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话山西方言

2021-11-10文化产业殷柱山

文化产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晋语山西人官话

《文化产业》记者 殷柱山 申 树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去逛鹿儿岭商场,排队结账时恍然间听到一段特别熟悉的话语,就好像突然从秦皇岛回到了家乡,熟悉到让我控制不住扭过头去看看会不会是我认识的某个人。偷瞄一眼,发现并不认识,只见他们在那儿愉快地用“山西方言”交谈着,便忍不住细听了好一会儿,得知他们竟不是山西人,而是内蒙古人。惊讶之余,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朋友眼中“真诚质朴又带有浓浓乡土生活气息,琐碎中还夹杂着对生命的感悟”的山西话……

山西话,或者严谨一点称之为“晋语”,它分布在山西、河北、内蒙古、河南、陕西共5个省区174个市县,覆盖人口4570万。或许还是不够严谨,在山西省方言分布图中,山西方言区主要由晋语区、冀鲁官话区和中原官话区三部分组成。其中,晋语区分布面积最广,成为了山西方言的代表,而我们今天说的山西方言,主要就是晋语。

著名语言学家李荣曾说:“山西的方言跟山西的煤炭一样,是无穷无尽的宝藏,亟待开发。”作为中国北方地区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晋语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的汉语十大方言之一,其余九种方言分别为北方方言、吴语、赣语、徽语、湘语、粤语、闽语、平话和客家话。晋语不仅分布在山西省境内,在临近的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和河南省的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而山西境内也不止包括晋语区,还有部分中原官话区和冀鲁官话区。由于山西境内大部分地区均被晋语覆盖,而我的家乡话也是晋语的一个分支,所以今天的主题便是晋语。

说到方言,我记得有一句话说“不懂方言,不足以谈中国文化”,方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我们无法否认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的媒介,文化则构成了方言的内容,是方言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方言也是一种文化,用方言表达地方特色的现象,即为“方言文化”,包括地方风物、民俗活动、口彩禁忌、俗语谚语、民间文艺等。比如与晋语有关的方言文化就包括我们从小到大都很熟悉的“开花调”“号子”“闹红火”“秧歌”“黄河九曲灯”“上党梆子”“晋剧”“评书”等。

从我记事起,奶奶就喜欢听戏,听戏里的“咿咿呀呀”,看戏中人的“你来我往”,或是揪心,或是有趣。我一直看不懂戏,也不太喜欢被揪着去听戏,长大后也曾问过奶奶:“你能听懂唱的是什么吗?”奶奶回答说:“不能,但是热闹红火,看的不就是个热闹红火?”“看的不就是个热闹红火吗?”私以为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某些意义。

我在文章开头写到朋友眼中的山西话——“真诚质朴又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琐碎中还夹杂着对生命的感悟”,其实在看到这句话之前,我并不会觉得方言或语言是有“样子”的,看到这句话之后,我突然觉得方言是可以有“样子”的,就像四川话的“辣椒味儿带点执着”、上海话的“傲娇感”、天津话的“略带挑衅性”、苏州话的“软萌感”……而我所说的方言“晋语”在朋友眼中是“真诚质朴又带有浓浓乡土气息,琐碎中还夹杂着对生命的感悟”,我仔细想了想,确实如此,这“真诚质朴”从晋语中确实可以听得出来,你若是在山西某个县城,甚至如果可能的话去某个乡村,那浓浓的泥土气息绝对让你质朴个够!“琐碎”的话,我想应该指的是晋语中的叠音词,不过与朋友的看法不同,我觉得叠音词还透露着许多可爱,所以,它是既“琐碎”又“可爱”的,像“油油”(护肤品)、“床床”“凳凳”(小凳子)、“眼眼”(小孔)、“圪劳劳”(太阳晒得很暖和的地方)、“勺勺”(勺子)、“牛牛”(小虫子)等,自带萌系属性的“晋语”让作为山西人的我撒娇都无师自通了呢!至于“夹杂着对生命的感悟”这个评价,我想应该是从晋语的词汇、短语和句子中体现出来的,有些词汇是普通话里所没有的,或好听,或不好听,都带着前人对生命的感悟。前人的气愤、喜欢、欣赏、愉悦、悲伤、害怕,都体现在词汇里,经时而散,或许留给我们的,不过沧海一粟,我们自当珍惜。

晋语之有别于省内其他方言,主要在于其有入声。入声是古汉语的第四声,消失于宋末元初,应是由元朝统治中国、人口大规模南迁开始的。至于山西晋语区保留入声,大约是由于住在太行山上,人们住在各个盆地里,交通不便,人与人之间交流较少,才让晋语保留了较多古老的方言特点。

也正是因为交通不便,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山西人被迫背井离乡去“闯关东”“走西口”,为家人和自己寻一条出路。山西人为了生存走到关外,去讨生活去闯荡,这也是晋语之所以覆盖范围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外出闯荡的老一辈山西人带着山西的物件以及山西的声音和话语走了出去,经过不懈努力和坚持使“晋商”的名号响彻中国。

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为了养家,会在冬天的早晨骑着自行车去卖自家磨的豆腐,我倒是从来没有听过父亲的叫卖声,但听过别人路过我家门口叫卖的声音“收头发——收长头发——”“收老公鸡——收草鸡喽——”“锵锅——锵菜刀来——”……父亲是个很羞涩的人,我已经记不得小时候父亲回来的时候豆腐有没有卖完,也不知道父亲会不会也喊“卖豆腐喽——新做好的豆腐喽——”……

晋语覆盖范围跨越五省,其中,陕西晋语区历史上曾归山西管辖,东汉时山西并州刺史部西河郡,辖府谷、神木、佳县、绥德、吴堡、清涧;并州刺史部上郡,辖榆林、子长、靖边。北宋时,该区分别为山西河东路丰州、鳞州、府州所辖。直到金代,神木、佳县、吴堡等县还归山西河东北路所辖。另外,河北、河南和内蒙古晋语区,在历史上也都曾隶属于山西。所以晋语分布在这些地方,是有历史根由的;就像我能听懂两个内蒙古人的方言对话,并且还觉得无比熟悉,也是有历史根由的。

语言是载体,是过程,是不断发展产生的结果,方言亦是。三晋文化源远流长,山西方言作为三晋文化的载体,体现和传播着三晋文化。在今天,我们会发现很多和自己一样大的朋友、同学听不懂不会说、或能听懂不会说方言,这对于方言的传承是非常不利的。而我也曾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这一代有了自己的后代,可能也不会费太大心思教他们说方言,这对方言来说是一个危机。因此,我们作为青年一代,当承担起传承方言的重任,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普通话和方言是可以彼此共存并一起发展的,我们当对其进行挖掘、记录、整理和传承。

猜你喜欢

晋语山西人官话
山西人为什么爱吃醋
山西人为什么爱吃醋
转型综改看干部担当
带个“西”字就穷吗
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反映的地域文化
晋语“圪”词语研究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俗话说,官话说
官僚不除,官话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