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敦煌莫高窟壁画保护问题

2021-11-10张楠

文学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保护措施

摘要: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而如今却面临重大的环境问题,包括变色、褪色以及洞窟壁画酥碱等各种病害。这些问题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以及壁画本身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使其尽可能长期地保存下来,并恢复旧日的风采,对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保护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石窟壁画现状;破坏原因;保护措施

莫高窟坐落于敦煌,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经历代兴建,有泥质彩塑2415尊,壁画4.5万平方米等众多石窟文物,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而此处文物之所以保留至今,也得益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此处气候干燥,地质环境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动荡,再加上人迹罕至,使得文物得以保存至今。然而,近几年莫高窟文物却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石窟中的壁画也面临重大的威胁,为使石窟文物尽可能的保存下来,就必须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

一,莫高窟壁画现状问题

莫高窟壁画素来以内容丰富色彩鲜艳而著称。然而近几年,石窟壁画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最明显的便是变色和褪色问题。原本的壁画色彩斑斓非常鲜艳,但有一部分经过岁月的洗刷,已经慢慢褪色,由原本的肤色变成黑色的样貌。据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的专家分析,敦煌壁画所用的颜料中有朱砂、土红等红色颜料,也有石绿等绿色颜料以及云母、滑石等白色颜料。当然也有的地方应用的黑色颜料,但是目前我们所见的壁画中的黑色,大部分是含铅颜料变色的结果。而不同的颜料其变色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某些红色颜料极易变成黑色,而石绿等矿物质颜料则不易变色,从目前现存情况来看,石窟壁画中所用颜料越丰富,层次越鲜明,变色就越重。以隋代419和420石窟为例,进入石窟,抬头看其顶部的经变本生故事,画面除了青蓝色,绿色,白色之外,全是一片褐色和黑色,整体的画面感灰暗模糊,已几乎辨别不出壁画上的图案。而存在类似情况的却不单单只有这两个石窟,许多石窟均存在或大或小的上述情况。除了变色问题外,褪色问题也是壁画面临的重要问题,这种情况在壁画中非常的普遍,原本靓丽鲜明的壁画褪变的愈发黯淡无光,凡是经受过光线照射的壁画,颜色便会愈发浅淡,甚至于无色。

除了变色和褪色问题外,还有一些壁画病害不断摧毁着石窟壁画,包括洞窟壁画酥碱问题,壁画颜料层起甲问题,地仗层空鼓、脱落以及人为的对壁画的破坏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病害在不断改变壁画原本光鲜亮丽的面貌,对壁画有极大的危害。单以洞窟壁画酥碱问题为例。壁画酥碱即壁画盐化,是指在水的参与下,岩洞围岩和地仗层中的盐分发生表聚作用,导致地仗层变软、粉化的现象。这种问题被称为石窟壁画的癌症,对壁画的损伤是极大的。但是在莫高窟中有将近100个石窟都存在这种现象,有56个洞窟壁画的状况已经相当严重。其中,莫高窟85窟是一个典型,进入85窟,四壁地仗层分层酥碱严重,龛内壁画绝大部分脱落,壁画表层起皮,颜料层霉变的情况显而易见。

二,石窟壁画破坏原因

莫高窟深处内陆,多沙漠戈壁,大陆性气候明显,气候干燥,在对石窟壁画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的同时,受到风沙的影响也极大,风化从而使壁画表层的颜料脱落、变淡,这也是壁画褪色的重要原因。当然,颜料本身含铅再加上所用的颜料中有些易挥发也是其变色褪色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使壁画变色褪色外,也有人为因素在其中。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经历朝历代,过去人们在洞窟中供奉香火,以及在洞窟居住时对壁画的熏污等都对石窟壁画有一定的破坏。据调查显示,在20世纪初,莫高窟的部分石窟,俄国人居住于此,他们在洞窟里烧火,做饭等造成大量的烟雾,对壁画造成了严重的熏污。除了自然因素与人为的破坏外,壁画泥质地仗本身较为脆弱,以及石窟壁画制作过程中的材料和工艺问题,由此使壁画产生了各种病害。

根据李最雄先生和其他研究人员调查研究指出壁画病害问题大多数与水汽和盐分的运移有关。以颜料层连同粉层起甲和壁画空鼓两种病害为例,起甲问题是由于水盐运移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力,使泥层疏松使粉层和细泥层失去粘连,从而导致颜料层连同粉层从细泥层上翘起。空鼓问题则是由于盐分运移并富集到支撑体与地仗层之间,从而导致支撑体表层疏松脱落将地仗层顶起,从而形成空鼓。

