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村庄的红色蜕变

2021-11-09杨木华

大理文化 2021年7期
关键词:金盏漾濞

●杨木华

1

一步一步走近那面巨大的红旗,旗帜上那金色的“滇西工委金脉革命根据地”的大字倍加庄严,一种深沉的崇敬缓缓堆叠渐次厚重。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终于在70年后,重现最初隐秘的红,悲壮的红,热烈的红。

2

这是滇西横断山深处,清澈的漾濞江在脚下缓缓东流,连绵的大理苍山在身后巍巍挺立,小山脊上一个近百户人家的小村庄悄然静卧,恍如人间仙境。

可是,亘古以来,这个名叫甘屯的小村庄并非世外桃源。最初的最初,原住民在翻过苍山的阳光中,到山脚下的田坝中安宁劳作。后来,山间铃响马帮来,大队人马沿着茶马古道而来,穿过小村庄里弯曲狭窄的石板路,再倚着漾濞江一路向北,古道给小村庄带来了很多故事,也带来很多预料之外的纷扰。匪来过,兵驻过,各种苛捐杂税席卷而过,这里淳朴本分的村民,在多重压迫之下喘不过气来,在苍白的年代里渴望一束光。

甘屯,在古老的故事里懵懵懂懂地走着,累着,困惑着,迷茫着。

(1979年春天,8岁的我跟在下山赶集的母亲身后,第一次走进甘屯这个小村庄。在这个房屋密集石板路狭窄的村庄里,母亲身后的我亦步亦趋,担心走错一步在小巷迷路。当年,苍白的生活之下,父母从来没给我们讲过甘屯的故事。)

3

1948年春,苍山西坡第一朵映山红绽放时,甘屯金脉镇中心国民学校的校长室突然来了一位气宇轩昂的年轻人,他来申请当教员。一听是从国立鹤庆师范回来的,坐在木制太师椅上的校长立马起身接待。学校本来师资缺乏,何况来者是如此出色的本地人,更何况此人对薪酬食宿等毫无要求。于是,他在这个小山包高处的学校驻扎了下来。

他叫阿维华,家在离甘屯五公里的金盏村。很快就进入教员角色的他,生活开始按部就班,白天在甘屯教书,夜晚的黑暗却不能束缚他思考的宽度。睁大双眸,他迅速认清了脚下的路。

故乡,所有温暖的故事,都应该从故乡出发。金盏,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在漾濞江东边高高的缓坡之上,他无数次站在家门口,俯视脚下那个夹在故乡和学校之间的小盆地,远眺甘屯这个古老的小村庄,敏锐的目光扫过千万遍,安全出口在故乡,最大豁口在心上!只要有空他就回故乡。田坎边,大路上,火塘边,每遇见一个村民,他都停下拉拉家常,说说一年来的收成。渐渐地,大家对这个教书先生有了一种亲近信任。故乡,悄无声息地接纳了他。

心中有灯,如何照亮前行的路?阿维华一直在思考。

那是火热的7月,可阿维华的心中,早已燃起了一团火!走在从乔后源安邑小学归来的路上,他摸摸揣在怀里的那两本书,仿佛藏着无价之宝。不,这本来就是无价之宝。他专程去向中共滇西工委委员、中共罗潓特区委副书记杨苏汇报金盏工作,杨苏介绍他加入了“民青”,并给他指明今后的方向。在离别之际,杨苏郑重地把两本书给了他。摸摸怀里那温热的书本,封面的大字早已烙在心底:《中国民主青年联盟章程》和《农民抗征会章程》。

接受发展农民抗征会这个重任时,阿维华嘴角轻轻地往上一扬,他心中,已经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金盏,当然是金盏!

从乔后回到甘屯,他表面平静如水,内心却波澜起伏:在故乡,抗争的种子他早已埋下,只待春风起!

(甘屯再次进入我的视野,已是1992年春天,我以甘屯小学实习生的身份,在这个小村落生活了一个月。那时年轻,看甘屯就是甘屯,看村庄就是村庄,所有的心思都在学生身上,我根本不知道质朴甘屯的背后,竟然饱含星火燎原的故事。

那年7月毕业,我竟然被分配到金盏完小教书。金盏,又是金盏!一种冥冥中注定的使命,把我和金盏紧紧联系在一起。金盏完小与村公所一起在金盏村落脚下的小河边,每天放学后,那个高高在上的神秘村庄总吸引着我的目光,无数次仰望,期待某一次抵达。转眼到了1993年,村支部书记约我陪他去看阿维华。那是我第一次抵达金盏。目光触及那个靠在躺椅上输液的老人家,与他深邃眼神对接的刹那,一种魅力突然征服了我的年少轻狂与自以为是,情不自禁蹲下,轻轻地自我介绍。他看了看我,只说了一句话:“教育好孩子们!”那天回来,我仰望金盏的目光中多了一种崇敬。我以为,来日方长,以后再慢慢向阿维华老人家学习求教。

