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血细胞参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的预测价值分析

2021-11-08向代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0期
关键词:血细胞粒细胞贫血

向代成

(湖北省洪湖市疾病控制中心,湖北 洪湖 430022)

0 引言

近一半糖尿病患者将出现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致盲的主要原因,大量DR导致失明的患者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从而预防失明的发生[2,3]。

视网膜炎症在DR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会导致糖尿病视网膜持续慢性炎症,从而导致白细胞活化、粘附到血管内皮细胞和渗出到视网膜组织中[4-6]。贫血常在糖尿病病人中出现,较多的证据表明贫血与糖尿病相关的器官损害有关。贫血会引起视网膜缺氧,故贫血的发生也被可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7,8]。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细胞参数及其参数比值水平与成人DR患者之间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治糖尿病视网膜病提供实验室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18年1月至6月至2021年1月在湖北洪湖市中医院收集包括正常组31例,男性14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8.56±11.58)岁;糖尿病组24例,男性11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0.29±14.98)岁;糖尿病视网膜病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2.8±9.9)岁。三组资料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患者患有高血压、任何急性炎症、感染、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肝病或心脏病、糖尿病的任何微血管并发症(DR除外)、冠状动脉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或炎症性肠病除外。本研究得到了湖北洪湖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受试者都接受了立体眼底摄影,进行DR诊断。DR按国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标准进行评价疾病严重程度量表[9]。糖尿病是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标准诊断的要求进行诊断[10]。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三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参数,红细胞参数,及血小板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外周血细胞参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中的诊断价值。

1.3 检测参数

所有患者在抽血检测前一天晚上8点后禁止进食,次日清晨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SYSMEX XN 2000 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对患者血常规进行检测,白细胞参数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eu%)、淋巴细胞百分数(Lym%)、单核百分数(Mon%)、嗜酸粒百分数(Eos%)、嗜碱粒百分数(Bas%)、中性粒绝对值、淋巴绝对值、单核绝对值、嗜酸粒绝对值、嗜碱粒绝对值。红细胞参数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计算参数包括粒淋比(NLR)、粒单比(NMR)、单淋比(MLR)、板淋比(PLR)、板单比(PMR)、板粒比(PNR),分别计算为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率。所有样本一式两份,平均值用于统计分析。

1.4 统计分析

通过Kolmogorov-Smirnov进行正态性分布检验。连续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学生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进行比较分析。logistic回归用来分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相关的血细胞参数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血细胞参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的诊断性能。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基本资料比较

三组资料的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患者组与对照组血细胞参数单因素分析

比较三组资料,发现在淋巴细胞百分数、单核细胞百分数、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数、粒淋比、单淋比、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血小板分布宽度等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糖尿病视网膜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糖尿病患者是否有视网膜病变发生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血细胞参数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百分数(Lym%)、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数(Bas%)、单淋比(MLR)、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为9.257,13.041,5.537,5.802,5.191,6.607,P值<0.05)。结果见表1。

表1 糖尿病视网膜病血细胞参数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tic回归分析

2.4 ROC曲线分析

用ROC曲线分析淋巴细胞百分数(Lym%)、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数(Bas%)、单淋比(MLR)、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数预测糖尿病视网病的发生,曲线下面积为0.27-0.792,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特异性为30%-94%,预测灵敏度为13%-67%。见表2。

表2 外周血细胞参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的诊断性能

3 讨论

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与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相关。本研究分析了血细胞参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DR)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淋巴细胞百分数下降可能是DR发生的危险因数,提示DR患者存在炎症的状况,同时,本研究数据表明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数增加也可能是DR发生的危险因数,碱性粒细胞百分数增加提示机体存在炎症反应。本研究数据表明单淋比(MLR)在DR患者中呈增加趋势,单核细胞被认为是炎症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中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患者相比,DR患者的MLR明显升高,显示MLR与DR发生有一定联系。

慢性炎症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多种全身和局部(玻璃体和房水)炎症有关(液体)炎症因子,它们可能参与微血管病和炎症的发生和发展。Woo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DR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作用。然而,在Ciray等人的一项研究中,没有发现NLR与DR的发病机制有关。本报道未能证实NL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相关性。本研究发现红细胞参数在研究人群中出现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HCT显示了对DR较好的诊断性能,当HCT的Cut-off值为0.39时,其曲线下面积为0.794,HCT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特异性为67%,预测灵敏度为73%。红细胞贫血参数在DR的诊断中有较好的诊断性能,说明贫血对于DR的发生发展机制有一定关联性。关于贫血与DR的发生可能与贫血导致组织缺氧在关,视网膜缺氧会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合成,会增加血管通透性和视网膜渗出物。贫血导致的氧输送减少可能导致氧化应激增加,导致视网膜抗氧化防御功能减少和氧自由基生成增加,从而导致DR发生。

本研究表明外周血细胞参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血细胞分类和红细胞贫血参数是易得的常规检查参数,对监测DR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血细胞粒细胞贫血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中小学生贫血原因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