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和方法

2021-11-10邓刚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教学有效性实践能力

摘要:有效的教育工作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还要使其在创新思维的激发下,主动对更深层次的知识内涵进行探索,才能使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更好体现数学学科的层次性、应用性与实践性。想要使授课效果得到提升,教师应积极使传统的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在尊重学科特点并创新授课内容的同时,创建更尊重小学生实践能力与探究意识的学习环境,才能在寓教于乐的教学工作中,使学生通过高阶思维的养成,保证数学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逻辑思维

引言

数学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学科,与现实生活有十分重要的联系,并需要学生通过知识的应用,在举一反三中解决现实问题。有效的教学工作既能锻炼学生逻辑思维意识,也使其在探究中鍛炼智力。教育改革工作的落实,使教师积极寻找更贴合小学生学习规律的授课方法,希望建立有效课堂的同时,更好发挥数学学科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在数学知识与网络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同时,保证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思维活跃度,使其在探究中促进学习积极性的快速提升。

1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

1.1教学思想新颖性

应试环境下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围绕考试大纲完成教育计划的安排,并根据考试重点挑选相应的数学练习题,要求学生在锻炼解题能力的同时,取得理想的数学成绩。但这种过于功利性的教学思想,往往会忽略数学学科的应用性与趣味性,使枯燥的课堂环境不仅抑制学生智力发育,也在被动的刷题中无法通过知识的融会贯通,形成完善的知识框架,使学习效果不降反升,严重影响高效课堂的有序开展。信息化课堂以互联网科技为载体,自身的传播性与实时效性,可以使教师在设计教育内容时,不再按照既定的教育方向进行对教育重点的安排,而是积极根据小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与兴趣特点,挑选更容易激发其参与主动性的数学内容,保证整体的教育工作更贴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种新颖的教学思想,可以很好打破唯成绩论的教学观点,学生的学习目标也不再局限于提高考试成绩,而是在锻炼学习意识、强化探究能力以及调动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能够根据自身的抽象思维意识,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并在形式多样的数学课堂中,始终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数学知识的掌握,从而强化学习能力并锻炼高阶思维意识的同时,使数学课堂在教师新颖的教育思想下能够获得有序开展。

1.2授课内容多样性

信息技术应用为整体的教育工作注入新的生命力,教师不再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的讲解知识,而是选择更有趣味性的授课方法,对教育内容进行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育要求,并挑选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以音乐、动画、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将原本复杂的数学知识,能够以更好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制作成教学课件,方便学生在直观学习的过程中,更好保证学习效果的不断增强。同时,信息技术自身突破时空界限的特点,也可以很好使师生间的沟通能够更加便捷。教师可以利用网上沟通平台的建立,使学生在课下将学习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由教师进行收集整理后在课上集中进行解答。这样既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提升学习质量,又可以很好了解学生当前存在的阻碍,并积极调整授课计划,使有效的教育工作更好发挥数学学科的教育特点。在这种多样的授课内容中,学生不仅通过自主意识的提升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也可以强化思维意识,在核心素养的增强中找到更好学习知识的方法,使数学课堂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能够发挥自身的实效性与应用性。

2数学高效课堂引入信息技术的路径

2.1增加课堂趣味性

小学生性格活跃,而且趣味性的数学课堂,往往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应重视学生年龄特点,使数学课堂既能符合学生学习要求,又能体现学科应用性和趣味性的同时,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在学以致用下提升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改变直接讲解数学知识的教育方法,通过授课形式的丰富使有趣的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更好理解中进行思维意识的锻炼。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时,由于学生已经对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所以通过四边形的分类以及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可以很好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应用中探索学习重点,并进行对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以动态视频为主的教学课件,以摆火柴棍的形式带领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知识进行复习,并鼓励学生通过思辨意识的调动,能够根据以往所学知识,在推导中找到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进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很好将数学知识以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探究中进行学习,并引导其在循序渐进中提升思辨意识,学会通过对重点知识的整合,根据学习规律进行对数学内涵的挖掘,才能有效推进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2.2激发学生协作意识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在探究中使学习效果得到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授课形式更加多样,不再以教师单方面讲解知识的方式,使学生只能被动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而是可以在相互合作中根据明确的学习目标保证学习质量。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本节课的教育重点需要学生通过对小数含义的了解,学会进行小数与分数相互转化的同时,在读写中用小数进行现实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课堂情境,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与教师一同在数学王国中认识新的朋友——小数。教师为学生播放将一个苹果平均分成四等份的动画视频,要求学生思考一份苹果怎样用整个苹果进行表示,请学生在相互协作中进行对课堂问题的解决。这种更侧重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数学课堂,可以很好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导,增加学生探究热情,并与同学的相互合作中进行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从而加深学习印象并提升知识解决能力的同时,使数学课堂顺利进行,帮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数学环境下,达到增强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的层次性、资源性以及多样性,可以很好使原本比较单一的授课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也帮助其在思辨意识的延展中,用高阶思维进行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不再受传统教育观点的制约,通过对授课资源的丰富与教育方法的革新,建立尊重小学生逻辑思维意识的数学课堂,才能使教育工作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取得更好教育价值,并推进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鹏.谈如何让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人文之友.2019,(

[2]王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J].时代教育.2018,(10).10

[3]周瑞平.探究小学低级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J].新课程(中旬).2018,(1).43.

[4]钟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速读(上旬).2018,(10).164.

作者简介:

邓刚(1981年11月8日),男,汉族,江苏盐城人,滨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师。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教学有效性实践能力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