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测量体温常见部位及测量内容阐述
2021-11-09赵艳芳
赵艳芳
摘要:新生儿体温检测是新生儿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温检测,可以判断新生儿是否存在异常的情况。新生儿体温检测的原则是简便,准确,安全。本文主要讲解新生儿体温检测的常见部位以及检测内容。
关键词:新生儿;体温检测;常见部门;检测内容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还没有完善,因此,体温会存在较大波动。一般来说,新生儿散热比较多,产热比较少,对于体温的调节能力较差。使用体温检测,可以快速了解新生儿的体温变化,从而尽早发现新生儿的机体异常从而及时进行干预治疗[1-3]。在体温检测中需要保证检测体温准确,检测方法简单,便于操作。本文主要讲解新生儿体温检测常见部位的情况。
1 肛温
肛温也成为直肠温度,是一种最接近身体中心的温度。肛温检测是一种非创伤性的侵袭性操作,并且不会受到室温的影响。由于肛门处的动脉丰富,认为肛温为最标准的体温[4]。在检测中可以让新生儿呈现屈膝仰卧的体位,将臀部暴露出来,注意不要让臀部离开床面。使用石蜡油涂抹在温度计的汞端,然后插入肛门2厘米到3厘米处,在3分钟后将温度取出,之后使用乙醇棉球擦拭温度计,之后读数。详细记录新生儿的体温以及出生天数[5-6]。有学者研究发现,通过体温计检测肛门的体温,使用相同的插入深度,检测插入后1分钟、2分钟、3分钟的肛门温度,发现温度似乎相同。因此,检测肛门1分钟的温度就是身体的真实体温。为了保证体温的稳定,新生儿需要放置在远红外辐射台或者保暖箱内。每经过2到4个小时需要检测一次体温。由于监测体温过于频繁,很容易造成肛周黏膜的损伤。因此,在新生儿科,检测肛温很难推广[7]。虽然肛温属于核心体温,但是在检测肛温时,需要松开尿裤,使用手托住体温计,避免折断以及脱落,会大大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影响工作效率。另外,如果体温计表面的消毒不彻底,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肛温的检测会受到排便以及排便次数的影响,还可能对耐药菌群,肠道致病菌造成不良影响[8]。
2 腋温
腋温是一种体表温度,不如肛温检测结果准确。检测腋温时,需要将新生儿的包被打开,很容易造成新生儿受凉,从而造成呼吸道感染。一般腋温检测,需要检测10分钟[9-11]。有学者研究检测发现,通过检测腋温5分钟、7分钟以及10分钟的不同时间对比后,7分钟是检测腋下温度最短的时间。在临床上检测腋温,主要由于腋窝中血管比较丰富,相对而言更加接近体温。在临床上,对新生儿使用腋温检测时,无法短时间结束检测,同时在检测时,需要解开包裹,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还容易造成新生儿受凉。另外,在新生儿哭闹时,会出现体温暂时升高的情况[12]。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腋温会随环境变化发生变化。
3 背部肩胛间体温
背部肩胛间血管的比较丰富,属于腋动脉的分支。在检测肩胛间体温时,新生儿处于仰卧的体位,将体温计放入肩部4到5厘米的位置,在10分钟后取出。经过观察发现,如果新生儿在扭动、烦躁时,肩胛间的温度会降低,也可能是这种情况造成温度计的松动[13-16]。因此,在检测肩胛间温度时选择新生儿安静时最好,可以减少误差的出现。在新生儿刚出生时,会出现体温不稳定的情况,首次检测温度最好不要使用肩胛间温度检测。在检测新生儿肩胛间体温时,身下最好不要有热源,比如电热毯,火炕等。在检测前30分钟,需要停止进行喂水、喂奶等活动[17]。在沐浴后30分钟不能进行监测体温。在检测时,需要使用去枕平卧的体温,让体温计与皮肤进行紧密的接触,不要将体温计防止在脊柱上,也避免形成压痕。根据研究发现,检测肩胛间体温时,使用10分钟检测数据更加准确,可以更好反映新生儿的体温。背部的体温检测可以代替腋窝检测,但是针对极低体重儿、危重症早产儿,还是需要使用检测肛温。
4 颌下颈温
新生儿产热主要通过棕色脂肪分解而产生热量。在新生儿的腋窝、大血管周围以及颈部存在棕色脂肪,从而形成保暖系统。根据解剖发现,可以通过检测颈下体温的方法代替直肠温度。在检测中使新生儿处于仰卧的体位或者侧卧体位,经过消毒后将温度计放入新生儿的颈下皮肤上,检测3分钟后详细记录新生儿的温度[18-20]。有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在颈部检测温度时,使用7分钟检测温度更加准确;另有学者研究发现,在检测颌下颈温时持续5分钟或者10分钟的差别较小。尽可能使用较短的检测时间,可以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新生儿的皮肤比较薄,传热比较快。
5 结语
在进行新生儿监测体温时,常用部位主要有肛门、腋窝、背部肩胛间和颌下颈部等。在检测中使用肛温的检测结果最准确,不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对于暖箱中的新生儿可以使用腋窝、颈下、背部肩胛间等部位检测比较合适。
参考文献:
[1]董娜.背部肩胛间体温监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03):367-368.
[2]马晓蕾.红外线额温计应用于新生儿体温监测效果的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24):6-8.
[3]郎瑜,晏玲.NICU护理环境中皮肤温度测量精确度、舒适度和护理人员偏好[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7):3229-3231.
[4]赵伟.不同母婴接触持续时间对新生儿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0,18(15):1878-1880.
[5]王鸿雁,张彤,陈百芳,摆翔.背部测温法对比传统腋下体温法对NICU患儿体温监测的诊断准确性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7):39-40.
[6]任艳芳,李淑兰,甄丽娟,等. 新生儿水银体温计腋温测量时间的探讨[J]. 中国医刊,2015(3):100-102.
[7]虞培珍,张雪敏,张群,等. 新生儿体温测量器材临床护理中优选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4(10):1658-1659,1660.
[8]沈洁. 关于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J]. 當代医药论丛,2014(3):298-299.
[9]陈清霞,付伟. 新生儿体温测量研究现状[J]. 健康研究,2013,33(2):109-112.
[10]李莉梅. 不同的测量部位在新生儿体温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4):296.
[11]李荣. 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2010,8(15):1384-1385.
[12]潘冉,黄莉. 新生儿体温测量部位和时间的临床研究[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13(5):377,383.
[13]曹爱芬. 红外额式体温计在新生儿体温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8):66.
[14]张雅文,王鸿雁,陈百芳. 关于新生儿体温不同部位测量方法的研究[J]. 母婴世界,2020(6):290.
[15]吴小花,徐红贞,俞君,等. 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及肛温测量时间的研究[J]. 护理与康复,2018,17(10):54-56.
[16]施秋月,郭舜萍,陈翠平. 新生儿出生后黄金2小时体温集束化管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9):177-179.
[17]邵惠敏,任宪田,仇玉桃,等. 浅谈新生儿出生体温管理与新生儿低血糖症临床相关性[J]. 饮食保健,2019,6(11):57.
[18]江敏,肖忠清,程婕,等. 集束化体温管理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4):72-74.
[19]刘杨,何小凤,陈启蓉,等. 新生儿低体温管理的循证实践[J]. 东方药膳,2020(4):294.
[20]朱红丹, 余蓓萌, 张伍江, et al. 质量改进项目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转运中体温的影响[J].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2020,35(2):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