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线建设在遵义

2021-11-09吴岚容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贵州现代化基地

吴岚容

(中共绥阳县委党校,贵州 遵义 563300)

省委书记湛贻琴在贵州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1964年至1978年间进行的“三线建设”,是贵州史无前例的大开发、大发展,建成了川黔铁路、贵昆铁路、湘黔铁路等交通干线,建立起以国防科技工业、能源等为重点的工业体系,为贵州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开始从根本上改变贵州“一穷二白”的面貌!这段话为我们明确贵州的三线建设是在大开发、大发展,并且史无前例。遵义是贵州三线建设承担任务最多的地方,遵义三线建设可圈可点。

一、三线建设选址遵义

根据三线建设的要求“在纵深地区建立起一个工农业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在贵州建立建立起三大军工企业基地——航天工业061基地、航空工业011基地、军用电子产业083基地。三线建设的前置条件选择了遵义061 基地落户遵义。

(一)地理位置优越

遵义,地处贵州省北部,古称播州,身处内陆腹地,山脉绵延、沟壑纵横,大娄山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横亘其间,成为天然屏障,它西起毕节市,东北延伸至四川省境内,既是乌江水系与赤水河的分水岭,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界山最险要处的娄山关,被史家誉为“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由贵州进入四川的咽喉和重镇,南临乌江。《遵义府志》记载“水国重津梁,山国重关隘,二者遵义兼之”,有利于备战。再加上丰富和矿产资源和水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符合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三线建设方案和建设要求,三线建设选址遵义。

(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遵义是革命老区。1935年遵义会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遵义成了转折之城、红色圣地。遵义人杰地灵,老区人民勤劳善良,所处坐标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和意义,也为三线建设选址遵义加分。

(三)自然条件好,工农业有一定的基础

黔北遵义是贵州主要的产粮区。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在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而在黔北遵义,有坝子最多,产粮也最多。素有贵州农业看黔北,黔北农业看遵义,地理的气候适宜于农、林、牧、水产等各业发展,物质基础比较宽松、供给相对充裕,有利于战备和战争时的后勤保障,三线建设选址遵义。

二、遵义三线建设布局和过程

三线建设一开始,从全国各地的三线建设者们,成建制奔赴遵义,开始他们的艰苦创业。

(一)遵义三线建设的布局

遵义三线建设主要布局在遵义市、遵义县(现播州区)、绥阳县、桐梓县、赤水市等。以061 基地为主体,以011 基地的天义电工厂和长征电器基地的15 家专业工厂和属083 基地的东风、振华无线电厂。

(二)遵义三线建设过程

从历史发展进程看,三线建设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的十五年时间,遵义三线建设同样如此。

(三)遵义三线建设成果

遵义三线建设经过三线人和地方人民的团结协作、努力奋斗,在工业建设、教育卫生、战备储备等硕果累累。

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是三线建设的重点。主要内容是建设航天、航空、国防电子三大科技工程。遵义地区积极配合,动员上万民工参加建设,到1970、1971年基本建设工程初具规模,并投入生产。机械电子工业建设:是遵义三线建设最多的项目。1966年,国家投资近1 亿元人民币开始修建,是全国五大电器生产基地之一,上海华能开关厂、人民电器厂、上海电器厂等厂家迁到遵义。长征电器基地:13 个生产厂,2 个研究所,1 所子弟校,1 所技校。冶金工业建设:是三线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遵义市郊建遵义铁合金厂(八五厂)、遵义金属制品厂(八七厂)、遵义钛锆厂(遵义钛厂)。能源工业建设。能源工业建设是三线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为了三线工业用电、用煤,大力依托资源优势,建电厂桐梓西南发电厂(574 工程),后又启动建乌江渡发电站。建遵义煤矿、桐梓煤矿。化学工业建设:赤天化天然化肥厂、遵义碱厂、遵义化工厂、遵义二化厂。交通工业建设:铁路——川黔线:1965年6 月1 日,贵州至遵义段通车,同年10 月1 日,全线交付营运,在遵义地区铁道总长189 公里,设立26 个客、货运火车站,另有48 条44.5 公里的专用铁道线。公路——全区公路通车里程5526 公里,汽车4804 辆(1978年底)。水路——打通赤水合川段航道。天路——新义新舟机场于1969年开始修建。建筑建材工业建设:遵义七冶、遵义四局三公司、遵义水泥制品厂、建材制品厂、页岩砖厂、水泥电杆厂。教育卫生建设:医药卫生教学事业,在遵义建立起第一所本科院校(遵义医学院),并成立附院。战备储备:国家战备物质储备工程建设。油——国家商业部建6681 油料库(汇川区境内),接卸油料、发放油料,有1.5 公里铁路专用线直通区内储备战备物资:国家储备物资管理局建258 处(桐梓楚米)

