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排架厂房改幼儿园项目的结构设计与施工
2021-11-10费红专陈信堂
费红专,陈信堂
(1.六安长城钢结构有限公司,安徽 六安 237000; 2.安徽建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2)
1 工程概况
六安市金安区某服装厂厂房为单层排架结构房屋,2007年设计,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该房屋建筑面积约600 m2,柱距6 m,跨度16.8 m,檐口标高6.4 m,屋脊标高7.37 m,双坡屋面,坡度约5%。排架柱为钢筋混凝土带牛腿柱,牛腿标高5.9 m;屋盖系统由焊接H型钢大梁、C型钢檩条和彩钢板组成的轻型钢结构屋盖,简支于牛腿上。2017年,业主拟将该厂房改为幼儿园,为了增加建筑面积,在室内增加钢筋混凝土柱,柱顶安装H型主钢梁,主梁之间焊接H型钢次梁,上面铺压型钢板,并以此为模板再配筋、浇筑楼板。改建后变为二层建筑,二楼标高为3.4 m。一、二层原始柱平面图见图1。根据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申请开办幼儿园时需要对房屋进行抗震鉴定,鉴定结果合格方能走下一步审批手续。然而业主自行改造时并未经过正规设计,也没有委托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施工,故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经过检测评定、抗震加固设计、加固施工、竣工验收等完整的技术改造流程。
2 抗震鉴定
根据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对抗震鉴定不合格的房屋经加固设计、施工并验收合格后,可视为满足抗震鉴定标准。因此,首先对房屋进行抗震检测评定。根据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该房屋为C类,后续使用年限为50 a,按照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鉴定,经鉴定发现本房屋结构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该房屋原来是单层厂房,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现在改为幼儿园,属于民用建筑,根据现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幼儿园建筑属于重点设防类(乙类),抗震能力要求比丙类民用建筑高一个档次[1]。
2)原厂房为单跨排架结构,无论是原屋面钢梁,还是新增夹层的钢梁,其与混凝土柱之间的连接方式全部为铰接,既不符合重点设防类结构体系要求,也不符合框架刚节点构造要求。
3)东西边跨上只有山墙,屋面没有大梁,檩条直接支承在山墙上,竖向传力构件刚度差距巨大,结构体系混乱。
根据房屋现状详细调查,新增夹层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1)新增钢筋混凝土中柱下面刚性基础尺寸过小。紧贴原混凝土边柱内侧也增设了混凝土柱(夹层主钢梁支承在柱顶),但二者各自独立,没有联系;新增中柱没有延伸到屋顶,导致二层仍然是单跨排架结构,且刚度突变巨大。
2)夹层主钢梁简支在新增混凝土顶部,支座构造不满足要求。
3)新增钢次梁截面大小不一,与主梁之间全部采用焊接,且焊缝质量极差。
由此可见,原结构和改造后的结构都严重不满足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需要全面加固。
3 加固设计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要改变结构体系,增加结构冗余度,最易实现的是将中柱延伸到屋顶钢梁底部,如此既能改变结构体系,又对钢梁受力有利。但是中柱延伸到顶的唯一办法是扩大截面,纵筋需穿过夹层楼板、绕过夹层钢梁,此方案需要浇筑混凝土,湿作业长,工序复杂,自重增加较大,基础加固费用也高。
也可换一种思路,在原混凝土柱外围采用干式包角钢,形成格构柱式柱,边柱包钢直到柱顶;中柱在底层包钢,二层虽然没有混凝土柱但是格构柱仍然延伸到屋顶钢梁底部,与之铰接。东西山墙内侧屋面各增加一道大梁,设置角钢檩托,托住檩条,实现山墙变为围护墙的转变,从而理顺结构体系。如此一来,可作为二层多跨钢框架结构进行分析。
经过技术经济和工期综合比较,按照第二种思路进行加固设计。
4 加固设计方案
4.1 基础加固设计
