方式,将课内与课外、个人与小组、线上与线下有机的统筹起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挖掘与搜集企业管理的实例、优秀企业领导者、国家传统文化、社会热点时政中内涵的管理理念,选择优质的资料做成专题,以学生为主,进行汇报与讲解。经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对管理者、领导者内在精神的了解与认识,学习优质企业领导者的“创新实干”与“爱国、敬业、诚信”等精神。经过这样的方式,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

同时,要全面发挥现代网络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教育功能。借助在线课程资原,运用一些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如学习通、云班课、智慧树等学习客户端,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提前发布一些与管理课程有关的影音资料,相关课外读物、网络链接等信息,提出问题,进行课前学习、学生讨论、上交作业、互动交流等方式,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体责任意识,提高教学氛围。

3.4 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管理学》老师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从该课程入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的时候,需要学生对自身的管理能力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讲授目标管理、计划等内容时,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通过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而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与责任意识。通过教学中小组的划分,布置学习任务,挖掘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自我表现感,提升其创新意识、增强自信。此外,需要老师深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从具体的生活中选择教学案例,通过思政教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让学生能够做到“见贤思齐焉”。学校老师还可以联系一些企业来校开展讲座,让企业家们能够深入到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从而讲诉其成功的心得体会,让学生通过企业家的演讲对管理学进行探索,加强自身的管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从这些企业家身上学到精髓以及自信。

3.5 推进专业实践课堂,加强课外道德实践

实践是将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唯一途径,因此教师需要特别注重“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活动。大学生在进行《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活动中,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管理学》课程的老师需要将德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结合到实践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多元化的隐形教育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高职院校的经管类专业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实践教学的安排要比本科类院校多一些。借此,可以在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学生的实习、沙盘实训中,活用教学资源,通过对学生工作态度及工作责任心的培养,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以及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同时,多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创新创业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管理知识运用到这类实践活动中,锻炼其组织、协调、领导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进取的品质、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其职业素养,将学生培养成道德高尚的优秀管理人员。

4 总结

教育的性质、老师的职责都决定了高校“育人共同体”的理念。高校应当加大对思政课程教育的统筹建设,共同着力提高高校老师的协同育人的能力。为了将课程思政与管理学实现高度的融合,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目标,还需从各个方面,深度开挖管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一步探索与实践,促进课程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师、学生,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创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平台,创造更多的条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自身素养。在实现传递知识的同时也能传递人生价值,使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式协同效应,这已然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管理学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从管理学角度看军事指挥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