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路径探索

2021-11-10郑月波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融合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郑月波

摘要:高校肩负育才重任,学生在学习中要将个人梦想与新时代的民族复兴之梦关联起来,使学生的梦想更有价值并在社会发展中找到定位,如何在强化高校学生理想信念的同时助其规划好职业生涯,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路径,以期为提升高校育才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职业生涯规划;融合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引领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并了解、接受、践行国家道路、方针、政策等内容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自信”、看清“两大局势”,在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学习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的是通过引领学生自我认知、规划、管理与实现追求更高人生价值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共通之处,均为高校育才重要一环。基于此,为提升高校育才水平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1. 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明方向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含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理论支撑,能用马克思主义审视职业生涯,提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性。职业生涯规划属于一种社会性行为,在未来学生需融入社会并走上工作岗位,这就需要学生既能从主观着手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社会实践及岗位上体现个人价值,又要遵守道德法规,能协调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增强学生法治意识、政治认同等素养,助力学生协调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的关系,树立崇高理想,培养进取精神、创新能力、良好心理素质,继而成为一名合格公民并有能力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轨迹创造更高价值。

2.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校将培育优秀人才视为教育根本任务,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占据重要地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亦需由“德”驱动,在当今社会文化碰撞中能由我国优秀文化指引个人成长,对梦想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将这种追求转化为职业規划动能。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红色文化渗入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的梦想能与社会和谐稳定及中华复兴息息相关,在国家方针政策及新时代发展目标指引下使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加贴近实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还可渗入人文精神、行为规范、法治等教育内容,在成为优秀的高校学生前提下为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大展拳脚蓄能。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一,可在学生了解社会、职业、自己的过程中渗透思政内容,亦可丰富思政育人手段,以职业规划为载体将思政与学生关联在一起,助力学生在适应社会需要基础上挖掘个人潜能,使职业生涯规划更有意义[1]。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的阻力

1. 融合思想陈旧

通过对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实况进行分析可知,教师习惯向学生灌输思政内容,要求学生将个人的职业梦想与中华复兴伟大梦想联系起来,使学生能肩负历史使命,完成基于思政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任务。不少学生自我认知不足、专业学习目标模糊不清、综合素质欠佳,就算理解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关系,亦无法真正实现职业梦想,无法将职业生涯规划上升到共筑“中国梦”的高度,需要教师给予指引。基于此,教师需转变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的思想,培养学生主动了解国情并规划职业生涯之路。

2. 融合方法单一

当前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日益多元,客观上助力学生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然而无论是新媒体的运用,还是案例分析,均具有“灌输式”教学的属性,并具有学生自主性差、脱离社会实践、思政渗透形式僵化等问题,思政成为衡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科学与否的标准,未能真正融入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程中,教师习惯宣讲思政内容,如“十四五规划”目标、马克思主义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出现高校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方法单一的现象,影响高校育才成效。

3. 融合体系性差

高校学生有一定的思政学习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却处于起步阶段,需在专业学习中不断摸索,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并不同步,这就需要有配套的体系作为支撑助力两者融合,以免出现二者脱节的现象。然而,当前高校思正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并无健全的体系,有碍融合教育资源统筹与调配,降低高校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育才有效性[2]。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的路径

1. 转变融合教育思想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需德育为先,个人的理想追求不能与社会、国家的建设方向相悖,通过思政教育明确理想信念,能将专业学习成果转化为中华复兴的动力,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依托将学生的个人理想及“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其次,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要育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解答“个人梦想与国家建设有何关系”、“何为正确的理想信念”等主要问题,用学生能理解、能接纳的形式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确保学生可以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进程中协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能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国家建设目标、法律及道德规范加强“双创”,在此基础上实现职业规划目标;最后,思政教育融合职业生涯规划需教师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一方面做到“社会即学校”,引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强化核心素养,有能力实现理想并挖掘个人价值,另一方面做到“教学做合一”,关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表现,在此前提下调整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对策,旨在为学生全面、个性化、和谐发展助力。

2. 丰富融合育才方法

为使高校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更为深入且能调动学生思考、表达及实践积极性,教师要丰富两者融合方法,摆脱“灌输式”教育模式的束缚。例如,高校可根据所设专业依托网络搭建专业服务平台,为通过该平台与高校对接的企业提供管理会计、营销策划、新品研发、产品测试等服务,在此进程中渗入企业文化,使学生对职业要求有更加直观的理解,能在实践中调整职业定位,明晰企业在追加综合效益进程中为民服务、回馈社会、建设祖国的切实需要;能根据行业要求、法律法规等因素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可在提供服务与参与实践中增强责任感、树立规则意识、提升合作能力,使学生可增强核心素养,有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能力。再如,高校教师可组织开展“双创”活动,在活动中渗入新时代国家“双创”有关政策,为聚合学生创新创业所需资源提供条件,以“创出青春、实现梦想”为主题组织学生演讲,还可依托“创业沙龙”邀请企业到高校共享“双创”成果,同时企业可帮助学生孵化“双创”项目,挖掘“校企合作”育才潜力,拓宽学生实践成才渠道,在参与“双创”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看到“创新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利用专业知识设计“双创”方案,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亦可在实践中检验有关规划方案的科学性,还能在企业及教师的帮助下持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继而提高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有效性[3]。

3. 健全融合教学体系

第一,分学年规设融合教学目标,高校新生以了解职业为主,中段年级学生以坚定理想信念并初步得到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为主,对于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来讲则需将实践引导及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优化视为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有效融合思想政治,使思政能助力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在“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指引下拔高理想追求,对自我、国情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确保职业生涯规划更为高效;第二,在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的同时开发“金课”,体现我国人才培养要求及党政方针,贯彻立德树人,课程内容要符合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及国家教学有关规定,注重发展高校学生的核心素养,“金课”还需合理设计、因材施教、系统全面且具有思想性、时代性、严谨性;第三,针对思政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的育人成果进行评价,对比分析高校育才预期,发现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优势及缺陷,积极分析缺陷成因并加强教研,旨在“以研促改”,调整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的目标、活动、课程开发对策等内容,完善育才体系,使思政教育能与职业生涯规划高效融合[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明方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旨在提升高校育才水平,这就需要高校在明晰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阻力的前提下能积极转变二者融合理念,丰富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育才方法,还需健全二者融合教学体系,继而在完成高校育才任务的同时助力高校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及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源泉.基于协同理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研究[J].大学教育,2021(1):81-83.

[2]聂芳.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分析[J].青年时代,2020,71(24):201-202.

[3]崔舒鹏,曾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与价值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0,30(1):42-44.

[4]周秀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机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5-66.

作者简介

鄭月波(1974.09-),女,汉,四川成都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及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融合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途径选择
孝道文化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