通过三线建设,迅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业基础,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增强了遵义的科技实力,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提高遵义城镇化水平,遵义迅速发展成黔北新型工业城市。

三、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

三线建设,客观上巩固了国防,震慑了一切侵略者,更加理顺了中国的工业和国防发展的布局,缩小了中国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的差别。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历程

习总书记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 远景目标建议”说明时明确“我们的现代化第一点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第二点,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第三点,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第四点,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第五点,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对照现代化的内涵,再看三线建设,三线建设多在穷乡僻壤,在一个一个的小山沟里,形成一个小社区,同时给当地政府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场所,扩大了商品市场,满足了人民需求,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不同程度的落后面貌得到改善。“三五”计划的制定和三线建设的展开,是加快实现我国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步骤,对于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作用。

(二)为西部大开发从交通改善、民族交流、土地资源等打下了基础

交通改善。三线建设初步改变了我国内地交通落后、基础工业薄弱和资源开发程度低下的历史状况。贵州,建成川黔、贵昆、湘黔铁路的交通铁路网,遵义在新舟建成军用和民用的遵义机场,打通乌江航道和赤水航道。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交流。三线建设时期,从北京、上海、天津、大连等城市及东北等地发达地区内迁到遵义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和家属,打破了遵义的封闭状态,开拓了遵义人的视野,促进了遵义与外界的交流,给遵义人民树立了新的榜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遵义人。留下工业遗产。遵义三线建设时期,三线建设在遵义市红花岗区、播州区、汇川区、绥阳县、桐梓县境内修建了500 余万平方米的各类建设与设施,为西部大开发留下一定的物质基础。

(三)从根本上优化了中国战略防守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生产武器装备主要在一线和二线,通过三线建设,我们的航空、航天、电子、科技等尖端科技向纵深发展,三线地区成了稳固的战略后方基地,并发挥长久的作用。

(四)留下以三线精神为核心的三线文化

三线建设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奏响了无私奉献的时代最强音,锻炼成三线文化,汇集成三线精神。

1.以爱国主义为根基的三线建设文化基因。以爱国主义为根基,三线建设是爱国主义的组成部分。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感召下,毅然来到穷乡僻壤,艰苦创业,默默奉献,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建设者保卫民族独立,国家安全的充分体现。

2.以社会主义为导向的三线建设文化基因。1964-1980,历经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全国人民在“备战、备荒、为人们”指导思想,积极响应,行动迅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通过宏观实践的战略布局,从而达到分布面宽广——遍及10 多个省,生命力强大——历时三代人,时代感浓烈——跨越整个文化大革命、又进入改革开放关键期,认同度较高——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一体。

3.以党的领导为灵魂的三线建设文化基因。党的领导是三线建设的灵魂。从1964年三线建设的决策起,全国范围内组织发动和并推进,都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党是三线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党的组织在三线建设中发挥了政治领导、思想引领、群众组织、社会号召等巨大作用,共产党员发挥出了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人物和先进集体。党的领导是“三线精神”的灵魂,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政治保证。今天,在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4.以“三线精神”为核心的三线建设文化基因。三线精神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因为“物质不灭,苍穹不灭,唯一能比美的是精神”。2018年10月,中宣部明确“三线精神”是民族精神、国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文化的核心就是三线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1966年1 月,中共中央批转《关于加强黔北基地建设的报》,由第七机械工业部、建工部、上海市、贵州省派人组成“061”工程党委和指挥部,来自北京、上海、西安、沈阳等地的筹建人员和河北、四川、上海、福建、贵州等地勘探设计和施工队伍2 万多人,开始“061”工程建设。遵义地区积极配合,动员上万民工参加建设,到1970、1971年基本建设工程初具规模,并投入生产。当年三线建设者不讲条件,不计得失,钻山沟,住干打垒,“三块石头支口锅,帐篷塔在山窝窝”,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们的业绩,在西部开发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猜你喜欢

贵州现代化基地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