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推进“立德树人”的探索

2021-11-09戚飞虎

江西教育B 2021年10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古诗词

戚飞虎

一、古诗词教学与“立德树人”相融的意义

(一)提升理想价值

重视教育、注重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圣先贤的诗词里也饱含对道德的追求。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接受的思想意识,很可能会成为其一生的基石。与之相对应的是,小学生此时的心智等方面尚处于成长期,对事物还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教师可借鉴中华民族的优秀教育传统,充分运用古诗词中“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涵,进行课堂教学。在中华经典诗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小学生的理想价值会随之提升。在中华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浸润下,小学生更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丰富知识情感

“诗言志,歌永言”,这是中华民族的诗教传统。以亲情、友情为主题的古诗词俯拾即是。作为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古诗词对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能体会到丰富的情感。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古诗词的教学内容,促进了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在经典的诗教情感濡染下,让小学生自然地成为一个情感充盈的人。在丰富的情感体悟中,小学生自然而然地知道如何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世界。

(三)塑造民族未来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明确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使命。小学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古诗词蕴含着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精神和文化。教师利用古诗词进行“立德”与“树人”的教育,正是在立国之德、铸民族之魂。在凝聚着中华优秀精神的教育中,小学生自然也会成为有信仰、有力量的民族未来。这样的学生,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所要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小学古诗词与“立德树人”相融的探索

(一)诵“诗韵”悟真情

1.多样诵读

古诗词是讲究形式的语言艺术,要求韵律的协调,押韵使得古诗词读起来回环往复、朗朗上口。因此,“平仄相间,音韵协调”的古诗词,自然也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诵、吟诵等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悟诗歌所传递的真情。

以笔者的教学为例,在教学“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时,笔者以豪情壮志的朗诵,来让学生感悟诗人王翰的坚毅洒脱;在教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笔者带领学生浅吟低唱出词人李清照的哀婉幽怨;在教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时,笔者则带领学生朗读感悟词人苏轼历经沧桑后的平淡旷达。在多样的情感诵读下,小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感悟到了诗歌所传达的真情。这样的课堂情感反馈,也真正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外化体现了。

2.主题整合

作为一门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课程,语文学科在课程主题上进行整合,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情感的表达。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词,都有着丰厚的内蕴,富含深刻、具体的主题和思想。因此,在多样的情感诵读之后,教师便可引导小学生对古诗词进行主题和思想的归类。这样的归类整合过程,也正是小学生受“立德树人”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笔者会和学生一起,将之前学过的古诗词进行主题归纳。进行家国情怀、羁旅怀乡、闺中幽怨等主题归类后,笔者会将同一主题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对比教学。如将王昌龄的《从军行》和王之涣的《凉州词》放在一起,通过对家国情怀这一主题的强调,让爱国情感在小学生心中得以增强,爱国之心的种子在小学生的心里得以扎根生长。这样“立德树人”的教育影响,对学生来讲是一生的。这样的爱国情感会永远驻于学生心间,等待在未来的某一刻被唤醒。

3.言志载道

古诗词除了深厚的文化内蕴之外,还承载着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情感表达。这种特点,需要教师在“诗韵”的诵读、主题的整合之后,通过意境的感悟来强化。当小学生感悟到诗词中“言志载道”的精神内核时,学生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也会应运而生。

笔者在教学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时,引导学生感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并对其中的爱国精神进行提炼。在教学于谦的《石灰吟》时,则引导学生感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传达的高洁情操:为国尽忠、无畏牺牲。当小学生通过“言志载道”的古诗词,感知到古圣先贤为国为民的精神内核时,他们也展现了自豪之情。“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也在这样的一种文化认同感中得以完成。

(二)解“诗蕴”达目标

1.意象释义

在客观事物融入诗人主体的情感之后,意象便多了一分寓意。古诗词言简义丰,往往一字即包罗世间万象,诗人的情感自然也是通过这一字、一词传达。因此,教师在对诗歌意象进行意蕴解读时,要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扩展。在理解诗意之后,小学生自然也能深入诗词中,真正地感悟到诗词中所包含的“立德树人”意蕴。

