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2013-2018年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文献统计

2021-11-09赵勇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发文期刊学科

赵勇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 402160)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和变革,科学发展观、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关键词,折射出我国发展的轨迹和取向。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经历着深层次、多方位的变革。十八大以来,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研究主题多样,成果丰富。目前,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可视化研究,分析现状和发展动向的成果还比较少。本文对被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相关主题论文进行文献计量统计,绘制出科学知识图谱,以窥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新方向。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CNKI 中2013—2018年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来源文献主题为“高校思想政治”的所有期刊论文,共计1430 篇文献,包括题名、作者、机构、关键词、刊名、发表时间等信息,然后对这些数据去重与格式规范,以图形的方式进行直观分 析。本研究使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分别选择关键词、机构、作者、期刊、基金作为网络节点,进行文献词频统计和知识图谱绘制。

二、结果分析

(一)研究趋势分析

从图1 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在北大核心期刊的发文数平均在每年200 篇左右,从整体看研究热度不断上升,呈逐年增长的态势,特别是2016年之后发文数突破每年300 篇,2016年12 月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习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央相继出台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文件,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方向提出要求,进一步激发了研究热情,产生了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研究趋势跟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度和政策支持度有正相关性。

图1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13-2018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数图

(二)研究领域与出版物分析

从图2 研究学科分布看,目前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811 篇)、思想政治教育(129 篇)、教育理论与教学管理(51 篇)、中国共产党(38 篇)、新闻与传媒(27 篇)等领域,高等教育学科是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着力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正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主流。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其他学科研究投入不足,研究成果也偏少,反映出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还停留在单打独斗,各自为阵的状态,学科交叉融合,协同研究的局面还没有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需要多学科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检验。

图2 学科发文量排名

从图3 期刊发文量分布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发文168 篇,占比19.42%,思想教育研究发文154 篇,占比17.8%,处于第一方阵,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出版物中具有权威地位,思想理论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和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是第二方阵,发文数在70 篇左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和黑龙江高教研究也居于前列,发文数超过30 篇,整体来看,文献出版物分布较广,初步形成了专门开展思想政治研究的期刊群和权威期刊。

图3 期刊发文量分布

(三)研究关键词分析

从图4 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涉及面宽,关键词多,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支撑的基础理论研究,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习近平”“立德树人”等;二是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代表的教育教学研究,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三是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实践研究,如“新媒体”“大数据”“协同创新”“话语体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

图4 发文关键词排名

合并同类项从出现频次看,排在前五名的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主体”“手段创新”“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成为创新研究的焦点,有259 篇论文以此为关键词,占21.04%;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重要的手段,成为创新研究重点,有112 篇论文以此为关键词,占7.8%;以“高校辅导员”“大学生”“研究生”等工作主体的现实问题研究成为研究主流,有111 篇论文以此为关键词,占7.76%;以“新媒体”“大数据”“协同创新”等为主题的方法创新研究成为研究热点,有97 篇论文以此为关键词,占6.78%;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等为内容的指导思想研究成为研究新动向,有62 篇论文以此为关键词,占4.34%。

(四)研究机构和基金分析

从图5 看出,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发文量位居前列。这些单位拥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一级学科或者相关二级学科的博士点,并列为全国一流学科建设,政策支持力度大,研究实力雄厚,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是国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重要基地。综合类、师范类大学人文社科实力强劲,更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排名前30 综合类大学占11 所,占比36.67%,师范类大学占8 所,占比26.67%;教育部作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管机构,在研究发文量上也比较靠前;理工类、农林类高校总体上研究能力不强成果不多,但是武汉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发文量靠前表现比较抢眼。整体看来985、211知名院校和建校较早的重点高校研究实力强成果丰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院校研究氛围还不够好,发文量较少和影响力较弱,需要主管部门加大对普通本科院校、经济欠发达地区院校加大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

图5 机构发文量排名

从图6 基金支持分布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发文93 篇,占基金总数的62.42%,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基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支持较大,发文数均超过6 篇,总体来看,在基金支持上国家社科基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关注度高,支持力度大,其他省市基金、部委专项基金还需要加大对此研究的支持力度。

图6 基金发文量排名

(五)研究队伍分析

图7 作者发文量排名(按第一作者)

1430篇期刊文献共有2358位作者。其中王学俭、冯刚、王占仁、黄蓉生、邹绍清、刘宏达、骆郁廷、林伯海等作者发文量较高。他(她)们大多数来自思想政治领域内的重点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应用研究方面有深入的探索,组成了高产作者第一方阵。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找出新问题真问题,提升研究实效

习总书记同志“7·26”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理念。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读懂一个时代需要读懂这个时代的问题,改变一个时代需要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理论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极大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创新。鲜明的问题意识已经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理论创新的重要特征[1]。必须要强化问题意识,立足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实际,深入研究出现的“新”问题、存在的“真”问题和“急”问题,“新”关键在于是否能回应时代,“真”关键在于是否能结合实际,“急”关键在于是否能占领先机,从而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内涵,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创新必由之路。

(二)紧跟新时代落实新思想,拓展研究领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论述当今时代时说:“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2],多元化的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冲突,思维方式融合,文化传统渗透,话语体系对接,让中国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西方社会在哲学、意识形态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提供借鉴,但是从文献的研究热点和引用情况来看,西学东渐的探索较少,中西学术思想交融成果还不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时代重任,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研究落实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结合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先进文化,努力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理论成果,立足新时代,深入探索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才规律。同时还要放眼世界,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开展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主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手段,开展方式创新研究,树立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的研究风格,不断拓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领域。

(三)注重交叉整合和政策倾斜,加强学科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是人的问题,一个学科“单打独斗”的研究方式已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不同学科正在不断渗透、融合,日益成为学术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交叉研究已然是学术创新的必然路径[3]。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支撑作用,加强政策倾斜,增强发展意识,建设人才梯队,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吸收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思想,在研究中做到同频共振发挥协同效应,不断增强学科建设水平。

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乎四个伟大的顺利实现,只有积极开展创新研究,形成协同研究团队,推动跨越式发展,才能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发文期刊学科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期刊审稿进度表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