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真相”时代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策略探析

2021-11-10吴佳倩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舆论引导

吴佳倩

摘要:在“后真相”时代,真相让位于情绪的表达,人们更愿意在匿名环境中表达自己对事件的期待及想象,它强调先入为主的非理性认知习惯,强调情感和感觉处于意见形成过程中的首位,与此同时,这些变化也使得主流媒体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梳理了后真相时代新闻信息传播的特征,随后总结了“后真相”时代主流媒体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后真相;主流媒体;舆论引导

一、“后真相”时代新闻信息传播的特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自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人都是公民记者,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社交软件传递信息。民间话语体系的崛起,颠覆了原来舆论一致的格局,一个新闻事件被报道出来后,先是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其间夹杂着质疑的声音,随着质疑之声越来越大,事件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疑点和漏洞都逃不过公众审视的眼光,当事人、知情者、专家人士的轮番出场都有可能使舆论站队发生变化,在快速的网络信息传播速度下,这些信息和意见很快的聚合在一起。以至于现在某一热点事件一出,便有围观群众表示要“坐等反转”,反转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套路,人们已经习惯甚至是期待着事情出现转机。目前,新闻信息传播特征主要有三个:一是传播形态的复杂化增加信息的不可控性;二是传播方式的互动化增加信息的易变性;三是传播主体的自媒体化降低了信息的可信度。“后真相”时代下,舆论的地位高于新闻真相,这也导致了反转新闻层出不穷。

二、“后真相”时代輿论呈现的新特点

后真相时代下的中国舆论场总体呈现出以下后真相特征:主观在前、事实在后,情绪在前、客观在后,话语在前、真相在后,态度在前、认知在后。总而言之,在事情真相未真正出现之前,人们已经通过各方零碎的信息形成自己主观判断,开始了个人的情绪酝酿,而待真正官方权威的信息公布之时,人们或是后知后觉,或是持质疑之态。因此,后真相时代舆论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一)舆论主体的多元使后真相时代的舆论更具突发性、多变性

后真相时代,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体的舆论格局被打破,舆论的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社交媒体使得使用它们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舆论主体,从主流媒体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下“枝头满香”的个人崛起,实质上是舆论主体从主流媒体、政府机构到普通民众的实质性转变的实现。舆论主体的多元变化使舆论也更具突发性和多变性。

(二)观点先于事实,情绪压制理性

后真相时代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观点与情绪的先行,“舆论反转”便是后真相时代下最表征的现象。2016年引发热评的罗一笑事件也好,近来引起热议的江歌事件亦然,都在其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数次舆论的反转,大多数人们都是在还没完全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之时,就已经凭着各种碎片信息让自己的情绪和观点一马当先走在了事实真相与理性思考的前面。

(三)以情感宣泄表达为主,舆论焦点容易变化

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意见传达方式多样化,“狂欢式”的表达方式使得人们观点的发表大多缺乏理性思考,更多时候是在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一拥而上,而后又一哄而散。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能成为社交平台上的发声者、传播者,社会上各个角落的事件随时都会被“送上”社交媒体成为热议话题和舆论焦点,譬如在微博上每十分钟一更新的热搜榜单,几乎做到时时更新,也因此导致舆论的焦点几为时时移动。

三、“后真相”时代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

随着各类新媒体使用群体的不断扩大,后真相时代的主流媒体的权威地位受到极大的威胁和挑战。

(一)反转新闻频繁,主流媒体公信力下降

“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频发,对主流媒体媒介形象和公信力产生严重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主流媒体的报道中出现新闻反转现象,在公众信任度上所产生的打击要远大于非主流媒体;二是主流媒体一旦反复出现反转新闻,会使公众形成主流媒体公信力不足的整体媒介印象。

(二)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不及时,解释权让渡给自媒体

社交媒体上信息的快速传播与发酵,冲击主流媒体影响力,而自媒体的信息发布与解读也对主流媒体权威地位产生冲击。在后真相时代,主流媒体的声音对公众来说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现实中,自媒体对于热点事件的各种“超速”解读使得人们第一时间接触到的不是来自主流媒体的事实报导与事件分析,而是自媒体上的众说纷纭。如此,主流媒体很难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抢占先机,时间一长,人们对从自媒体上信息获知的依赖与信赖开始逐渐超过了对主流媒体的依赖与信赖,使得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都受到了冲击。当主流媒体集体失a声时,公众会通过社交媒体上一些自媒体了解更多信息,解释权也被让渡给了自媒体。

(三)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渠道不畅,与新技术融合不够

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仍然以传统媒体为“主战场”,“两微一端”打配合。主流媒体不够贴近公众生活,缺乏吸引力,导致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新媒体传播技术在不断地快速革新,而主流媒体在同新技术的融合上没有及时占领制高点,使得主流媒体的发声没有能够利用到新传播技术及时准确而全面的传达,也因此导致自身的舆论引导力被削弱。

