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育人,培养少年君子
2021-11-09胡文艳岳炜鑫
胡文艳 岳炜鑫
新余市渝水七小建成于2019年,是一所年轻的学校。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教学楼、错落有致的校园绿化。路上间或遇到的活泼懂礼的学生,让笔者一行不禁眼前一亮。学校大门右侧的主楼上印着“3Q教育”理念的结构图,它正是渝水七小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在“3Q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渝水七小做了基础教育道路上的先行者,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沃土,并取得了不少成就。
“3Q教育”:渲染生命底色
“3Q教育”理念的提出者,是渝水七小的陈忠英校长。校园还未建成时,陈忠英就在琢磨怎样打造渝水七小自己的特色,她深知,除了学习能力外,体能、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忽视。为此,陈忠英翻阅了国内外大量有关教育理念的文献,最终将“3Q教育”理念作为渝水七小的教育“总纲领”。陈忠英不无自豪地说:“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彬彬有礼、全面发展的少年君子。3Q包括PQ(体商)、IQ(智商)和EQ(情商),其中,体商指强壮的体魄,智商指思考、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商指情绪管理、道德品质及艺术审美水平。可以说,这样的理念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还是比较先进的。”
渝水七小为何会对教育理念如此重视?陈忠英十分动情地说:“我认为,小学教育至关重要,是幸福人生的基石,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现在智育被过分重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学生几乎成了考试的‘工具人。这其实是教育的短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不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而我们提出的‘3Q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基本素养,可以构建出幸福人生的‘铁三角,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这才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可以说,正是走在时代前沿的教育理念,让渝水七小站在了一个颇高的起点。
“3Q教育”理念的推行得到了学校老师的大力支持。李智文是渝水七小的一名骨干教师,她评价道:“‘3Q教育理念符合教育规律,具有人文精神,体现了正确的小学教育方向。一名教育者,自己要先成长为一名将‘3Q教育理念贯彻到底的老师。”
学生的满意是“3Q教育”理念最佳的反馈。六(5)班的张嘉慧说:“在学校,我学会了游泳、打排球,身体越来越强壮。我特别喜欢学校的特色活动,尤其是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我更喜欢学校的‘三馆一厅红色文化实践基地,通过流动的思政课堂学习,我更加爱党、爱国、爱家乡。两年来,我的PQ、IQ、EQ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3Q课程”:让生命自由发展
为了贯彻“3Q教育”理念,陈忠英和学校老师们创设了别具一格的“3Q课程”体系。学校根据课程体系的要求,创造性地设立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通过“走班上课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至少发展一项专长。茶艺、游泳、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舞蹈、声乐、素描、航模……丰富多样的课程和社团活动,让学生有了充分的机会探寻自我,在童年时期就与毕生的爱好不期而遇,从而不断汲取生命的能量。
茶艺课是学生喜爱的一门特色课程。走进宽敞的茶艺教室,袅袅茶香扑鼻而来,古色古香的茶具整齐地摆放在木桌上,令人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最初,学校缺乏与茶艺相关的师资力量,也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在建设特色课程的道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为此,学校特地派出几位骨干教师远赴外地学习专业的茶艺知识,经过了较长一段时间的系统性培训,回校后开设茶艺课程和兴趣社团,让学生充分感受茶道文化,在学生的心中播下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使其逐渐成为懂文化、有品位的人。张嘉慧说:“茶艺课是我十分喜欢的文化课程,在这里,我可以接触有趣的茶艺,学习传统文化。我现在对茶艺有了一些了解,打算继续深入学习。”