通过查阅原地质勘察报告,并现场开挖,发现本建筑场地地质条件很好,开挖1 m就到达坚硬的夹砂黏土,基础加固比较简单可行。一方面,通过在内侧加大原边柱下钢筋混凝土独基,并将外包角钢埋入新增混凝土内,更有利于角钢根部达到嵌固效果,传力可靠。另一方面,将中柱下面的混凝土刚性基础加宽加高,凿毛原基础外表,通过植筋增加新旧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同理,外包角钢直接埋入新增混凝土中。
4.2 柱加固设计[2]
边柱和中柱均采用包角钢、焊接缀板的方式进行加固。根据构造要求和地震作用剪力的分布特征,缀板间距需区分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缀板与角钢的连接采用三面角焊缝。对于一层的边柱,角钢和缀板系统要把新旧混凝土柱“捆绑”在一起,所以缀板应加大。由于边柱上部屋面梁位置有牛腿,上下柱截面有变化。鉴于一层内侧又增加了一部分,所以新的边柱自下而上截面减小两次,外包角钢时,为了竖向传力可靠,应采用附加斜钢板过渡。边柱加固详图如图2所示。
中柱外包角钢形成格构柱,延伸到屋面钢梁底部,将二层单跨钢梁改为三跨,大大降低钢梁的应力和挠度。中柱加固详图见图3。
4.3 夹层钢梁加固设计
经计算,原主钢梁的承载力和挠度均不满足规范要求,可采用加高截面的方法加固。在主梁下翼缘焊接倒T型钢,采用对接焊缝,焊缝要达到一级焊缝质量要求。
由于原次钢梁大小不一,与主梁连接极差,计算应力和挠度均超限,且数量较多,若采用加固原钢梁的方法,则成本过高,故忽略原次梁作用,在原次梁之间增加一道次梁,新次梁截面尺寸按计算定,在主梁上焊连接板,通过高强螺栓实现次梁与主梁之间的铰接。
东、西山墙内侧增加的屋面大梁支承于原混凝土柱,托住檩条。新增大梁与山墙之间留约50 mm宽缝隙,原檩条是直接搁置在山墙上的,需沿着缝隙切断檩条,这样山墙上承受的檩条荷载直接转移到钢梁上。
4.4 梁柱节点设计[3-4]
如何确保改造后的结构能够基本符合钢框架的受力特性,节点的设计是关键环节之一。本结构钢梁简单搁置在混凝土柱顶或牛腿顶面,梁端转动与水平滑动完全自由,改造成框架结构就要将节点改为刚节点或半刚节点,难度较大。柱脚节点采用埋入式,满足刚性节点条件。一层柱顶与主钢梁节点域处理难度较大,根据实际条件,只能改造成半刚性节点。具体做法是:在节点域采用加厚、加宽钢板代替缀板,将主梁的上下翼缘、腹板全部与钢板焊接,然后将节点域范围的角钢、钢板和混凝土柱之间的缝隙灌注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借助混凝土柱的刚度增加节点域的抗弯刚度。中柱截面较小,且一层格构柱内包混凝土柱,二层纯粹是格构柱,为了减少刚度突变,缝隙可留置,无需灌胶,但是要做好防腐处理。中柱在二层的顶部焊接一块水平钢板,将钢梁下翼缘顶紧焊牢。
4.5 抗震构造加固设计
乙类设防建筑的填充墙通常应设置拉结筋,首先剔除墙体表面粉刷砂浆,沿墙高每500 mm处用小型工具剔除水平灰缝砂浆,深度不小于40 mm,冲洗干净后,增设两根φ6拉结筋;拉结筋塞入灰缝内,一端植入混凝土柱或焊接于外包型钢上,确保顺直;按产品说明书拌制高延性混凝土,并将其按压、塞挤,使之填实灰缝,并包裹拉结筋,再在墙表面抹20 mm厚高延性混凝土。
5 加固改造施工
本工程应依次加固基础、混凝土柱、钢梁、墙体;加固钢梁时,应先加固主梁,再安装新增的次梁,加固既有次梁(主要是加固主、次梁节点焊缝)。现场焊接任务重,焊接质量直接决定该工程成败。本工程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施焊前做好临时支撑。按照有关验收规范规定对焊缝进行探伤检测。
为了保证加固构件与原结构构件协同工作,必须做到如下三点:
1)必须处理好原框架柱和新增角钢、钢板的接触面。接触面上砂浆应全部凿除,露出混凝土骨料并凿毛,浇筑混凝土前应洗净、清除松动的石子、砂浆块,确保接触良好。
2)在施工期间尽量减少施工荷载及振动,不得对原结构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3)高延性纤维混凝土原材料由水泥基材料及纤维组成,在现场用强制式砂浆搅拌机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少于10 min,每盘搅拌量应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抹完[5]。
6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既有建筑面临着使用功能的更新,对结构改造、加固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从技术、经济、造价、社会效益综合考虑,探索最优解决方案是结构设计师的初心使命。该排架厂房经增加夹层、加固后改为幼儿园,项目顺利完成,已投入运营两年,工作状态良好,招生火爆,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