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雁门关

2021-11-10本刊专稿

文化产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雁门雁门关雄关

本刊专稿 北 友

国庆假期,央视播出了一档直播节目《直播长城》——聚焦雁门关,重点介绍了“天下九塞,雁门为首”的雁门关。在直播镜头中,雨中的雁门关云雾缭绕,薄雾似轻纱般半掩在雁门山之上,营造出了一种绝美的意境。

第一次了解雁门关,是小时候读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从诗歌里感受到了雁门雄关的豪迈气势,至今,我都记得那首诗: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深秋午后,在山西朋友们的陪伴下,我们一行人从大同出发走大运高速向雁门关进发。巍巍恒山,沿代县北境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著名的雁门古塞就修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之上。夕阳紧紧跟随在我们身后,从亮黄色、橙黄色、橙红色、紫红色,最后变为黑红色。

雁门关的雄伟壮观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雁门关自古就是戍守重地,与宁武关、偏关合称“外三关”。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凭忻定盆地,是晋中地区的人们通往内蒙古高原的必经之地。唐建旧关在雁门山上,明初移至如今所在的位置。雁门山东西两山对峙,其形如门,常有飞雁出于其间。

多少世纪,无数狼烟风雨,一座雄关,在四季的轮回中坚守,在太阳的起落中高耸,承载了许多人的梦想,成就了许多经典历史故事。走近雁门关,你会被这里厚重的历史所震撼和感动,多少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曾在这里发生,多少兴衰成败被这里深深记住。雁门关这一边关要塞,曾是中华疆土的重要门户,从历史典籍到武侠小说、从历代文人诗词歌赋到民间传说,一篇篇震撼而又令人难忘的美好记忆展现了雁门关厚重的人文内涵。

走近雁门关,远远便可看到“威镇三关”的巨匾。在两侧挺起的山峰中间,一座雄伟的二层关楼拔地而起,给人以突兀的感觉。走近城关,会在城门两旁的城砖上看到一副对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这可能是对雁门关最恰当、最简洁的描述了。自雁门关建起,这里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深秋的傍晚,站在雁门关上,你会感到风中的寒意。行走在海拔两千米的古栈道,遥望雁门关外茫茫的大漠,想到此时自己若是古人,那大漠之外又是什么呢?应该是另一个奇异的国度吧!不同的肤色,不同的发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情,不同颜色的眼眸……

雁门关得名于《山海经》:“雁门,飞雁出于其门。”雁门关是“外三关”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据说每年春天,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难怪在《山海经》中会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

徽钦二帝的最后一声叹息、杨家一门忠烈、昭君出塞等故事都发生在雁门关。雁门关可以说是上天造就的一道天然屏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雁门关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决定了雁门关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也决定了雁门关特有的文化、经济和风土人情。雁门关的人文是厚重的,雁门关的景色是美丽的。

纵览雁门关兴衰史,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20世纪,发生在这里的战事就有上千次。在熊熊燃烧的战争火焰里,最耀眼的还是北宋杨家将的故事,直到今天,杨门虎将的故事还在当地百姓的口中广为流传。

一部雁门关军事史,堪称半部华夏五千年重大国防军事篇;一条雁门关商埠路,承载着中原和塞外的和平发展史。“得雁门而得天下,失雁门而失中原”,古往今来,不仅在军事战争中是这样,在开放改革、商贸发展方面亦是如此。

历史上,中原人外出谋生一般有三个途径:一为下南洋,一为闯关东,一为走西口(走口外),而口外的重要交通线就是雁门古道。这古道是民族融合的见证。据《雁门关志》载:春秋战国时期,猃狁、楼烦、匈奴等少数民族,不惜长途跋涉翻山越岭,通过雁门关进入内地,与汉族通婚通商结盟。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许多少数民族,经雁门关克服高山险阻,实现了与内地的往来,既带来了草原新鲜的气息,也充分享受了中原先进文化。

特别是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先定都大同后又迁都洛阳,使民族往来更加频繁。后来隋唐五代时突厥、沙陀等少数民族,宋元时期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同样先后经过雁门关进入中原地区,由战争到“和同为一家”,与汉民族携手共创了辉煌的华夏文明。雁门关在民族彼此融合团结的历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商埠经济多门路,财源如水流代州。”雁门关下的古代州城有大小商号300多个。面对巍巍雄关,你若是用心感受这里的每一缕风、每一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就能从内心深处体会到雁门关文化的独特韵味和深厚内涵,并勾勒出一幅恢弘的人文画卷。

感悟雄关的历史沧桑,眼中的雁门关已是一幅画、一首诗。近年来,代县人民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创新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向海内外再现了已延续几千年文明的一幅画卷,书写着历代文化积淀的美妙诗篇。

走在雄关古道上,感悟历史的沧桑厚重,感悟时代的发展变迁,使人不禁想起东汉张衡“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泪沾巾……”的词句。沿着西周穆天子踩过的石板路,踏上了万里长城第一险关——山西雁门关。置身于长城绝壁,扫视商埠雁门这个历史侧影,谁不会激情洋溢!

看完雁门关,天已完全黑了。晚上住在地利门,好静!抬头遥望,月亮已在头顶。倾听月亮,倾听繁星,倾听清风,倾听大漠,我此时已进入了梦幻状态。我的耳畔仿佛响起了王昭君坐帷思忆汉皇、朝朝暮暮暮暮朝朝、思念故国婉娩神伤的琵琶曲声,那曲声悲愤、哀怨、感慨、延绵不绝……

如今,雁门关作为一段尘封的记忆,一段拥有梦想与光荣的辉煌岁月,永远走进了历史,留下了回荡于苍茫天地、代代相传的不朽绝响!

感悟雁门关,感悟这座昔日的边防重地,感悟代县的文化厚土,承接零落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火种。历史和文化代代相承,发扬光大,犹如一棵根植文化沃土的参天大树,更加枝繁叶茂,焕发出引人注目的勃勃生机。我们也知道,一股如春潮般涌动的文化大潮正在席卷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大地,向着更广阔的未来迈进!

猜你喜欢

雁门雁门关雄关
八月十五雁门开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雁门关下人
从对话教学角度谈董一菲执教的《雁门太守行》
杨吴政权代北家族的本土化——以《李娀墓志》所见雁门李氏为例
关于雁门关历史作用的思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专访千百辉董事长沈永健先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萨都剌《雁门集》(十四卷本)辨误
“雄关漫道真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