(四)受众媒介素养的缺失对主流媒体的权威地位受到冲击

面对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信息,大部分受众在如此庞杂前,还缺乏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没有识别情感包装外衣下虚假信息的媒介素养,往往都是跟风跑的状态。比如罗一笑事件的舆论反转、江歌案中人们的理性失控都是受众媒介素养不高的表现。因为媒介素养的缺失,很多受众总是难以在事件面前保持理性和清醒,也难以分辨各方信息的虚实,因此也成为让主流媒体的发声受到质疑与冲击的一大因素。

四、“后真相”时代主流媒体舆论引导途径

媒体开展舆论引导的前提是基于事实和价值观的“共识”。尽管当前主流媒体频频遭遇“后真相”之惑,但无可否认的是,人们在这个日益纷繁多元的时代更需要掌握关于这个世界的确定性认知,更需要建立与他人及社会的共识和信任。主流媒体在映射真相、弥合分歧方面,仍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负有当之无愧的责任。主流媒体提升舆论引导的能力不仅是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增进人民群众凝聚力、向心力的职责所在,也是在“后真相”语境下破局发展、势能再造的必然逻辑。

(一)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的最高信条,专业媒体要恪守新闻职业规范。因此,在信息傳播趋于情绪化、碎片化的当下,专业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更应发挥深度报道、调查报告的重要作用,通过专业化的新闻生产过程、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准确的数据以及严格的内容把关与信息核实,最终呈现出经得起时间检验和公众推敲的新闻事实,重拾受众对于深度、权威和专业化的诉求和认可,重新唤醒专业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公信力。

(二)及时正确引导舆论

新闻事件发生以后,主流媒体要及时发声,不给谣言传播的机会。同时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引导网友理性思考,提升网民的法律意识,防止网络暴力的发生。在情绪先行的时代,容易催生“网络暴力”和“人肉搜索”等非理性现象,这样会使事态的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局面,这就需要主流媒体及时引导公众舆论,倡导人文关怀,以免对无辜新闻当事人的伤害从线上转移到线下。

(三)用前沿技术提升传播效能

一是要强化舆情部门的职能,善用大数据抓取分析,平台常态化开展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做到对传播态势、受众分布和受众心理了如指掌,有利于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有的放矢、增强效能;二是要运用云计算、数据库等技术整合内容资源,提升数据存储挖掘利用能力,运用流媒体传输、移动直播、无人机采集、全景拍摄等技术提升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质量,运用VR、H5等技术增强信息呈现的质量和冲击力;三是要在现有“用户画像”、场景匹配、人工智能等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推广个性分析、即时推送、机器人写作等技术应用,并密切关注5G传输、全息投影、增强现实、可穿戴设备等前沿技术发展动态,积极谋划和布局移动端的发展。

(四)提高受众的网络媒介素养

受众一直以来都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传播学领域中,曾有学者指出:受众传播可以使社会事件和人物等正当化,树立威信,得到显著地位;也可使之威信扫地,败下阵来。因此,主流媒体要积极科普,帮助受众强化自身的媒介素养,营造一个阳光的舆论环境。

(五)建立新闻事实核查机制

加大对事实核查环节的投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事实核查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事实核查机制的建立,其一,专门拨出专项资金成立一个事实核查团队,不受任何部门干预,不受任何利益团体操纵,只专注于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其二,算法推荐的最初目的就是实现精准的广告投放,实现变现能力的最大化。但是社会效益应该放在首位,只有技术工程师的算法新闻推荐模式应增加人工审核这一中间环节,不断优化算法推荐对新闻事件的呈现;其三,针对社交平台上“接力式”的免责传播模式的问题,应该要设立一套新的信息传播规则,建立一条“谁转发、谁核实、谁负责”的新闻流通链条。

(六)延展新闻报道的时空维度

移动互联网时代,专业媒体无论是开展新闻报道还是舆论引导,都要坚持全过程参与和全网传播的理念。从时间维度看,对于信息发布后网上出现的虚假、偏激、片面内容,不能迷信于“意见自由市场”下的“观点自我修正”,而是要理直气壮主动出击,持续用权威声音和正面舆论予以对冲和引导,确保好声音和正能量时时都在线、持续有影响。从空间维度看,要做大做强面向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矩阵,主要是要加速媒介融合发展,早日形成资源互享、力量互融、优势互补、工作互助的联合传播格局。

五、结语

在“后真相”时代,人们的声音越来越大,对主流媒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网络中表达着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其中不乏对司法等领域有价值的意见。当然,这种舆论带来的积极影响一般具有偶然性,更多的还是给网络环境带来的困扰。因此,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对网民素质的提升以及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都需要进行引导改善,减少不必要的网络暴力,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及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张锦辉.新型主流媒体提升舆论引导力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21, 12(06):107-108.

[2]张雅洁.舆论引导中主流媒体的话语表达[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 {4}(02):65-66.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舆论引导
主流媒体回应网络谣言引导舆论策略思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的改革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大数据时代社会群体心理行为和舆论引导范式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