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以竞赛为载体促进医学生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路径分析

2021-11-08任晓旭王冠周扬李鹏辉林岩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0期
关键词:医学生竞赛课程思政

任晓旭,王冠,周扬,李鹏辉,林岩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0 引言

医学院校培养目标不仅是医术精湛的医务工作者,更侧重医学生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培养。十九大报告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近几年,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培育主要通过舆论宣传、教育引导等途径,在新时期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培育,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铸魂工程”,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战略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需要真正的落地生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懈努力、持之以恒。

当今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调研,揭示一直来都是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或强调“大思政”。但是“大思政”大多也只是指学工处、团委、社团、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学的相互配合与相互呼应,忽视了大学主要专业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引导,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在价值观教育上“两张皮”的现象,这种二元分离的状况,使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急需改变这种现况。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将专业课教学教育中渗透价值观的引领,真正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力度,“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在大学里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成为医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为。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学院校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课程思政”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剖析

“课程思政”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指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充分挖掘和发挥各门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将课程教学从单一的专业维度,拓展至人文、素养、德育等多维度,力避生硬说教,在专业课程中实现对思政教育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从而形成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之间的鸿沟。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树立教师传播知识的同时要传播思想和真理,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各学科间所蕴含的价值引领和道德关怀,统筹协调各学科间的价值引领,形成课程育人的合力,达到各学科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圈层效应”。

“课程思政”实现思政教育与课程的有机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契合点”。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需要“课程思政”为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课程思政”内容的首要选择。在多元价值交织、渗透甚至冲突的今天,高校的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互相脱节,“以赛促教,增进实效”多元化竞赛,思政教育内容融入理论、实践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构建个性化课程结构,激发学生自愿学习和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形成协同效应。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学生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被医学生普遍接受、深刻理解和切实践行,从医学生生活点滴中寻找到其落地生根的土壤,让医学生在日常言行举止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对医学生的社会价值观的需求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

图1 医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的需求方式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开展论述分析,包含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医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的需求方式,结果说明:理论学习仍是基础需求、实践活动和互动性教学方式需求较高、个体咨询也被需要。因此发挥实践类竞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教学方式可采取理论实践结合、增强团体互动、推进个体咨询。

当今的传统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教师一味重视理论教学,导致整个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难以切实发挥教育工作的应有作用。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通过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高校思政教育发展趋势逐渐实际化和多样化,并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医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特点,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身心健康水平,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符合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才。医学生培养目标应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高尚医德、为人民服务精神,实践教学的融入,把握医学生和医学教育特点,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促进个人职业发展及前途规划,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学教育人才的需要。

2 竞赛驱动下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实践探索

医学教学竞赛对促进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教学竞赛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提高,参赛前整理查询相关的医学理论知识,医学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对医学实践案例进行熟知,熟悉学科最前沿的新知识,扩充最前科研成果,融合新旧知识点,有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习到最全面的知识,做好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任务。第二,教学竞赛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分享交流的平台,参赛学生自于各学院,其专业不同、学科不同,覆盖面较广,取长补短。第三,教学竞赛在实践中锻炼自我,培养建立正确价值观念,促进团队合作意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背景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把各门医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第二课堂,充分发挥竞赛的辐射,延续第一课堂,在提高学生素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主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长足发展。通过竞赛活动,不仅提供了师生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加深了学院师生对“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内涵的理解,推动了医学院校教学水平与育人工作不断提升,从理论到实践,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践求真知,凝聚正能量,传播主流价值,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影像力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结合医师职业道德要求,要增强医学生的培育的时效性,从而真正将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融入到知识学习。

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核心价值观也成为他们的基本遵循,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当前医学生是未来医学领域的主力军,通过生活化的培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领悟医师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医学生敢于担当,奋发有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

猜你喜欢

医学生竞赛课程思政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