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求真”与“务实”的影响因素及其意义
2021-11-10吕昕旻张万防
吕昕旻 张万防
摘要:在翻译实践中,“求真”与“务实”的影响因素较多,探究其多重影响因素并对其理论与实践意义进行思考,有助于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求真;务实;影响因素;意义
1.前言
在翻译实践中,“求真”与“务实”一直没有一个明确且详细的分配说明,除了探讨两者关系的研究较为少数以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两者被诸多因素影响,并不能直接了当地给出一项统一的翻译技巧或是翻译公式,而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求真”与“务实”的影响因素
文本:翻译内容产出质量的高低跟“文本”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源语言和目标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源语言是一门较为小众的语言,来自一个比较小众的国家,此时源语言国家的某部分文化还未被输出、接受或是还未融入目标语当地的主流文化,届时如果再一意孤行追求译文的忠实程度,“求真”尽量贴近源语言形式内容,则会有失偏颇,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无法理解。相反,如果源语言是一门使用人数较多或是使用人数较广的语言,源语言和目标语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就会相对多一点,交流鸿沟会减小很多,甚至部分词语在两者语言之间拥有相似乃至一致的含义。
“文本类型”更是“文本”因素里的重中之重。彼得·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讨》一书中,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将文本主要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功能型文本和号召功能型文本,在此基础上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求真”与“务实”的探究中,“语义翻译”是以“务实”为目的尽可能地“求真”,“交际翻译”以交流为目的,所以更偏向于“务实”。
中文里通常将文本类型分为文章,报刊,贺卡,通知,信函,广告,杂志等。其中,报刊、贺卡、通知、信函、广告和杂志基本上是以交流为目的的,那么当然要更重视“务实”,而文章则要另当别论,它更重要的一点是传递信息。在翻译实践中,需要考虑全面,求真务实结合,采取完善的翻译方法。
每一份文本,都需要重新考虑,不能照搬照套,采用固定比例的“求真”与“务实”方法进行翻译。
译者:翻译实践中的操作主体是译者,所以译者的专业能力和主观性都会对译文产出造成很大影响。
首先,不过硬的专业水平可能会导致译者无法正确理解源语言所要表达的含义,这将会直接导致译文的质量下降。第二,拥有多年翻译经验的译者通常具有独特的翻译习惯,而这些翻译习惯或多或少会对译文的产出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其次,不同的译者会有不同的翻译家风格和语言习惯,而这就意味着不同风格的译者会对译文的产出带来重大的影响。例如:从事科普文献类翻译工作多年的翻译家,若是让他翻译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译文的文字优美程度,行文格式可能不如专业从事文学类翻译的译者。反之亦然。
译者本身对于翻译实践中“求真”和“务实”的一个配比抉择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社会大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先进,如今,即使人们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来自互联网上各种各式的文化的冲击。
翻译实践采取“求真”多一点,还是采取“务实”多一点?社会大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各文化的不断交流沟通,现阶段认为的“求真”和“务实”未来很有可能发展的边界模糊,例如:回到一百年前,把“饺子”译为“dumplings”,我们称之为“务实”;如今,我们可以把“饺子”译为“jiao zi”,它能算作是传统意义上的“求真”吗?并不是,它不能完全算作是“求真”亦或是“务实”,因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已经冲淡了它明显的边界感,国人知道“饺子”是什么,走出国门,外国人亦明白“饺子”是什么。
人类在进步,会有源源不断的新的文化产生,所以“求真”和“务实”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都有它存在和选择的必要性。
3.求真、务实的意义
“求真”换个词就是“求是”,是指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而"务实",则是指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只要把这种“求真”和“务实”的广义概念利用到翻译实践中,不仅能在翻译过程中收获颇丰,产出譯文的质量也一定极具水准。
翻译理论下的“求真”与“务实”在翻译实践中到底应该如何选择?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客观上它们不分高下,都是极为重要的翻译手法,只会在特定的翻译实践中存在占比分配的问题。在翻译实践中,“求真”和“务实”的选择与权衡,是一种碰撞,不同的选择权衡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给译文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可能是惊讶,也亦可能是惊喜。
自周领顺教授提出“求真”和“务实”的翻译概念以来,有更多的学者开始思考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用“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对一些文章著作展开了研究和探讨。本课题着重针对传统翻译理论和影响因素探讨了“求真”与“务实”的选择和权衡,重新思考它们的关系和对现实的意义。
4.结语
“求真”是⾯对原⽂的,“务实”是⾯对读者/社会的,而译者往往处于原⽂和读者之间,所以译者需要有更为理性的头脑,去倾入更多的心思平衡“求真”与“务实”,以实现最终译文的合理程度。
世界上存在众多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中“求真”与“务实”的选择,是时代发展的诉求,更是人类翻译史的历史所趋。思考并在翻译实践中摸索“求真”与“务实”的配比问题,会让翻译理论学习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空间,并可能促使新的翻译理论的诞生。
参考书目
[1]唐蕾,赵国月.“译者行为批评”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国语文研究,2019.
[2]曹明伦等. 关于翻译研究的学术对话[J]. 东方翻译,2015.
[3]冯正斌,林嘉新.“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的《极花》英译本述评[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
基金项目:本文为武汉轻工大学2021大学生校科研项目“翻译之道:‘求真’与‘务实’的交锋”(xsky2021241)和2020年湖北省哲学社科项目“中国典籍英译中离散译者的文化身份研究”(20D05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吕昕旻(1999.11-)女,云南曲靖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翻译
张万防(1980.1-),男,河南新乡人,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翻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