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网络教学分析
2021-11-10徐凤霞
徐凤霞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各种外来文化元素的影响,初中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得到突出的效果。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综合素质也显得尤为重要,借助网络的共享大平台有助于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和讲座,进一步的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初中生积极自主的的学习习惯,同时综合性的素质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网络教学;分析
1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1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由历史演变而来,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将各民族历史上的思想以及文化,观念形态总和的一种表现。中华传统文化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其中以老子、孔子为代表道家儒家两派的文化主体,历史长河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特色艺术等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的总和。
1.2传统文化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与品位
文化的传承不只是思想上的,以及技艺成果上的表象传承,更多的是需要对人格和品味上的一种人文精神的塑造。同时掌握社会基本的伦理道理,形成高尚的人格情操,并且有明确道德标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初中语文教学宗旨就是需要对文字语言工具的熟练掌握,以便于去探索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精髓。当前随着传统文化传承的需求逐渐增加,素质教育的加强重视,初中语文教学中也逐渐渗透了传统文化的课程教育,能够不断地提升审美品味塑造高尚的人格,也能进一步地加快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
1.3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上也存在一些不好的风气,同时也影响到了初中生的健康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价值观上也随之发生了扭曲。针对以上的情况,学校需要加强素质教育,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能够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以实现去抵挡外界的各种不良风气和信息。
1.4让语文学科体现其文化传承价值
语文学科是记录传播文明成果的一种工具,所以通过语文教学来传承文化传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其次传统文化中所有的历史文明成果都是以语言文字的方式进行记载留传下来的,所以说语文教学时,在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流的能力时,就已经承载了传统文化的弘扬。就如,生字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对特殊的一些汉字进行阐述,包括起源字形以及意义的演变等等。所以潜移默化中就涉及到了传统文化的元素。
2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2.1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热情
想要实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学习兴趣,从学生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确保语文课堂的充实性,在课本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拓展延伸至传统文化领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2.1.1以多媒体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与具体教学内容选择情境创设的方向。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从网络中搜集与传统文化学习相关的素材,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材料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近的情境,帮助学生强化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必须把握好情境创设的时机,在课堂导入以及学习难点突破等环节融入情境,提高课程整体的教学效果。举个例子,在讲解《三顾茅庐》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经典影视作品《三国演义》中关于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情节。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调动视觉和听觉感官,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画面,了解三顾茅庐故事的起因、经过和最终的结果,从视频中发现人物各自的特点。《三国演义》本身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读物,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学生对这一情节的印象更为深刻,同时从中发掘传统文化相关的精神品质,比如刘备不顾自身身份,做到礼贤下士,最终获得诸葛亮的认可,这在当今社会仍有较大的启示意义,能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中求贤若渴的行为模式,鼓励学生用心学习。
2.1.2在合作探究中突出传统文化内涵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科学的分组和分工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在划分小组时,除了尊重学生个人分组意愿之外,还应考虑到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教师应当以3~5人为单位为学生划分小组,确保小组内部有一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明确划分小组之后,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展开探讨,在互动中帮助学生强化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小组整体的表现进行点评,从而有效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举个例子,在讲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谈谈“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式,初中生该如何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见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探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故事,无论是企业的倒闭还是国家的兴衰都与这一观点相关,在此基础上,学生也要谈谈作为初中生该如何做,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在互动讨论的过程中,不同学生对这一观点的理解不同,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意见作为小组探究的成果,到课堂上与其他小组分享。在学习儒学经典《孟子》的节选片段时,学生能够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互动探究中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
2.2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增添校园内传统文化气息
课堂是初中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战场,除了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创新之外,教师还应重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联系,借助学习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教师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建言献策,参与校园规划的各个环节。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在学校内的宣传栏、教室、走廊以及楼梯等各个位置都可以布置传统文化相关的宣传素材,帮助学生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精神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教师必须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传统文化学习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发现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点,让传统文化交流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重要部分。
2.3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积累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重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同时也要强调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作用。为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中掌握更全面的传统文化知识,以课本知识为基础拓展延伸至其他的材料。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初中语文课本中体现的传统文化知识,教材中许多文章都是由经典文学作品节选而来的,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成长需求推荐学生阅读经典国学作品。比如《论语》《诗经》《紅楼梦》《三国演义》等等,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架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结语
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上下5000年的传承,给我们文化软实力带来了深厚的底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媒体的创新突起,同时也承担起了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大责任。
参考文献
[1]曾萍.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相关分析[J].科普童话,2019(20):124.
[2]梁存寿.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新课程(中),2019(03):127.
[3]朱丹彤.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试题与研究,2019(05):143.
[4]刘馨元.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中华少年,2019(04):20.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中学 27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