编程课也是深受好评的一门特色课程。在专门为学生学习科技知识、发扬创新精神开设的“创客教室”里,学校配备了很多编程的器材与实验箱,学生可以尽情地在里面学习编程的原理与技巧。简金星是学校专门的编程老师,他说:“编程课很有趣,学生特别喜欢。看到学生逐渐能编出一些趣味小程序,作为他们的老师,我很有成就感。”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从小接触编程技术的孩子,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实际上,特色课程的开发也给授课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锻炼了教师的能力。简金星说:“我以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自己也是边学边教,通过编程课程的开设,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巧。电脑编程是一项挑战性较高的活动,值得师生共同探索、共同进步。”
在“3Q课程”体系的熏陶下,学生得到了文化底蕴、学习方法、创新精神的全面滋养,人文力、学习力、创新力、担当力、生存力、思考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精气神都不一样了。看到孩子由内到外发生的变化,家长也逐渐大力支持这些特色课程。五(5)班刘珈亦的爸爸说:“我家就是听说了‘3Q课程后,带着孩子慕名而来的。我女儿自小体弱,体育成绩不太好,学习成绩也一般,是容易被老师忽略的学生。而入学渝水七小两年后,我女儿通过学习游泳操、茶艺课、劳动课等,不但拥有了健康的体质,而且性格变得温和了,这都要感谢学校丰富的课程设置,感谢‘3Q教育的熏陶。”
特色文化馆:在校园中探索世界
渝水七小的教学楼由连廊相接,这样的教学楼设计很常见,看似与其他学校并无两样。不同的是,一到课间或放学后,学生便三五成群地聚集在连廊处。原来,在每层的连廊处,都有一个文化馆,学生或围桌而谈,或义务讲解……除了教室,这是学生待得最多的地方,也是学生最喜欢的地方。
2016年至2017年,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促进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文件,倡导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各类文化场馆,走进自然,开展研究性学习。许多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或让各类文化展以流动的形式走进校园。然而,更多的学校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展的研学实践活动少之又少。在大多数学校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持观望态度时,陈忠英就暗下决心,要将渝水七小建设成富有文化气息、学生能充分接触文化馆的校园。
既然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耗时耗力、安全风险高,那何不让世界“住”进校园?为此,陈忠英召集骨干教师组建了一支设计团队。“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涵,是每个孩子的生命底色。而文化场馆是精神内涵得以体现的载体,我要讓我的孩子们随时随地感受文化。”陈忠英决定先将一批文化馆搬进校园,在教学楼的连廊处设置文化馆,一层一个文化馆。但是搬哪些文化馆进来,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陈忠英和她的团队决定从家乡的特色入手,结合新余的历史文化,因地制宜打造文化馆。陈忠英带着团队成员深入新余市的各个文化场所,翻阅文献,对学生、家长、教研人员进行广泛调研,最终确定“三馆一厅”,即红色文化馆、钢铁文化馆、抱石文化馆、长征文化展厅。
以“三馆一厅”为载体,学生或成立课题探究小组,或成立小小讲解员队伍,或经过教师的现场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自主探究,明白钢铁是如何炼成的,了解新钢集团的发展历程及钢铁的整个生产过程;在具体可感的情境和史料中深刻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愫逐渐根植于心……这种由学生自主探究习得知识的过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学生通过文化馆养成的自主探究、学习习惯,广受家长们的好评。有家长说,小孩入读渝水七小不到一年,行为习惯变好了,精神面貌变好了,在学习上也主动了,不用家长催着写作业了。感受到了学校在孩子成长上下的功夫,家长对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全力支持。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家长自发组建志愿者队伍,帮助学校完成送书任务,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及时收到教科书。还有家长为宣传学校出谋划策,认为渝水七小是一所新的学校,地理位置相对较偏,知名度与教学质量不匹配,建议学校多增设教学开放日,邀请家长参观。家长只有认可学校的育人模式,才会自发、积极地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
“同学们,下课了。过道相遇要礼让,切莫抢先和推搡。同学之间要交流,坦诚相待解烦忧……”放学铃声响起,走出校园时,一个个胸前佩戴红领巾的少年以行少先队队礼的方式,向遇见的每个行人问好。以礼育人的教学理念,体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以礼待人的人文理念,已深入渝水七小学子的心中。这座坐落于新余市城郊处的小学,正砥砺前行,越发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