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研究

2021-11-10康莉霞胡云凤张蕾肖岩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康莉霞 胡云凤 张蕾 肖岩

摘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大学生品质提升与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且可行的。在教学实践中,一是内容选取和知识讲解阶段紧密结合;二是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三是打破传统禁锢,让学生走出去,把文化请进来,在真实氛围和实践操作中学习、感悟、提升、内化,真正使传统文化知识成为学生自身素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内在品质。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  实践

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1】。作为社会主义特色文化一部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来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集中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公民层面的基本理念和价值目标。如何更好地引领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

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由于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不够和文化自信不足【3】,容易受到其他不良观念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文化滋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浸润,涵养培育政治修养和价值取向,势在必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且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2】,代表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我们要着重探讨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去架设桥梁,使两者互联互通,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继承优秀基因,使其在政治修养、价值取向等方面得到培育和提升,树立忠诚祖国和人民的坚定信念,是十分必要和势在必行的。

(二)可行性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需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根觅源、汲取营养。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温故知新的学习和创新精神、治国平天下的爱国精神、无信不立的诚信精神等,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基础。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从仁者爱人到自由平等,从天人合一到民主和谐,从推己及人到诚信友善,无不体现了两者之间传承发展、与时俱进的关系。

3. 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的文化薰陶与滋养【3】,需要持续不断的精神体悟与洗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可以提供知識学习、以文化人的机会与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则能够使学生的感悟内化于心,与时代使命结合,外化于行,身体力行,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在内容选取和知识讲解中进行重点渗透和培育。

1.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选取内涵丰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关联密切、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和精神升华的内容进行学习。比如节日文化中了解屈原的爱国、芥子推的忠诚,建筑文化中着重体会工匠精神,服饰文化中感悟文明礼制,在美食文化中欣赏和谐共存。

2. 每一单元的知识讲解,我们也会侧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培育。比如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传统美德作为重要单元,让学生通过了解“仁义礼智信”内涵,培养文明、友善的品质;通过观看电影《墨攻》,深刻体会墨家“兼爱、非攻”的主张,渗透民主、平等的思想;通过学习道家经典著作《道德经》、《逍遥游》,培养自由、和谐的精神等。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视频观看、动画模拟等方式,将抽象的文化知识、理论观念,变成形象的人物、生动的故事和曲折的情节,让学生直观感受,产生情感共鸣,得到精神升华。通过线上讲解演示,答疑互动,使学生深刻领会文化内涵,内化于心。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成为主人,深刻体会文化内涵和品质观念。比如诵读经典诗词《将进酒》、《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感受韵律之美,激发对壮美山河的热爱;编排情景剧《孔子》,深刻体会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还有角色扮演、即兴演讲、书法临摹、辩论、配音等,在生动形象的真实演绎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

(四)走出课堂,实地参观、游览、观摩、讲解。我们组织学生在文化艺术节上进行服饰表演、茶艺展示,再现传统文化中的中正与包容;走进非遗展、书画展、博物院文物展,在厚重的历史长廊和浓浓的艺术氛围中感受中华文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参观古建筑,领略工匠精神;请来剪纸、篆刻大师,现场学习,培养知行合一、精益求精的行动力;抗疫期间,鼓励学生走进社区争当志愿者,向逆行的抗疫英雄学习,体会国家富强、百姓安居得来不易。

回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过程,我们一直依据学习感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认知规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要求学生日诵一文,日悟一理,日行一善,成为有文化有能力、真正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习近平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

【2】陈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民网—人民论坛.2018.

【3】杜卫.用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教育.人民网—人民日报.2015.

课题:《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研究》(20201061),课题来源:石家庄市教育局

作者简介:

康莉霞 女 1968年出生 本科 汉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胡云凤 女 1976年出生 研究生 汉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张蕾  女 1982年出生 本科汉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肖岩  女 1977年出生 本科  汉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大学语文与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