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速刺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研究

2021-11-08吴海生黄炜婷沈卫东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抽动症多发性盐酸

吴海生,黄炜婷,沈卫东△

(1.上海市曙光医院,上海 200120;2.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上海 201399)

多发性抽动症为儿童期常见复杂性神经精神疾病,西医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以药物为主,盐酸硫必利片为其首选,作为苯酰胺类抗精神病药,其可对患儿产生安定、镇静作用,但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大、易产生耐药性等不足,不易被患儿及其家属所接受[1]。据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中医“慢惊风”“筋惕肉瞤”“抽搐”“瘛疭”等范畴,病位在五脏,主要是肝脾肾,主要病理因素为虚、风、热和痰,风痰胶结、肝风亢动为其主要病机,故治疗应熄风止动、豁痰解郁[2]。近年来,中医针刺逐渐被应用到抽动障碍的治疗中,有快速便捷、无不良反应等优点;“速刺法”则是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快速刺透表皮,可减轻进针所引起的疼痛[3]。风池、太冲、中脘、足三里、百会、三阴交、内关和神门等穴位为传统且重要的治疗眩晕、偏头痛等的常用穴位,但目前临床关于速刺法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作用效果尚未完全明确[4]。故设立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分析速刺法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98例2019年5月—2020年3月于上海市中医院、上海曙光医院儿科和针灸科就诊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速刺组、盐酸硫必利片组,各49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审核通过。速刺组:男性25例,女性24例;病程1~5年,平均病程(2.37±0.41)年;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45±2.33)岁;病情严重程度[5]:轻度20例,中度29例。盐酸硫必利片组:男性26例,女性23例;病程1~5年,平均病程(2.31±0.43)年;年龄5~11岁,平均年龄(8.17±2.24)岁;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8例,中度31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6]中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相关诊断,既往存在不同程度惊吓史,出现1种及以上发声抽动、多种运动抽动,两者同时或先后出现,病程超过1年,症状强度在数周或数月内有变化,且1年中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临床检查可见颈部发紧不舒、舌质偏红和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

1.2.2 中医辨证标准 符合《实用中医儿科学》[7]中阴虚生风、痰热内扰证相关辨证标准,主症为发声抽动(喉中不自主发出怪叫、异声等),运动抽动(突然产生不随意、不自主、快速的反复眨眼、腹部抽动、耸鼻、噘嘴和步态异常等);次症为烦躁易怒、精神倦怠、纳差、睡时露睛、夜卧不安、大便不调和形瘦性急等,舌苔、脉象为舌淡红、苔腻或白、脉弦细无力;出现1项主症、2项次症,并与舌苔、脉象结合即可辨证。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5~12岁,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就诊2周前停服抗精神失常类药物及其他中西药物者;③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脑损伤和植物神经异常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者;④无小儿舞蹈症、癫痫等器质性疾病者。

1.4 排除标准

①伴先天性疾病或营养不良者;②对本研究所用药物、疗法不耐受或过敏体质患儿;③伴恶性肿瘤、贫血、内分泌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他影响患儿机体功能的疾病患儿;④短暂性抽动障碍、重度抽动症者;⑤其他原因引起的椎体外系疾病者等。

1.5 脱落标准

①纳入后未按规定用药、复查和记录者;②疗程中自行服用其他药物者;③患儿/监护人不愿继续进行临床试验,疗程中自行退出者;④试验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不宜继续接受治疗或改用其他疗法者等。

1.6 治疗方法

1.6.1 盐酸硫必利片组 接受盐酸硫必利片(武汉五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2731,0.1 g)治疗,5~10 mg/(kg·d),分2次口服,治疗1个月。

1.6.2 速刺组 接受速刺法治疗,取风池、太冲、中脘、足三里、百会、三阴交、内关和神门穴,常规消毒,用0.25 mm×25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华佗牌,苏食药监械生产许可20010020号),以“飞针法”(持针-旋转-腕力-手散开)向鼻尖方向斜刺入风池穴,进针深度约为16.6 cm,后以平补平泻手法快速提插捻转10次,迅速出针;其余穴位中体针采用直刺,头面针采用斜刺方法(与头皮呈15 °~30 °角将针刺入头皮下),均刺入15~20 mm,其中太冲用泻法,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百会穴不提插、只捻转,余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1次/d,治疗1个月。

1.7 观察指标

1.7.1 临床疗效 治疗1个月后,据《儿童多动症临床治疗学》[8]、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分[9]可将两组疗效分为临床控制(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分减少高于90%,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分减少>60%,<9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分减少>30%,<60%,临床症状好转),无效(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分减少<30%,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2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据《中医儿科学》[10]评估两组中医证候变化情况,包括主症:发声抽动、运动抽动,次症:烦躁易怒、精神倦怠和纳差,据严重程度可计0、2、4和6分,得分越高病情越严重。

