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后乳腺癌手术与传统乳腺癌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 的疗效及价值体会

2021-11-08汪星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0期
关键词:乳腺癌资料疼痛

汪星星

(潜江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潜江 433100)

0 引言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群体中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经研究资料证实于全球范围内,发生乳腺癌的女性群体数量可以达到120万人之多,其中因乳腺癌死亡者共计50万人[1]。乳腺癌多发于绝经期前后以及更年期女性中,研究数据证实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生概率呈现为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且趋于年轻化,对于女性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威胁[2]。目前针对乳腺癌在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措施,以期保证患者乳房功能处于正常状态,在传统乳腺癌手术期间,因手术结束以后的并发症风险性比较高,复发率较高,术后恢复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发展,在乳腺癌手术治疗期间开始广泛应用改良后乳腺癌手术[3]。本文为分析探究乳腺癌治疗期间传统乳腺癌手术以及改良后乳腺癌手术的应用价值,展开深入研究,现将具体研究内容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患者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纳选对象共计45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本次对照研究分组方式,将选取患者分别纳入于对照组(n=22)、观察组(n=23),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汇总如下:对照组年龄最小值为37岁,最大值为59岁,平均(48.11±2.42)岁,其中Ⅰ期8例,Ⅱ期7例,Ⅲ期7例;观察组年龄最小值为36岁,最大值为59岁,平均(47.86±2.64)岁,其中Ⅰ期10例,Ⅱ期7例,Ⅲ期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分期等临床资料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纳选对象均确诊为乳腺癌;纳选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且无手术禁忌证;入院后未见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正常、意识状态清晰,治疗期间沟通、交流无障碍;病历资料、随访资料完全;患者以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予以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病情发展至晚期者;伴随发生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心、肝、肾脏器功能障碍;预计生存时间不足三个月者;患有其他类型肿瘤者;具有精神类疾病或者认知功能障碍者;研究期间不能积极配合;临床资料缺失、研究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本次研究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乳腺癌手术治疗,手术部位皮肤组织使用稀释以后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浸润,全部切除患病乳腺以及周围胸小肌、胸大肌,对于腋窝以及锁骨下存在的淋巴结、脂肪、淋巴组织以及周围组织彻底切除[4]。

观察组于术中应用改良后乳腺癌手术治疗,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措施前依照患者病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均给予全身麻醉,帮助其调整为仰卧位,依照肿瘤位置、乳房大小进行纵梭形、横月牙形手术切口的设定,选择距离肿瘤边缘的3cm位置处切开皮肤组织,然后实施电刀游离皮瓣,在皮瓣下保留厚度为0.5cm的厚脂肪层,然后使用刀片进行乳晕以及乳头游离,避免发生灼伤。然后横向切取乳头乳晕下的切线组织,将其迅速冰冻以后展开病理检查,密切关注患者肿瘤浸润情况。对于存在浸润现象的患者还需要放弃保留乳头乳晕术,对于无浸润状况的患者选择落实保留乳头乳晕手术,保留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肩胛下血管、肋间臂神经,将乳头以外的肉眼可见乳腺组织、腋窝淋巴结以及胸肌筋膜清扫,避免对于其他胸肌神经以及血管产生损伤,然后进行锁骨下静脉下缘解剖,将腋窝淋巴结清除,然后放置引流管,切口缝合[5]。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情况、住院治疗时间以及术后引流时间,此外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下积液、淋巴水肿、皮瓣坏死等症状。借助于VAS(疼痛模拟评估量表)评分进行患者疼痛程度分析评估,评估范围于0-10分,所得分值和疼痛程度呈现为正相关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评估结果

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情况、住院治疗时间以及术后引流时间等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手术指标对比结果(±s)

表1 手术指标对比结果(±s)

组别 例数 手术操作时间(min) 术中出血情况(mL) 住院治疗时间(d) 术后引流时间(d)观察组 23 76.19±8.39 109.44±15.77 9.65±1.11 8.04±1.79对照组 22 101.44±10.48 135.14±16.24 11.96±2.04 12.76±2.12 t -- 5.942 5.386 4.747 8.083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31.8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4.35%,组间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分析(n,%)

2.3 疼痛评分评估结果

术前,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评分对比结果为P>0.05;手术治疗后,以对照组疼痛评分为参照,观察组疼痛评分所得数值远远较低,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疼痛评分评估量表(±s,分)

表3 疼痛评分评估量表(±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n=23) 6.48±1.41 3.17±1.17 8.664 0.000对照组(n=22) 6.44±1.38 4.59±1.28 4.610 0.000 t 0.096 3.887 -- --P 0.924 0.000 -- --

3 讨论

乳腺癌属于目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大多情况下发生于女性群体中,主要是指乳腺发生癌变以后正常细胞特性丢失,导致细胞之间的连接变得松散,很容易脱落,在癌细胞脱落以后随着淋巴液、血液逐步转移至全身,对于生命安全产生威胁[6]。目前,乳腺癌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一般情况下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群体中发生乳腺癌的可能性更高,高危因素主要是指和乳腺癌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含家族史、乳腺腺体致密等。现阶段乳腺癌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外科疾病也有所进步以及发展,乳腺癌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方式也进行了不断改良[7]。

此次研究结果表示为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指标等对应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组间数值对比差异为P<0.05;术前,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和对照组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疼痛评分所得数值远远较低,对比结果为P<0.05,分析原因如下:传统乳腺癌手术可以将肿瘤完全切除,可以确保临床治疗效果,但是手术操作期间对于患者产生的创伤性较为严重,在手术结束以后并发症风险性比较高,例如淋巴水肿、皮下积液、皮瓣坏死风险性较高,对于乳房完整性无法保证[8]。改良后乳腺癌手术的应用优势主要在于可以保留胸大肌以及胸小肌,保证乳房处于完整状态,手术创伤性比较小,术后并发症风险性可以有效控制,将病灶组织有效根治,可以彻底将癌细胞杀死,同时避免术后复发,相较于传统乳腺癌手术,改良后乳腺癌手术方式可以促进患者尽早恢复,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显著[9]。

综上,于乳腺癌手术期间应用改良后乳腺癌手术取得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性,促进患者术后尽早恢复,值得借鉴推广。

猜你喜欢

乳腺癌资料疼痛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疼痛不简单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