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语
2021-11-09
这次看到冯运榆送来的画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使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激动。不禁想起六七年前我看到他创作的情况:当时我发觉他正在逐步改变原来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而开始转向生活气息浓郁、富有造型特征的藏民生活,笔法也由纤细改为粗壮有力,而且吸收了外来艺术之长,在时代和人民生活的基点上营造民族化、时代化、人性化的艺术语言,我感到这条路走得对。希望他能坚持走下去。
这次看到画集感到惊讶,想不到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品能有这么大的突破,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作品大气磅礴、浑厚华润,笔墨深沉有力,人物生动传神,画集封面《藏族老汉》即是一例。作品不仅达到了以形取神,也体现了作者饱满的创作激情和审美理想,可以说在当前艺术进程中,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蕴和外来的艺术观念对立和统一之间,为创建新时代的审美观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顾生岳
大运河 159cm×200cm 1982年 冯运榆
冯运榆对浙派意笔人物画的研究、传承和发扬光大非常热心。在他具体负责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的二十余年间,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他又是一位非常刻苦用功的画家。五十年代就进了浙江美院的附中,一直到六十年代从中国画系毕业,其间还在油画系学习了一年。毕业以后又跟花鸟画大师陆抑非先生学了一段时间的花鸟画。所以,他有扎实的素描基础和造型能力,笔墨运用也很熟练。在绘画创作上他也一直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创新。他的生活经历也相当丰富多彩。所以他的作品多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形象刻画深入而生动。尤其是他所作的表现藏族人民生活题材的作品,更为成功。我衷心希望他的艺术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大成就。
——方增先
冯运榆自返杭进浙江画院后,凭着一贯勤奋好学精神和扎实的笔墨造型功底,不断探索求变,多年来通过制作严谨的历史题材作品(如“人与景”的组合;“民俗样式”画面的构成等)作了一系列形式语言的尝试。近几年又以“藏族风情”为素材,为表现高原阳光下质朴、粗旷、强悍的形象,采取密体粗笔干皴积墨的手法,并追求写实的人物造型与传统笔墨作深度融合。其作品笔意观后具有藏民生存之艰辛和深沉之感,同时在大量作品面前感受到作者的生活感受和创作激情。在人物画的造型与笔墨融合这一课题上做了有益的尝试。在笔墨运用已如此熟练程度以后不妨可以画得较概括单纯些。
——宋忠元
观画家冯运榆近作《藏民系列》《速写系列》等形象生动、刻划入微,显示出画家扎实的造型功力,而运笔中苍与润辨证关系的把握,不仅可以看到作者书法、花鸟、山水等领域的修养,更是画家日趋成熟的标志。
雪域风情 174cm×155cm 2003年 冯运榆
在浙派人物画传承、发展的道路上,冯运榆是一位坚定的捍卫者和实践者,他经过多年的思考、感悟之后,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孜孜不倦地跋涉、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浙派人物画的中坚。
——王庆明
藏民头像系列之一 67cm×46cm 2006年 冯运榆
记得若干年前冯运榆君为画事所困咨于吾,余言:“君人物造型基础扎实、绘画技能全面、功力深厚、艺事勤奋刻苦。缺者,未开窍矣!继之,一旦找到了表现主题,必能充分发挥君之优势。”(此处所指“窍”系“优势与表现主题的吻合”)
数年后,果然看到运榆君已完全走出困境,个人优势尽意发挥,佳作不断呈现。冯君不忘当年余所鼓励,故现再旧事重题之。
——徐启雄
中国水墨人物画和其他画种人物画一样,若想发展提高,需二大支撑。一是精神支撑,要有人文情感、真善美理想。二是要有表现这种精神的技术支撑,中国水墨人物画最大的难度、对深层的内在矛盾,同时也是最根本的发展动力,就是既要有强悍的造型又要有生动的笔墨以及二者的辨证统一。强悍的造型是生动的笔墨下的造型,生动的笔墨是强悍造型基础上的生动笔墨,二者锤炼的应该是同一种功夫。
看了冯运榆先生送给我的个人画集,我深感,他是深谙此理,并能执着实践,而又能不断出成果来彰显其丰富内蕴的。
——王仲
看了画册非常高兴,我觉得冯运榆十几年来已从困惑中走了出来,经过西藏的深入生活,已经站稳了脚跟,从当时的速写开始一直到近年的创作,我看他的画已经十分踏实,这是与当地环境接触的结果,以及与自己的感受密切联系着的。这也是创作的元素,所画人物能达到逼真、生动而且富有表情,很不容易。
这些年来他一直发奋努力,看了不少书,考虑了不少画事,进步很多,特别是越来越“大气”,这不容易,不光是技巧,还要注入很多东西。现在他找到了方向,希望他有信心坚持下去,为中国写意人物画作出重大贡献。
——虞子骏