1.7.3 抽动情况 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以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11]评分评估两组抽动情况,包括抽动发生的强度、次数和频度,据严重程度以0~5级评分法进行评估,得分越高整体抽动症状越严重。

1.7.4 安全性 治疗期间,记录两组嗜睡、乏力、口干、便秘、头晕和恶心等的发生情况。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个月后,速刺组总有效率为89.80%(44/49),高于盐酸硫必利片组的73.47%(36/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发声抽动、运动抽动、烦躁易怒、精神倦怠和纳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发声抽动、运动抽动、烦躁易怒、精神倦怠和纳差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速刺组低于盐酸硫必利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3 两组抽动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抽动发生的强度、次数和频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抽动发生的强度、次数和频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速刺组低于盐酸硫必利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抽动情况比较

2.4 两组安全性比较

治疗期间,速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3/49),低于盐酸硫必利片组的20.41%(1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安全性比较 [例(%)]

3 讨论

多发性抽动症患病率可达0.05%~3%,主要表现为躯体多部位肌群呈快速多变、难以控制、无节律和反复发生的抽动,临床上呈慢性、波动性和反复性,病势缠绵,严重影响患儿成长、学习、心理健康及家庭成员的工作、生活等[12]。西医常用抗精神病药盐酸硫必利片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可抑制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功能亢进、拮抗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运动障碍而产生安定、镇静作用,但容易引发嗜睡、头晕、乏力和消化道不良反应等,安全性较低[13]。

中医学[14-15]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机关键为少阳枢机不利,脏腑阴阳失调,其发生发展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不畅和感受外邪侵袭等密切相关,《证治准绳》载:“水生肝木……木克脾土……瘛疭渐生,其瘛疭症状”,先天禀赋不足可致肾水不足以涵养肝木,使得肝阳亢动,患儿急躁易怒;饮食失节、情志不畅则可致肝气郁滞,久则化火生风,使得肝阳亢于上而发抽动;此外,小儿多肺脏娇嫩,“心常有余”“脾常不足”,易受内外之干扰,使得水湿停聚化而为痰,痰湿阻络,气血不行,可致脑神失用;且痰郁日久可化火生风,发而为抽动、不自主动作等。故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应标本兼治,抑木扶土、平肝熄风和止痉通络。《灵枢·九针十二原》载:“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速刺法又称快针刺法,针刺特点为急进缓出不留针,属泻法,有方便快捷、少痛无痛的特点,可使邪随针出,达到疏通经络使脉道通利的功效。风池穴为本研究治疗要穴,属于阳维脉、阳跷脉及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的交会穴,为风邪蓄积之所,以“飞针法”向鼻尖方向斜刺入风池穴,可经皮部-孙脉-络脉-经脉的系统作用,有效激发经气、调节脏腑气血,发挥疏肝利胆、通利血脉、熄风潜阳、祛邪通络、醒脑宁志和开窍益髓之效。此外,速刺太冲、三阴交穴可镇静安神、滋阴潜阳和平肝息风;速刺中脘可健脾燥湿、行气化痰;速刺中脘、足三里和百会可安神镇静、醒脑开窍;速刺内关、神门可补益脑髓以宁神;速刺诸穴共奏镇静安神、通阳疏筋之功,进而缓解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性格偏执、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16-17]。此外,余平波等[18]研究指出,速刺法治疗多发性抽动症可有效改善患儿大脑血液循环,修复脑细胞。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后,速刺组总有效率高于盐酸硫必利片组,发声抽动、运动抽动、烦躁易怒、精神倦怠、纳差及抽动发生的强度、次数和频度评分均低于盐酸硫必利片组,进一步说明速刺法可有效改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临床症状,控制抽动发生的强度、次数和频度,疗效显著。

本研究还发现,治疗期间,速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盐酸硫必利片组,提示相较于西药治疗,速刺法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为“速刺法”中补泻手法有高频率、低幅度的特点,可短时间内促使“得气”,可避免局部痉挛、疼痛等不良事件的产生,同时有效调节脏腑气血以及功能,有助于减少口干、便秘和恶心等的发生[19]。此外,“速刺法”针刺刺激主要经Ⅰ、Ⅱ类纤维进行传递,非Ⅲ类、C类纤维,可减轻进针所引起的疼痛,有效缓解患儿的恐惧心理及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经过1个月治疗,可巩固疗效,有效控制临床症状[20]。

综上,速刺法可有效改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临床症状,控制抽动发生的强度、次数和频度,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对比研究。

猜你喜欢

抽动症多发性盐酸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盐酸泄漏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马丙祥教授辨证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
正确认识多发性硬化症
合成盐酸芬戈莫德的工艺改进
盐酸安非他酮和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从痰、风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平肝熄风止动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