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教材活水,润写作田园
2021-11-09王礼平
王礼平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灵活、巧妙地挖掘、提炼、整合教材中的“微写点”,使之成为有价值的“微写作”资源。这里所谓教材的“微写点”也即“练笔点”,包括文中精妙的关键词语、优美的语言典范、独特的精彩片段、灵活的表现手法等。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微写点”,围绕“情感”与“形式”,对文本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微写作”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我对话,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力,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文范本的作用。
一、涵泳句式,识“微”入文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课文,句式特点鲜明,措辞优美,是学生凝练语言的可学可仿之点,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语言典范,掌握句式特点,引导学生仿照文中的特殊句式,炼其字,仿其格,依葫芦画瓢,训练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迁移。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上册),第二自然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一句,运用了排比、拟人修辞手法,由总到分,从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等多个角度对百草园中的无限趣味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绘,所写内容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内容和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微写作”训练:请同学们仿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叙述或描写所熟悉的一个人,要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不超过200字。五分钟后,佳作频现,如陈琢玥同学的微作文:
我的同学小桧最是温和。不必说她娇嫩的样貌,也不必说她柔和的处事方式,单是她说话的声音就温柔得仿佛让人徜徉在春风里一般。听!她与同学交谈时,轻柔的声音像细雨,向老师汇报工作时,像一只小绵羊,细声道来;就连生气时,也像撒娇的小狮子,我瞬间被她“秒杀”。
在写作中,同学们通过模仿提高了写作技巧,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百草园中的无穷趣味,真正实现了“在阅读中收获,在写作中提升”的教学目标。
二、品鉴结构,仿“微”成章
文章结构是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化,恰当的谋篇布局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一目了然。课文中典型的行文结构是学生学习、模仿、创作的最佳蓝本。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析语言,把握行文思路,进行谋篇布局的仿写创作,让学生在仿写中感悟作者构思的精妙,实现写作要诀的有效吸纳。如教学诗歌《我爱这土地》(九年级上册)时,在“悟一悟”“背一背”课堂环节之后,教师可设计“写一写”活动,让学生借鉴这首诗歌的结构,结合自己的体验,选择合适的表现主题,发挥想象,写一首小诗。学生看到依样葫芦的小练笔,兴味盎然,很快一首首小诗就流淌在学生的笔下,如刘晓旭同学的《我爱这校园》:
假如我是一棵草,
我也应该用柔弱的腰肢舞蹈。
这被霞光所装饰的校园,
这永远孕育着年轻的梦想的摇篮,
这活跃着的奔跑着的长长的身影,
和那来自教室里的一缕幽幽的书香……
——然后我哭了,
连叶子也腐烂在泥土里面。
为什么我的嘴角常挂笑容?
因为我对这校园爱得执着……
这样的练笔活动契合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自然会饶有兴趣地参与进来。在仿写创作中,小作者活用课堂所学,选择自己熟悉的校园为抒情对象,以小草的口吻和诗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学校的挚爱。
三、咀嚼细节,造“微”入妙
学生写作文时常常抓耳挠腮,咬破了笔头文章却仍写不长,句子不生动,内容欠具体,究其原因就是作文中缺少生动的细节刻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文本资源意识,充分地将课文利用起来,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模仿创作训练。如新闻《“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八年级上册),光明日报记者夏浩然、樊云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吕伟在赛场上的跳水动作巧妙地分解成准备、起跳、腾空、入水四个步骤,并逐一进行细致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把跳水姑娘最后一跳轻盈似燕、潇洒自如的身姿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如身临其境,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了吕伟跳水动作的精彩与完美。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学习、理解、把握作者细节描写的方法与技巧(1.分解过程依次写;2.定格画面生动写;3.侧面烘托多样写)后,进行细节刻画“微仿写”的练笔活动:请同学们观看前不久学校运动会上运动员跳高的精彩视频,然后仿照课文细节刻画的方法,对某一运动员跳高的特写镜头进行描绘。几分钟后,优美生动的文字便从学生的笔端涓涓流出。如李丽妍同学写的精彩片段:
他站在距離跳杆五米左右的地方,微风拂过他的脸庞,在万众瞩目下,他迎来了本次跳高决赛的最后一跳。只见他调整好姿势,一个箭步冲了出去,微风在他的发丝间穿梭自如。就在一瞬间,他一跃而起,如同一只雄鹰展翅飞入云间。紧接着,他的双臂展开,两条腿先后跨过跳杆,而后稳稳地落在墨绿色的软垫上。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在这个片段中,李丽妍同学能活学活用,把毛星辰同学的跳高动作分成了起跳、腾空、落地三个步骤,用“一个箭步”“一跃而起”“飞入云间”“双臂展开”“跨过跳杆”“稳稳地落”等词语分解了动作过程,定格了精彩画面,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毛星辰同学腾空的轻捷,画面极具立体感,并通过描写现场观众的呼声,侧面烘托出了毛星辰跳高的精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内化手法,积“微”成著
翻开语文教材,可以看到里面所选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篇,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写作技法丰富多彩,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诸如托物言志、伏笔铺垫、以小见大、巧设悬念、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对比衬托、前后呼应、借景抒情等,这些手法的成功运用,如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全篇,让文章亮点频闪,异彩纷呈。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的最好模板,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仿其形、用其法、炼其意、创其境,融会贯通,活学巧用,适时进行微格仿写训练,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八年级上册),文章第一部分反复铺陈,层层蓄势,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甚至出现很多刻薄调侃的评价性语句;第二部分则转而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突出其灵魂的深邃与伟大。这种前后悬殊的反差,使他粗陋的外貌与深邃的思想、高贵的灵魂形成强烈对比,人物的个性特点就显明而深刻了。教学时在学生把握文章大意和熟悉写作手法后,趁热打铁,巧设练笔,引导学生借鉴文中“欲扬先抑”的写法,写一个片段,描写身边的一个人物。然后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交流展示,其他同学围绕“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对展示作品进行点评。下面是课代表杨钰丹的习作片段:
我的同桌是奇葩,他有个外号叫“小葛朗台”。因为他平时用钱非常节省,多一分钱都不会乱花,我们常常笑他是一个视钱如命的小气鬼。他吝啬的程度令我们惊叹不已,有时,买一元钱的绿豆冰棒还要纠结半天,我们在一旁都急得不行了。当然,他常常还是决定不买。最近,他却令我们大为诧异!学校团委号召全校师生为一个患尿毒症的同学献爱心捐款,他竟毫不犹豫地第一个上台,把身上50多元一分不剩地都掏了出来!顿时,我们对他刮目相看,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把同桌貌似小气、实为大方的特点写得饶有情趣,尤其是运用心理和动作描写,把“抑”写得活灵活现,而捐款中的一个“掏”字,尽显人物的爱心和大方。通过抑扬的前后对比,很好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的随文仿写,即学即用,日积月累,功效自然水到渠成。
总之,教材中的“微写点”有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述。只要教师善于借助教材,潜心会文,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就能找到课文的“微写点”,精心设计切合学情的随文“微写作”,让学生在学习中模仿,在感悟中品味,在运用中习得,真正实现文本教学与写作训练的无缝对接,引领学生轻松抵达以读促写、写以导读、读写齐飞的语文高地。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兴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