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记》中楚汉之战的叙事视角研究

2021-11-10李娜

文学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视角叙事史记

摘要:楚汉之战分布在多篇人物传记中,司马迁在叙述这场战争时,对同一事件在不同的人物传记中的描写侧重点是不同的,叙述的视角也有差别,我们在角度的变换中可以看到历史全貌。本文主要围绕这场战争,讨论其中的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

关键词:《史记》;楚汉之战;叙事;视角

杨义在《中国叙事学》中说过:“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叙事视角在叙事艺术中是至关重要的枢纽问题,它直接表现作者看世界的态度与方式,蕴含着作者的人生哲学与历史哲学。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总体上运用的是全知视角,这是作为一个史官的视角,因为历史不仅要多方搜集材料,全面地实录史实,而且要探其因果原委,来龙去脉,以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只有全知视角才能全方位展现重大历史事件和其中复杂的因果关系、人事关系。但书中并非没有其他视角,他有时也会采用限知视角进行叙述,比如每篇传记末尾的“太史公曰”就是典型的第一人称限知视角。

一、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指叙事者无所不知,了解一切情况,不仅知道人物的过去与未来,而且能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史记》中是最常见的。如《项羽本纪》中项羽在封刘邦为汉王时的一段文字:“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在这里作者对项羽、范增的心理活动与对话做了描写,既是项羽与范增私下的对话,又怎会让他人知晓,因此司马迁采用的是全知视角来叙述封刘邦为汉王的原因。关于田荣叛楚一事,在《项羽本纪》中这样写道:“田荣闻项羽徙齐王市胶东,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乃大怒,不肯遣齐王之胶东,因以齐反,迎击田都。”此处叙述者对田荣的情况了如指掌,不仅知道他的心理活动,而且对他接下来的行动也一清二楚。

再如《项羽本纪》中:“项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作者没有对项羽做更多的描写,而是通过对楼烦细微動作的描写,衬托出项王作为西楚霸王的威严。而且能知道一个人的这种细小动作与心理,仿佛人物的自白一般,叙述者显然是全知全能的。这种写法在后世小说中也很常见,如《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板桥上连吼三声,竟然使“曹操身边夏侯杰惊的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再如《淮阴侯列传》中韩信背水一战,诸将问韩信为何背靠水边布阵,兵法上说在布阵时要右边和背后都靠山,前边和左边临水。韩信回答这种战术也在兵法上,只是容易被人忽略,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把将士放到生死线上,为了生存只有拼死一战。诸将的疑问其实也是读者的疑问,而韩信的回答正好解答了这一困惑。司马迁对于战场上厮杀的残酷完全没有描写,但通过这段对话,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这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与当时情况的激烈,同时也体现出司马迁在兵法上的修养。

最典型例子的便是垓下之围中,四面楚歌之际对项羽这一人物的描写。夜里听见汉军四面响起楚歌,项王于是大惊道:“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来又写项羽深夜在帐中饮酒,并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此处项羽深夜悲歌有谁能知道?当时的情况下又有何人记录?显然并非实写,而是司马迁借项羽之口抒发自身情感,营造了一种英雄穷途末路的悲凉气氛。能写出人物心理和语言以及其他细微之处,叙事者显然是全知全能的。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在原有事实的基础上,经过叙述者审视与过滤过的现实。

二、限知视角

限知视角是用某个人物的视野去观察事情,更接近现实生活,可以很好地体现人物的主体性。“一些精彩的片段由于采取限知视角,在事件原因、过程和结果的发展链条中出现了表现和隐藏、外在事态和深层原委之间的张力使叙述委婉曲折,耐人寻味。”《史记》中的限知叙事不仅体现在传达出人物的心声,而且还体现在每篇传记后的“太史公曰”一百多条论赞都用第一人称的限知视角,代表司马迁从幕后走到台前,以自己的眼光和视角去关注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助于观察到事件本质,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历史。

如《淮阴侯列传》中:“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这里使用限知视角,让我们与刘邦一样,以为萧何也逃跑了,气氛突然间紧张起来,后来才发现是虚惊一场,读者与刘邦才得以松一口气。逃跑了数十人,而萧何却只追回韩信,反映出他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也为他之后在这场战争中所做的的贡献进行了铺垫。在写韩信与张耳带兵欲攻击赵国时,司马迁又采用了广武君李左车的视角分析战况。这里采用敌方视角分析韩信与张耳的军队,说明了韩信军队的弱点,读者也从中了解到并非是对方不可战胜,最终的失败是因为没有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孙子说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 所以在交战中,智谋的运用十分关键,而不是仅凭一腔热血去硬拼。《萧相国世家》中:“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两军相持不下,战场情势瞬息万变,这样的时刻汉王却还能连续不断派人慰劳萧何。如果不是通过鲍生的视角,我们很难发现这是上疑心臣下。在战事紧张之时,此段描写可以缓解气氛,使得战争叙事有张有弛,在紧张之余得以片刻舒缓。由于司马迁的身份与所处时代的限制,他只能借他人之口侧面反映刘邦疑心臣下,无法从正面描写某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限知视角所表达的乃是一种世界感觉的方式,由全知到限知,意味着人们感知世界时能够把表象和实质相分离。因而限知视角的出现,反映人们审美地感知世界的层面变得深邃和丰富了。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7.

[2]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王俊杰.史记战争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4]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5]郭丹译注.左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2.

[6]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6.

作者简介:李娜(1997.5-)女,汉族,籍贯:甘肃定西,硕士在读,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视角叙事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真实世界的寓言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