在教学杜甫的《春望》时,笔者便抓住“国破”“城春”等意象,让学生了解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战后景象,再对“感时”“恨别”进行释义,让学生感悟诗人苦闷沉痛的忧愁。课堂最后,笔者让学生对“白头”“搔”等词语进行释义、体悟,学生也很快感悟到了全诗所要传达的伤时忧国、思念家乡之情。从整堂课上学生的反馈來看,在笔者对诗歌的这些意象进行释义后,小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已然得到了升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也已达成。

2.感悟意境

在“意”和“象”的有机融合中,古诗词的“情中之景”“景中之情”便有了多重解读的可能。身兼“情感”“美”的化身的诗词意象,营造了一个可以兴观群怨的意境世界。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读诗词,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用一种饱含中华传统文化美育精神的境界滋养小学生的内心,构建小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时,笔者便抓住“明月”“清泉”“松”“竹”等意象,引导学生感悟空山新雨、月色清朗、山间清幽的山居画面。那里还有浣女喧竹,那里还有莲动渔舟,是一幅空灵的生命画卷。在品味诗歌“空灵”的意境之后,笔者再次引导学生感悟这样的“空灵”,正是诗人王维品格的空明和纯净。而这样的高尚品格,是中华诗教的意义所在,也是“立德树人”追求美、善的体现。

3.知人立德

每一首意蘊丰厚的古诗词背后,都站着一位鲜活的诗人词家。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及生命经历,造就了他们不同的诗风词格。由此,教师在对每首诗词的作者和创作背景进行分析时,自然也要关注作者独特的生命经历。“知人论世”,也正是“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集中体现。

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笔者结合了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陆游出生没几年,北宋灭亡。少年时代,父辈亲人的爱国情怀也在他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宋宁宗嘉定二年,陆游已经85岁高龄,一病不起的他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临终前,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尚未完成的“收复中原”的遗愿,而这也是诗人发自心底的最后的呐喊。课堂上有了这样的“知人论世”,学生对这位老人的爱国之情也能理解了。在这样深沉的爱国情感影响下,学生炽热的爱国之心也被点燃。

(三)感“诗意”知践行

1.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情境,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的。教师可以创设某一特定情境,启发学生运用合适的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也在小学生的诗词表达中得以实现。

中秋节来临之际,笔者创设一轮明月高悬于夜空中的情境,启发学生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诗句来表达思念。当有同学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和大家共处时,笔者会启发学生吟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宽慰彼此。遇到假期或周末,学生和家人相伴准备体验农家乐时,笔者则启发学生去感悟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心境。当一首首古诗词发乎学生的心、出乎学生的口时,这样的情境诗词表达过程,其实已经是“立德树人”的直接外化表现了。

2.以媒传情

古往今来,媒介一直在传承文化、传播情感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央视及地方主流媒体都推出了相关的诗词节目。这些节目运用现代的声、光、电技术,将古诗词更立体、直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小学生更充分地感悟诗词蕴含的情感,在直观的感悟中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在教学《山居秋暝》时,笔者便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结合配乐诵读、央视《经典咏流传》的相关歌曲,让小学生感悟诗歌的空灵意境。在诗意课堂中,学生浸润其间,感悟到了诗词的空灵意境,感受到了诗人王维的品格之美。

此外,笔者班上的小学生还参与了《中华好诗词》等答题类诗词节目。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对古诗词知识进行回顾,另一方面对诗人的思想进行感悟。这样的感悟,也正是“立德树人”浸润教育的外化体现。

3.时史融合

为时、为事而作,是千百年来诗人词家对创作的坚守。社会上正发生的事件是最能牵动人心的,也是最能触发人们感悟的。因此,教师要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引入时事。时史融合,可让小学生自然地产生最为真切的感受。当学生有了真切感受,自然会生发出真切的感情。这样的“立德树人”教育,也是最为真切、最为动人的。

2020年,全球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众志成城,进行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阻击战”。其中,医护人员“逆行”的爱国行为,更是感染着每一位华夏儿女。笔者便把蕴含这种精神的古诗词和当代抗疫相结合,引导学生感悟当代的抗疫战士是:王昌龄笔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战士,是杜甫笔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国士,是王翰笔下“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勇者。此外,笔者还结合“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的抗疫事迹及其创作的《归辞》展开教学。课堂上,学生也被张院士大医精诚之心感动落泪。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源远流长的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品质,对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高尚情操、实现“立德树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融合古诗词教学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可以在让小学生传承古诗词文化的同时,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苏州湾实验小学)

投稿邮箱:729628267@qq.com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古诗词中的新年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