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世情小说雅俗文化》评介
2021-11-10李娜
内容摘要:雅俗之辩古已有之,申明秀的《明清世情小说雅俗文化》从这一角度入手,不仅对明清世情小说进行了主题之雅与内容之俗的分析,而且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雅俗新变进行了探索。该书的重要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文学作品。虽然书中存在一些失误之处,但对于研究古代小说的学者来说,还是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世情小说;人情小说;雅俗;
鲁迅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将小说分为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讽刺小说、谴责小说等,关于人情小说,鲁迅是这样阐释的:“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市人小说之‘银字儿’,大率为悲欢离合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显然鲁迅所定义的“人情小说”是相对于神魔小说而言的,其所涵盖的范围甚广,也就导致大家对“人情小说”这一概念不是十分明晰,这也引发了后世研究者对这一概念加以区分和界定,由申明秀撰写的《明清世情小说雅俗文化》也不例外。
关于雅俗之辩更是古已有之。如《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郑声淫”,《论语·阳货》中孔子又说:“恶郑声之乱雅乐”。再如战国时期楚国宋玉在《对楚王问》中提出的《阳春》、《白雪》比喻高雅的词曲作品,《下里》、《巴人》则与之相反。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雅俗仍然是学术研究的对象。本书所要探讨的世情小说的雅俗文化,主要是小说主题之雅与内容之俗,即在主题上贯彻传统的“文以载道”思想,而其内容上又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作者认为《文心雕龙》中《原道》、《征圣》、《宗经》三篇体现了雅正的思想,并且强调“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所以雅正的内涵就是道,由此作者展开了对世情小说与道文化的研究。
通过对本书的仔细阅读,笔者认为,《明清世情小说雅俗文化》的价值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明确界定了世情小说这一概念
要研究某一类文学作品,首要任务便是明确其含义及所包含的范围。长期以来,世情小说与人情小说这两个术语要么作为同义互换,要么属于包含关系,并没有被明确划分开来,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便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方正耀的《明清人情小说研究》中对人情小说是这样定义的:“简而言之,人情派就是明清时代以家庭生活、爱情婚姻为题材,反映现实社会的中长篇小说。”方正耀书中虽然包括了才子佳人小说,但并未将人情性短篇拟话本小说纳入研究范围。再如齐裕焜《明代小说史》:“人情小说是指以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也有人把这类小说称之为世情小说。但我们认为称人情小说更为确切,可以突出其通过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来描写人情世态这个特点。”此处世情小说与人情小说看似指同一种小说类型,但“人情”与“世情”的侧重点终归是不同的,因此在研究中明确界定世情小说的概念和范围显得尤为重要。申明秀在《明清世情小说雅俗文化》一书中将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艳情小说统一归入人情小说中,世情小说又包括长篇世情小说与世情性短篇拟话本小说,长篇世情小说中分世情书、官场小说、儒林小说、狭邪小说这四类,层级分明,研究对象及范围一目了然。
二、拓展了古今文学的视野
古代小说的研究者很少沿着小说发展的脉络将视野拓展延伸到现当代小说中,同样的,现当代小说的研究者也很少去探寻明清小说与现当代小说的渊源,于是在研究中古今小说可以说是泾渭分明。“小说以敏感的灵魂讲着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讲着一个民族在现实和精神中,进行回忆与思考、观察与梦想、呐喊与探索的故事。在它的文本中,文化变异的光影斑驳陆离,精神探索的焦虑梦魂萦绕。小说的小文本存在于文化冲突、交融、选择和变异的大文本之中。文化意识乃是对小说进行深层、多维研究的通观意识。所谓‘通观’,就是打破狭隘的、单一的研究视野。”因此,在小说的研究中运用打破固有格局,进行古今小说的贯通研究,才能更深切梳理并体会古今小说的发展变迁,进而领略到我国小说的浩瀚与魅力。该书上篇申明秀从代表小说界革命的“三言”至具有现代追求的《孽海花》,梳理出这段时期内世情小说的发展流变过程,而下篇从鲁迅开始,紧承时代的发展变迁,从小说中亦可以看到中国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由古到今,历史在延绵向前发展,小说也是如此,所以要防止进行盲人摸象式的研究。
《明清世情小说雅俗文化》一书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憾。首先,本书在研究对象的定位与篇章结构上存在一些偏差。本书研究明清世情小说雅俗文化,下篇“明清世情小说的现代余脉”用八章内容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的雅俗新变,但其中有些章节似乎脱离了这一主题,比如第十四章“余华小说的雅俗觀照”谈到余华小说主题的“雅”是“被荒诞”与“被深刻”,余华小说内容的俗是“虚伪的形式”,整个内容更多的是在批判余华的作品存在致命的缺陷,而不是在论述作品雅俗的问题。接着作者还讨论了莫言以及贾平凹的小说,作者同样没有紧扣“雅俗文化”这一主题进行客观分析,而更多的是在批判其人以及作品。
此外,本书个别处存在一些字词校对方面的错误,比如在绪论第5页中,作者写道人情小说分为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和狭邪小说,但在后文中可以看到,“狭邪小说”又被作者归入世情小说中,转而以“艳情小说”代替,此处前后矛盾,当是作者笔误。上篇的第三页绪论中“他们都不通过程度地”应改为“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还有180页引用莫言的一段话中,“你不应该从感性出发来写小说”中“感性”应为“理性”,诸如此类的问题当订正。
综上,《明清世情小说雅俗文化》的最大贡献在于该书对自冯梦龙“三言”以来主要的几部世情小说按时间线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且其研究一直延续到现代,使人感受到世情小说从古到今的传承。特别是从雅俗这一角度入手,对以后的研究也有启发作用。虽然书中存在一些缺陷,但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学术论著,在小说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申明秀.明清世情小说雅俗文化[M].沈阳:辽海出版社.2020.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
[3]杨义.杨义文存·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4]齐裕焜.明代小说史 [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李娜(1997.5-)女,汉族,籍贯:甘肃定西,硕士在读,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