哪料,新的一周我到学校才知道,阿维华去世了。

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在青春的心海中缓缓堆叠。村支部要做花圈去吊唁,支部书记砍来竹子编框架,我主动带着学生做白花。一双双小嫩手,用白纸扎花,用剪刀修整花瓣,再一朵一朵安置到青翠的竹篾间。送别的那天,包班上课的我无法分身前往,但心中,一颗种子已经埋下。)

4

春风在哪里?

春风就在阿维华脚下!身在甘屯金脉镇中心国民学校,心却一直在悄然带回来的两本书上。所有的空余时光都闭门,一页一页翻透,一字一字读透。周末放学的钟声响起,他拔腿就走——不是回金盏,而是顺漾濞江而下,到漾濞城郊的密场小学找好友廖宗舜。

一颗心换来一颗心,一把火点燃另一把火。廖宗舜如约前来,金盏识字班如期开班。开班第一晚,当斗大字不识一个的老汉们围在阿维华的四周,瞪大眼睛看阿维华写下第一个字时,阿维华感到了肩上的重任。识字班没在自家厨房中,没有纸和笔,就在泥地上用树枝丫写,甚至用手写,写完用脚一抹,一切了无痕迹。阿维华手拿一截干树枝,在泥地上画下“共”字的第一笔时,他听见了一个老汉鼻尖上汗滴落下砸在泥地上的厚重回声。只一眼,“共”字就烙在大家心中。学会“共”字后,他接着教大家“产”字。白天劳作,夜晚学习,第三个字,就暂且等待!其实,识字只是一个切入与改变的开始。那后,只要有空两人就一同到金盏地区开办民众识字班。教人识字他俩是认真的,是如火如荼地展开的,那些潜移默化的启蒙,那些润物无声的对比,也在悄然进行。

在金盏这块热土上,所有的付出都不会被辜负。在滇西工委的支持帮助下,农抗会成立且发展迅速。金盏的第一把火,点燃了周边群众压抑很久的怒火,临近的安南村,甘屯附近的脉地村,农抗会先后成立,有组织的反三征酝酿开展。

转眼到了1949年1月,全国的形式基本明了,连边陲大山深处的金盏,也收到了春天的讯息!当群众武装自己的呼声日渐高涨之后,在阿维华的领导下,以廖宗舜、阿尹汤等为骨干的金盏农民自卫队成立了。

当苍山春风吹起,我扛着花枝前来看你!这是中共罗潓特区委副书记杨苏答应阿维华的。这一年的梅花开得特别早,一月未到,金盏村口的老梅树早已迎寒绽放,缕缕清香萦绕在每个人的心间。老百姓不会说美,但会说香,都说今年的梅花真香!

今年的梅花,真香!这是阿维华在村头迎接杨苏时说的第一句话,两人笑笑一起走进阿维华家。除了农抗会员等少数人,更多的人只知道阿维华家杀年猪来了贵客!

是贵客!那种贵,无法用金钱物质衡量!只为,在后来的识字班上,阿维华教了大家期待很久的第三个字:党!那天晚上,在阿维华家,杨苏秘密口头介绍和批准阿维华入了党!

(多年后的我,不用多少想象力就知道,在那个春天,那个夜晚,阿维华家那间温暖的房屋里,一只紧握的右手庄重举起的情景。可是,我却一直叙述错误,多年来,我对甘屯,对金盏,对后来云南省公布为革命老区的漾江镇,有一句简单的历史定位:这里,有漾濞第一个中共党员阿维华!

直到写下这篇文章之际我才知道,我错了!作为一个故乡是漾江镇的人,作为一个在金盏工作过三年的人,作为一个党龄二十多年的人,我的叙述与定位,竟然是错误的!他们说:你应该好好学习党史,你是一名本土党员,又是一名教师!听完的那一刻,我愧疚万分!

党史对此表述为:阿维华是在漾濞县境内组织开展革命工作并经中共罗潓特区委批准入党的第一个漾濞籍中共党员。

我的叙说,省略了的是一点都不能省略的关键点,这一省略,范围太大,反而不能突出那种第一产生的环境,不能突出星星之火最初的微光!