在当代敦煌旅游业的不断兴起,中国式旅游也为石窟壁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大量的开发商将敦煌莫高窟当做开发产品进行过度开发、破坏性开发,不关注石窟的环境承载力,从而破坏了石窟的原本历史风貌以及生态环境。同时,在旅游高峰时期时,当大量游客在某一时段集中涌入石窟时,在洞窟内人们呼出的热气,湿气等会急剧增加,但由于洞窟内部狭小,内外空气交换条件极差,因此严重破坏洞窟内的小环境,从而加剧了石窟壁画的酥碱化、起甲等问题。同时有一部分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不注意自身的素质,随意乱丢垃圾,拍照不关闭闪光灯等行为,对石窟壁画以及石窟环境都造成恶劣影响,不仅如此,敦煌莫高窟景区在申遗成功后管理稍显滞后,各个部门管理权责边界不明朗,导致部门之间制定的政策冲突互相推诿等情况时常发生,使景区行政管理效率低下以及管理的混乱。

三,石窟壁画保护措施

目前针对石窟壁画变色、褪色以及各种病害的问题,研究学者们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病害产生的机理,采用更高超的技术手段来对石窟壁画进行修复。首先是保护方式的转变,由原先的传统修复转变为科学修复,由被动性保护转变为主动性保护,由传统管理方式转变为注重监测和维护的管理模式,区别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洞窟清理,积沙清理,濒危壁画加固,崖体加固等抢救性保护,采用科技保护,x光衍射仪用于物相鉴定,离子色谱用于盐分分析,电镜能谱用于分析与观察,毛细管电泳用于胶结材料,显微镜用于鉴定。且对壁画修复所用的材料与工艺也更加的精细。起甲,酥碱等病害的修复材料为明胶、甲基纤维素等,针对病害产生的原理,采用脱盐工艺。在壁画修复大致完成后,采用红外图像分析、测量温度差、湿度等方法来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除了上述的本体干预外,还对石窟壁画进行预防性保护,建立莫高窟监测预警体系,由前端数据收集系统对各类风险因素监测和监测预警支撑系统以及应用系统组成。除此以外,还采取综合性治沙等保护方法。

除了对壁画本身进行保护修复外,还需从一些外部因素进行着手。

首先便是游客参观时的素质问题,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但是有部分游客在参观过程中随意拍照使用闪光灯,触摸壁画等行为对壁画造成损坏。针对于此,游客朋友们在参观过程中应注意自身的素质,听从导游的指示,保护文物,人人有责。除此以外,开发部门在面临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时,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要多关注敦煌石窟的环境承载力,控制游客访问量,从而避免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同时,政府部门要抛弃盲目开发的功利心态,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景区的管理,提供景区保护与修复的资金技术支持,进一步做好保护和管理敦煌石窟的决策和工作。

总之,作为中国历史见证者的敦煌莫高窟,作为其中有代表性艺术的石窟壁画,这场视觉盛宴,值得每一个人了解和保护,使之成为人类永久的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

[1]马赞峰,青木繁夫,犬竹和.敦煌莫高窟壁画地仗修补材料筛选[J].敦煌研究,2007(5):22—27

[2]郭青林.敦煌莫高窟壁画病害水盐来源研究[D].蘭州:兰州大学博士论文,2009:1—185

[3]郭宏,李最雄,宋大康,裘元勋,许志正,汤家镛,杨福家.敦煌莫高窟壁画酥碱病害机理研究之一[J].敦煌研究,1998(3):153—163

[4]王天一.关于一般游客对于敦煌莫高窟壁画宣传保护现状的了解程度分析[J].明日风尚,2017(7):365—365

[5]张正模.环境监测系统在莫高窟保护与利用中的建立[D].兰州:兰州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1—60

[6]李东慧.敦煌文物由抢救性保护迈向预防性保护[N].《洛阳日报》2020-10-31(3)

作者简介:张楠(2001)女 汉族 山东省青岛市人

猜你喜欢

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
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现象的思考和对策
关于林业造林技术的研究
诌议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浅析武汉老房子里份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基于区域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浅议道桥工程的施工与维护
油库铁路栈桥防雷防静电测试方法及保护措施改进
公路日常保护与生态环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