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21-11-10蒋奕奕

康颐 2021年13期
关键词:低体温手术时间并发症

蒋奕奕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纳入96例低体温手术患者,分析不同手术时间、不同输液量的低体温占比;另选取5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并实施护理干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术中低体温随手术时间增加、输液量增多而呈上升趋势;5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手术中、手术结束后体温无明显变化。结论: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与术中输液量过大、手术时间过长有关,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可有效避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对策;术中输液量;低体温;手术时间;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031

低体温是手术患者在术中常见并发症,造成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的原因多是由于各种原因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而体质较差者、儿童、老年人、手术时间过长、大型手术最容易发生低体温并发症[1]。当手术患者一旦发生低体温并发症,患者神经肌肉反应时间和代谢率会增加,生理功能会加速,手术风险也会增加,此外,低体温也是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术中麻醉效果的因素之一。因此,术中保持患者正常体温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分析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常见原因,对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旨在降低手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改善患者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96例手术患者,时间2019年1月-2019年12月,患者均不属于重要脏器疾病终末期患者,均无认知功能障碍,均在术中出现低体温情况。患者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1±10.9)岁,其中,男40例,女56例;妇科手术12例,消化道手术23例,泌尿系统手术32例,骨折手术29。另选取5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时间2020年1月-2020年6月,患者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0.2±10.9)岁,其中,男23例,女27例;妇科手术5例,消化道手术11例,泌尿系统手术18例,骨折手术16例。

1.2 方法

统计96例发生术中低体温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等信息,并进行分析。

对50例预行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策,主要护理内容包括术前预防、心理护理、术中液体输注管理、做好术中保暖、控制手术室温度、麻醉管理、体温监测等护理对策。

1.3 观察指标

(1)分析96例发生低体温患者不同手术时间的低体温占比。(2)分析96例发生低体温患者不同输液量的低体温占比。(3)分析5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术中体温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x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x±s)资料,P<0.05为有差异。

2 结果

2.1 96例患者术中低体温占随着手术时间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手术时间与术中发生低体温存在紧密相关性,具体见表1。

2.2 96例患者术中低体温占比随着输液量的增多而呈上升趋势,术中输液量与术中发生低体温存在紧密相关性,具体见表2。

2.3 5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麻醉前体温为36.9±0.3℃,麻醉后体温为36.6±0.4℃,手术中体温为36.3±0.6℃,手术结束后体温为36.7±0.5℃,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手术中、手术结束后体温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低体温主要是指手术患者体温降至36℃以下,且是在非人工实施降温的前提下,属于手术过程中常见并发症。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术中低体温会对老年患者、病情危重的婴幼儿、体质弱患者的手术效果产生严重影响,患者一旦发生术中低体温将会造成患者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如代谢率、神经肌肉反应时间、精神的敏锐性、神经传导、呼吸系统、心血管等。若低体温造成代谢下降,可能会使麻醉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对麻醉药物代谢能力降低,进而引发患者心律失常、心动过速、血压下降,麻醉苏醒延迟;低体温还会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使术后感染风险加大;低体温会引发凝血功能障碍,使患者术中出血量加大;低体温会造成机体耗氧量加大,引发机体发生寒颤,延长伤口愈合时间,增加术后伤口疼痛程度。低体温不但对手术结果产生不利影响,还会使患者的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大,延长患者恢复时间[3]。

本次研究,对96例发生低体温患者的不同手术时间低体温占比及不同输液量低体温占比进行分析,发现96例患者术中低体温占随着手术时间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随着输液量的增多也呈上升趋势,表明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与术中发生低體温存在紧密相关性。手术过程中,手术切口过大、非手术区体表面积暴露过大、手术时间过长都会使机体体内热量随水分蒸发,长时间暴露脏器,增加了热量的流失。患者消化道大出血、实质脏器破裂、输入的血液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不一致、术中应用湿冷纱布填塞、应用大量生理盐水等都会造成机体体温下降、热量的散失,都是降低患者体温的重要原因[4]。

对4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数据显示,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手术中、手术结束后体温变化无明显差异,表明术中低体温在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后获得有效预防,一定程度上避免发生低体温。

综上所述,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提高原因有术中输液量过大、手术时间过长等,给予手术患者针对性护理对策,可促进患者体温尽快恢复正常,避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可进一步确保患者手术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刘燕梅,李莲英,李雪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05):60-63.

[2]廖安鹊,李卡.开腹手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0,27(02):37-41.

[3]刘志琴.术中保温护理在预防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低体温及术野感染中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3):182-184.

[4]王菊梅,杨红.术中保温护理措施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低体温及并发症的预防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023(022):101-103,112.

猜你喜欢

低体温手术时间并发症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PDCA循环在缩短宫外孕患者抢救时间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作用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后低体温与临床不良事件相关性研究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
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妇科手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