在后来的党史学习中我才知道,田一平才是已知的漾濞籍第一位中共党员,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四川开展统战工作。我的叙述不是一种瑕疵,而是一种错误!今后,我也要一遍遍固执地更正那些想要简单叙述的潦草态度,英雄的故事,不容一点点错误存在!

历史,本来就只有一种正确的存在!)

(1996年初,那颗为送别阿维华做小白花扎花圈时种下的种子悄然发芽,我郑重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1997年1月,我被批准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在甘屯完小的大教室里,也就是在阿维华曾经工作过、战斗过的地方,我们乡教育支部的党员齐聚,对着鲜红的党旗,我站在第一排,当举起右手,跟着领誓人庄重宣誓的时候,阿维华的面容从脑海中飞速飘过,那些隐秘入党的时光,早已一去不返,我们庄重从容,我们自豪光荣!)

5

有党!有枪!1949年的春天,就是如此美妙!

可第一枪,该如何打响?

把自卫队集中起来训练的每个夜晚,阿维华都在考虑这个问题。那只握笔的手,无数次摩挲那黝黑的火枪管,他一直在斟酌,第一战,对于装备属于原始级别的自卫队来说太重要了!

第一枪的打响,并没有让阿维华等待太久!其实,一切,也早已不需要太久的等待。

1949年3月下旬,一群地方反动武装“共革盟”到漾濞劫掠。面对这群土匪,国民党漾濞县政府县长熊光瑄带领县政警队经脉地翻越苍山紧风口弃职而逃。安南自卫队(金盏的近邻,紧随金盏成立自卫队,属同一指挥)得知情报后,埋伏在苍山紧风口一带对熊光瑄等政警人员进行伏击、追击,打响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国民党的队伍丢盔弃甲不顾一切向大理喜洲落荒而逃,自卫队追击一程胜利而归!

阿维华没有亲自参加战斗,但这是在金脉地区党指挥下的第一次战斗。

(2018年7月,我第一次抵达紧风口。这是苍山峰脊线上的一个凹口,位于苍山莲花峰和五台峰之间,一条古道从甘屯顺山脊而上,越过紧风口就全是下坡路一直通向洱海边。面对两侧山包中间低凹的地形,我敬佩当年伏击点选择的英明。疯狂逃命本来就是敌人的强项,更何况摆在这群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的全是下坡路。

站在紧风口,大风猎猎,吹得我衣袂飘飞,多年前的情境突然重现:一群手持古老火枪的农民自卫队,面对装备新式武器的国民党官员军警,义无反顾打响了第一枪。枪声起处,敌人狼奔豕突,不顾一切向山下狂奔逃命……

战斗的过程,书上没有详细记载,在这里率先扣动的扳机第一人是谁也没有记载,但这一枪意义重大。

这一枪,在漾濞大地上,打响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这一枪,在漾濞大地上,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

这一枪,在漾濞大地上,打响了党指挥下的武装斗争第一枪!)

补记1:1949年7月,革命形势一片大好,有三个紧密相连的大事值得记录,吸取前边的教训,我一定要准确叙述。

第一件:中共金脉区委成立,这是漾濞县境内建立的第一个党委。

第二件:中共金脉支部委员会成立,这是漾濞县境内建立的第一个支部委员会。

第三件:整改农民自卫队,成立金脉游击中队,驻扎甘屯。

补记2:中共金脉区委和金脉党支部成立之初,均在金盏一农户家中办公。7月建立了金脉解放区后,办公地点由金盏迁至甘屯金脉镇中心国民学校。

6

秋天,本来是收获的时节,疾风暴雨却在收获之前席卷而来!

面对金脉解放区,国民党如鲠在喉,1949年7月起连续发动了三次“清剿”,想要扑灭苍山西坡的革命之火!

第一次,7月,国民党来了一个加强连,游击队取得胜利!

第二次,8月,吃了败仗的国民党,用四个连加县常备队向金脉解放区袭来。各路游击队赶来增援,游击队先主动撤离然后准备反攻。当晚霞浮现西边的天空,当倦鸟开始归巢的时候,游击队的冲锋号嘹亮响起,遍地的喊杀声中,敌人仓皇逃入甘屯学校闭门不出。夜色很快笼罩大地,坚固的围墙,高大的楼房,负隅顽抗的敌人,所有的怒火只能暂时压下。这一波战斗,游击队第一次出现牺牲——战士杨立昌壮烈牺牲,战士何全保身负重伤。

战斗暂时停下。

天微明,做了充分准备的游击队,怀着悲痛的心情冲向学校。喊杀声声起,甘屯的清晨却异常安静,连学校的大门也只是虚掩,没遇任何抵抗,游击队收复了甘屯。原来,国民党部队趁夜色掩护,早已逃之夭夭。

