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年双生子体型特征的遗传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11-10王中王宋荣维张夏芸郑亦慧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1年5期
关键词:环境因素组内遗传

王中王,蔡 宁,宋荣维,张夏芸,陈 晓,郑亦慧

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生与发展是由多个基因参与、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目前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命早期因素、生物因素等均影响超重或肥胖的发生发展[1]。影响肥胖的因素包括种族、遗传、年龄、性别、运动、营养等,另外肥胖还与内分泌系统、代谢因素等有关,综合考虑肥胖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体质指数(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等是反映个体体型指征的重要指标,分别从不同维度反映身体脂肪含量的情况。在遗传流行病学研究中,双生子具有独特的遗传优势,常用于环境与遗传健康效应的遗传度研究。通过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性状相似性的比较,可有效区分遗传与环境因素分别对个体的作用大小[3]。

因此,本研究通过“上海市特殊人群健康危害因素综合监测项目”调查了普陀区124对双生子,分析探讨超重或肥胖各项指标的遗传度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为制定超重或肥胖的相关防治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上海市特殊人群健康危害因素综合监测项目”,招募124对双生子,所有被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体格检查等资料。调查员经项目组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

体格检查:采用自行报告的方式收集身高、体重、腰围等数据。

1.3 肥胖的指标

肥胖由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进行判定, BMI指数由公式体重(kg) /身高平方(m2)计算得出。 BMI<24为正常,24≤BMI<28为超重, BMI≥28为肥胖。本研究不进一步区分超重和肥胖,将BMI≥24判定为超重或肥胖。 WC超标:男性WC≥85或女性WC≥80 cm,将WC超标判定为中心性肥胖[4]。 WHtR超标:腰围 (cm) /身高(cm)≥0.5。

1.4 卵型鉴定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来进行卵形鉴定。其中涉及卵型鉴定的问卷内容有“您觉得您这对双生子长得像不像?”若回答“我们两个长得非常像,很容易被外人混淆”则判定为同卵双生子(Monozygotic Twins, MZ);若回答“我们两个长得与普通兄弟姐妹差不多,外人通常可以区分”则判定为异卵双生子(Dizygotic Twins, DZ)。进一步根据双生子的性别判断上述卵型分组是否正确,将已判定为同卵但性别不同的双生子判定为异卵双生子。

1.5 遗传度的计算

对于BMI指数等的数量性状,利用组内相关系数法, Holzinger改良版公式h2= (rMZ-rDZ) / (1-rDZ)计算,其中rMZ为同卵双生子组内相关系数,rDZ为异卵双生子组内相关系数,rMZ和rDZ值均可通过SPSS软件分析得出。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使用频数、率、构成比、均数和标准差等指标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构成比的比较使用χ2检验、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环境因素对BMI、 WC、 WHtR等的影响。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MZ共76对、152例, DZ共48对、96例。不同卵型双生子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分布无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不同卵形双生子的基本情况

2.2 不同卵型双生子体质指标组内相关系数及遗传度

通过Holzinger改良公式计算双生子各指标的遗传度。结果显示:124对双生子的身高、体重、BMI、WC、WHtR的遗传度分别为92.86%、 76.47%、40.79%、 68.97%、 36.84%。见表2。

表2 不同卵型双生子体质指标组内相关系数情况 [r (95% CI)]

由于男女身高、体重差异过大,因此排除DZO卵型,仅做不同卵型同性别双生子的BMI指数散点图。图1可见, MZ并未比DZ双生子的BMI指数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图1 不同卵型同性别双生子BMI散点图

2.3 超重或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校正了年龄因素后,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是超重或肥胖的危险因素:已婚者发生超重或肥胖的危险性是非在婚者的2.216倍;性别是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男性发生中心性肥胖的危险性是女性的2.24倍;性别、婚姻状况是WHtR超标的危险因素:男性发生WHtR超标的危险性是女性的2.57倍,已婚者发生WHtR超标的危险性是非在婚者的1.839倍。见表3。

3 讨论

国外研究显示,BMI遗传度在32%~90%之间[5-7],而我国双生子人群BMI遗传度为15%~89%[8-9]。本次调查对124对上海市普陀区18岁及以上成年双生子的身高、体重、BMI、WC及WHtR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4对双生子的身高、体重、 BMI、腰围、腰高比的遗传度分别为92.86%、 76.47%、 40.79%、 68.97%、 36.84%。可以发现身高、体重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而BMI、WHtR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小,可能更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的身高、体重遗传度与李立明[10]、欧阳凤秀[11]、吴伟风[12]等的结果相一致,提示可通过改变环境因素进而达到预防超重肥胖等疾病的目的。但BMI遗传度与金佰明[13]等的结果相差较大,这可能是由于上海位于中国南方,而齐齐哈尔位于中国北方,两地双生子长期生活在不同地区,其生活习惯、膳食结构、气候等不同环境因素所导致的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已婚者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是单身/离婚或丧偶的2.216倍,这与Lz等[14]的结果相一致。这提示已婚者应更注意BMI的变化。相关研究表明,婚姻状况与体重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15-16]。婚姻期间体重增加的潜在原因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是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环境等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7-18]。婚姻状况与超重肥胖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男性发生中心性肥胖的风险是女性的2.24倍,这可能是因为男、女性激素作用而导致。男性由于雄激素的作用反而使脂肪更容易堆积在腹部,主要表现为啤酒肚、苹果型身材。另外,也可能与成年男性生活应酬、作息习惯等存在关系。洪鑫芳等[19]提出男性的BMI和WC均大于女性,可能与男性饮酒及摄入高脂食物的机会多,而女性则较为注重自己的形象、注意控制日常饮食有关。

本研究为探索性的双生子人群研究,主要通过表型进行卵型判定,未进行基因检测,但问卷法仍然为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判定双生子卵型的方法,对于成年双生子通过表型判断卵型的准确率可达到93%~98%。不过,仍可能存在一定的分类偏差,有待进一步研究核实矫正[20]。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上海市普陀区成年双生子的身高、体重受遗传因素较大, BMI指数、WHtR受环境影响较大。超重或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与性别、生活方式改变有关。因此,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应充分关注肥胖的发生发展、变化趋势,以及人们所处的自然条件、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别,针对不同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干预策略和措施,并通过改善个体行为和环境因素,在早期阶段遏制肥胖的流行。

猜你喜欢

环境因素组内遗传
非遗传承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论庭院花卉种植的环境因素
可靠性工程之环境因素分析与控制*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免耕播种实践及其对小麦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