观赏冯运榆的作品会感受到一种横空出世的震撼,他有超异独行的品格和益人心智的文采,然而绘画上的他虽自信却不张狂,为体现他理想中的艺术价值和理念,是以殉道者之心性坚守终身。在浮躁时世他反之而沉隐潜修,在2010年左右蓦然突起,进入高峰时段,年轻时社会磨难丰富了他的人生体验,提升了他的悟性,认识了自身优势,进行各种探索性实践,最终作出了可托终身和未来的选择——写实浪漫主义的意笔浙派人物画。
他笔下的人物善以形象叙事,不论是悲悯还是歌颂,都高扬了圣洁的灵光,画面中的人物组合淡化了惯常的情节性、叙事性、生活化的逻辑组构特征,潜心使用意识流的构成与凝聚的笔墨气韵相浑融,生成的图像让观者的心身无不受到强烈震撼,粗重豪放的笔力和各种娴熟的笔墨技巧是他胜人一筹的优势,使他自觉通过笔墨把人生的苦难、历史的沧桑及其人的欣喜和希冀都作了形象的表达。他不在意或摈弃时尚的炒作,他的成功是一种参照,是“横得暴名”之辈所不可类比的。暮年而崛起,获取的艺术成果来之不易,是冯运榆以生命的诚挚和倾其生命的时数进行探索得来的,这是生于自心和属于自我的艺术形式。
他那强于他人的,对带有观念性和表现力的中国笔墨的理念与意蕴的体悟和执行,既具有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特色的意义,又凸现了冯运榆作品的文化身份和价值特色,这是他作品具有巨大视觉冲击力和精神震撼力的决定因素,因而经得起欣赏,也一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黄发榜
与冯运榆的友谊有五十多年了,年轻浙美学生时曾一起蒙受罹难,一直来命运坎坷的他以惊人的毅力和投入来重塑人生,孜孜不倦,一步步攀登不止,留下了他所付出的努力、探索、尝试甚至是失败的轨迹。此中我看见了一个有目标、有精神支柱的人虽历经风浪险阻,却是那么难以被改变和摧毁的。
冯运榆把自己的画笔定位在人的命运、人的精神、人的渴求和依托。即今天说的以人为本的这一精神层面上来画,来表诉,来宣泄和构画。多以藏民、彝族为自己的载体,以纯黑白笔墨为自己的手法,来挥就自己心意中的境界,年逾古稀的他重拾这么大的题目。在老同学中间,难得有几位像他那么执着和锲而不舍的。像他那样有头脑,有目标,有个人见地,含而不露。他的画不少令我耳目一新,摆脱了以前那种符号和程式感,变得纯粹、粗犷、有力度感。
藏民头像系列之二 67cm×46cm 2006年 冯运榆
——马宏道
上世纪中期成熟起来的画家大都带有那个时代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交织的艺术情怀和人生态度。从冯运榆身上我也读到不少。冯运榆很容易激动——少女结实而丰满的身姿;藏汉乌黑糙脸眯眼望日的神情;鉴湖女侠秋瑾就义前书“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凛然;阳光妇女棕红脸庞上青紫的纹面;云南密林中盘根错节的榕树;满纸大笔错落墨韵无常的意外之韵等等,都会让他无止境地奋笔。然而他却十分清楚艺术对他无异于在不停地攻克难题,不断地探讨学术。他一直认为“浙派人物画”继承和发展中国笔墨传统,吸收西方写实风,深刻反映社会表现人民,抒发作者的生命感受,成为永恒的精神。但“浙派人物画”的精神在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上都远未达到完美的境界,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一个七十多岁的人,为了理想和浪漫,为了理想而现实,很让后学钦佩。
——池沙鸿
康巴小汉子 100cm×68cm 2011年 冯运榆
冯运榆对待绘画作品的态度要求很高,在用笔方面非常讲究,一丝不苟,每一笔总有它的说法和深刻的内涵。用线穿插有度,把一个艺术家对人生阶段性的激动化为情感,灌注在笔墨与灵魂的对话之中:读他的画犹如欣赏一部交响乐章,有难以言状的兴奋。让你久久、久久地深思着……他在中国画品质层面上自有一份担当之心,仅此一直让我深深地佩服!他的作品在继承和发展了“浙派”的同时,已逐渐朝着更大的境界迈进,冯运榆在中国画领域里有他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更高的目标。他为人坦诚,加上那股对艺术虔诚的信念,一定会把中国画精神发扬光大。
——王家训
毋庸讳言,我看冯运榆的画有种横空出世的感觉,他这种大气苍茫的画风给中国当代画坛带来了一股新的气息。中国画大致上我感觉有两类,一类非常讲究神与人,讲究空灵、意境,这种画比较倾向一种精神美。还有一类讲究浩然正气,有一种很苍茫的感觉,一种历史感,一种震撼力,一种视觉冲击力,这种画比较倾向一种阳性美。冯运榆的画就有一种浩然正气,有一种雄壮之美。
卓玛 91cm×68cm 2007年 冯运榆
冯运榆的画天分高,功力深,笔酣墨润,品格超迈。冯运榆的画很大气,涵魂苍茫,有冲击力,当然还有一种精神性的东西,所以引起了大江南北广泛关注。冯运榆的藏族人物画面上,老笔纷披而又润含春雨、生机活泼;墨色洁净而又浓郁苍茫、元气淋漓;意境空灵而又充实深刻、真力弥漫。他在画作时是忘我的,心无挂碍。此时的藏族人物在他的心中是明澈的,莹洁的,幻化出一个只属于他的冰清玉洁,脱尽尘滓的世界。他落笔了,这些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以他的韵律,他的节奏,他的形式带到了纸上。这样的笔迹,自然是他的心迹。这才是根基于“六法”的中国画。这才是无声的诗。
冯运榆的画不为务物所累,心空无碍,作品比较有视觉的张力,有一种精神的追求,就是说他的作品有一种生气,这点是很不容易的。现在他的总的趋向就是在具象和传统之间探索。画面上表现出的是一种生命力的律动,流荡着生动的气韵。
——袁立鹤■
节选自《冯运榆 弘扬·光大浙派人物画艺术》(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