第三次,9月,国民党集中优势兵力再次扑向金脉解放区,援兵已走,敌众我寡,游击队只能边战边退,甘屯第三次失守。漾濞常备壮丁队驻守甘屯学校,金脉解放区再一次被阴霾笼罩。可乌云遮不住太阳!10月7日,游击队再次进攻,国民党再次溃败逃走,可游击队的牺牲也再次发生,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甘屯大地……

1949年12月,随着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通电起义,经过谈判,12月27日,张光泽率领罗潓特区游击队,赵鼎棻率领西山特区党政工作人员和金脉游击队等浩浩荡荡开赴漾濞县城。至此,漾濞,这个云南大理的山区小县和平解放!甘屯在漾濞发展过程中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其实,这些烽火岁月,都是我在党史学习活动中读到的。史料记载的都是大事件,那些丰润的细节,都是我的想象和联想,金脉解放区的荣光,在作为星星之火燎原漾濞后,似乎暂时进入了一种沉睡状态,烽火与荣光都悄然消隐。)

补记:1949年8月初,中共西山特区区委、金脉区委、金脉党支部利用脉地街的一个赶集日,公开发展了9名中共党员。至此,金脉区委共有党员16名,其中漾濞籍党员11名。

7

漾濞解放之初,作为星星之火,阿维华出任金脉区委书记。

1950年初阿维华担任县农会秘书长,后回乡务农,20世纪80年代落实政策离休。

一个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波折,但只要心中热血不冷,星星之火会一直闪亮!

(2012年7月暑假,怀念实习生单纯岁月的几位老同学邀约,我陪他们再次抵达甘屯。其实,这年我离开甘屯离开金脉也很久很久。其实,这里不叫金脉也很久很久!这里由金脉改为脉地,再改为漾江镇,金盏的后缀也几经变化,由大队到乡再到村。可甘屯一直没有变,本来就没有后缀的一个普通山村,依旧叫甘屯。甘屯小学早已搬到镇政府旁,成为一所现代化学校,少了朗朗书声,甘屯显得分外宁静。我们在村落中行走,甘屯还是甘屯,一切依旧是古老村落的模样,那沟由金盏河引来的清流,依旧哗啦啦在村中流淌,灌溉着村落脚下的千亩良田。

2019年10月,我所在的学校组织党员学习教育活动,集体到甘屯参观学习。抵达才知道,这里不再是普通小村落,也不仅仅是一栋栋崭新的钢筋水泥楼房为标志的富裕村,最关键的是,甘屯已经是一个红色村落!

红五星!那纯正硕大的红五星,瞬间进入路人的眼眸。每一间房屋最显眼的外墙上,都有一颗红五角星在闪亮!

新展馆!那些关于金脉的红色记忆,在“金脉革命根据地事迹陈列馆”里再一次清晰呈现。以金脉革命斗争为主线的展板、展品,把那些烽火岁月清晰重现……

再宣誓!在院落里,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庄严地举起右手,再次郑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响彻甘屯!

2021年3月,为把党史学习落到实处,为更好给自己的学生讲漾濞革命历史,我再次抵达甘屯。想不到,甘屯再一次华丽蜕变!公路边新建了停车场,场边石阶之上,一个巨大的红旗雕塑屹立,旗帜上金色的“滇西工委金脉革命根据地”的大字非常醒目,旗面下除“云南·漾濞”的定位外,是“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的嘱托!

是的,不忘初心,那一代金脉人不忘星星之火的初心,从甘屯从金脉老区出发取得了全县胜利,那一代无数的共产党员,以燎原之势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如今甘屯的红色蜕变正是回到最初的荣光,正是不忘初心,从哪里出发,再回到哪里确认自己的本色,反思锻造后继续前行!

建党百年,我们这一代以及下一代再下下无数代都不忘初心,不忘共产党当初为什么出发,我们的队伍一定更强大!)

8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初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永远牢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最后,不用补记,请允许我直接记录两个数据作结:

1、截止2021年3月,当年星火燎原的金脉,如今的革命老区漾江镇中共党员有800多名!

2、截止2021年3月,全国中共党员超过9000万人。

猜你喜欢

金盏漾濞
不一样的志愿者
漾濞书协抗震作品选
漾濞不会忘记你
——谨以献给漾濞5.21地震救援的消防指战员
侧金盏
以人为本 云南铁路全力应对漾濞6.4级地震
河底
丝瓜花开
漾濞书协作品选
我与漾濞
美丽的金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