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 对比研究

2021-11-08梁佳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0期
关键词:库巴缬沙坦心功能

梁佳会

(扬州洪泉医院,江苏 江都 225200)

0 引言

在临床中,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而言,其是因为各个心脏结构出现功能异常所引发的,这类患者大多都会出现体循环、肺循环淤血有关的表现与症状[1]。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疾病所处的终末阶段,所以,其使得许多心脑血管性疾病的总死亡率均较高。近几年,对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来说,其均是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新兴方法,在应用这类药物后,其发生死亡的机率有所降低,但是,5年的总病死率依旧较高[2]。在临床中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了更多的分析与研究后,使得许多新兴药物也应时而生,比如,沙库巴曲缬沙坦,这一药物较之于依那普利,能够降低心血管性疾病的总病死率,且其还可以促进患者各项日常活动所具有的局限性最大程度地获得改善。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取代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以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3]。本研究特选取本院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析并研究不同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选取50例,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收并对其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共16例患者)、组二(共16例患者)、组三(共18例患者)。组一:男9例,女7例;年龄:57岁-84岁,平均(70.94±11.20)岁。组二:男10例,女6例;年龄:58岁-83岁,平均(70.41±12.00)岁。组三:男11例,女7例;年龄:59岁-82岁,平均(70.97±10.37)岁。此项研究已经获得我院伦理委会授权,且在3组的病例资料比较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对比可行。

1.2 方法

在进行治疗以前,需要对3组的疾病史进行采集,并对其进行各项身体检测,记录下身高、饮酒史、高血压疾病史、性别、高血压疾病史、年龄、冠心病疾病史等,并算出其体质量指数(BMI)。对全部患者都施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组一共50mg,组二共100mg,组三共200mg;每一天两次,进行口服。对3组都需要进行共12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第12周后,对3组所得的各项心功能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共包括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借助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对NT-proBNP进行检测;应用多普勒彩色心脏超声仪(飞利浦,型号即为IE33)对LVEF、LVEDD进行检测。

治疗第12周后,对3组所得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进行分析、研究,共包括了低血压、高钾血症、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1.4 数据分析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心功能指标

治疗前,对比3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第4周后,对比3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比组一、组二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后,对比3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P<0.05,对比组一、组二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项心功能指标(±s)

表1 各项心功能指标(±s)

组别 例数 NT-proBNP(ng/mL) LVEF(%)治疗前 治疗第4周 治疗第12 治疗前 治疗第4周后 治疗第12周后组一 16 9144.22±24.03 7655.22±17.69 5123.40±16.47 34.42±2.98 36.29±2.88 37.81±2.98组二 16 9366.88±17.79 7152.43±19.35 4031.74±19.53 34.17±2.88 36.74±3.80 40.11±2.54组三 18 8810.24±19.76 5561.49±20.83 2873.32±21.08 35.93±2.46 38.99±2.09 41.28±2.90续表1组别 例数 LVEDD(mm)治疗前 治疗第4周后 治疗第12周后组一 16 62.33±3.98 61.56±2.95 60.57±2.87组二 16 61.11±3.77 60.34±2.68 58.88±2.38组三 18 60.19±3.28 60.47±2.21 56.60±2.17

2.2 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治疗第12周后,作对比,发现组三的低血压发生率较组一、组二显著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3组的高钾血症发生率、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在临床中,慢性心力衰竭的总发生率较高,且其5年的总病死率也较高。因为许多并发症,加之缺少心脏供体,使得药物变成了临床中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十分关键的方法[4]。慢性心力衰竭大多都是因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交感神经系统(SNS)出现长期激活,使得器官中的血液灌注不够,在各个心脏结构发生重塑后,左室射血功能会被影响,最后,使得心力衰竭出现进展。在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后,其心脏中的充盈压力有所升高,会释放出更多的心房利钠肽(ANP),减少心脏负荷,因为机体中具有脑啡肽酶,使得部分肽类会发生降解[5]。对于脑啡肽酶抑制剂(NEPI)而言,其能够降低ANP所发生的降解,还可以降低缓激肽、内皮素等许多肽类所发生的降解,让体液逐步潴留至各个组织间的间隙,体循环、肺循环淤血有所加重。因此,对RAAS、脑啡肽酶(NEP)进行抑制,是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新兴方向。

对于沙库巴曲缬沙坦而言,其是参照1∶1的总浓度,把RAAS抑制剂、NEPI进行结合所获得的盐复合物,其本身具有双向调节的靶点。RAAS抑制剂即为缬沙坦,其是ARB,ARB能够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间彼此结合进行拮抗,让神经内分泌无法被激活,不会释放出更多的缓激肽,还可以促进血管得到扩张;NEPI即为沙库巴曲,其能够对利钠肽所发生的降解进行抑制,控制好血压,保护好各项心功能。两者间彼此结合,能够促进心室重构得到逆转,具有更为理想的效果。

对于BNP、NT-proBNP而言,其能够对心功能、心肌损害总体的程度进行评估。BNP能够全方位地反映出药物代谢、心功能,在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期间,会使得内源性利钠肽有所上升,对BNP进行检测会带来相应的影响;对于NTproBNP而言,其不会被沙库巴曲缬沙坦所影响,具有更久的半衰期,能够对预后进行评估,所以,其是对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评估十分关键的指标[6]。在本次研究中,组三的NT-proBNP较组一、组二的降低幅度显著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200mg的沙库巴曲缬沙坦具有更为理想的效果。对于LVEF而言,其是心力衰竭患者十分关键的独立危险要素。对于LVEDD来说,其能够对心脏大小进行直接量化,在心力衰竭逐步出现进展后,其与心功能间体现出负向的关系,能够间接性地反映出心力衰竭所出现的进展[7]。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第4周后、治疗第12周后,组三的LVEF改善较组一、组二显著更高,P<0.05;治疗第4周后,对比3组的LVEDD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后,组三较组一、组二显著更优,P<0.05。由此证明,需要持续性地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是十分安全的,较之于依那普利来说,其较少会引发高钾血症、肾功能恶化,且不会提升发生血管性水肿的机率,但是,其较易引发低血压[8]。在本次研究中,组三的低血压的总发生率较组一、组二显著更高,P<0.05,这极有可能是因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双重扩血管,对此,医师在应用200mg的沙库巴曲缬沙坦期间,需要随时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工作中应用200mg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更优,但是,这一总剂量更易引发低血压,医师对此需要十分重视。

猜你喜欢

库巴缬沙坦心功能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芥末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