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个时代,你沉浸了吗?

2021-11-08本栏目撰稿陈思静

艺术交流 2021年3期
关键词:达芬奇艺术展梵高

本栏目撰稿本刊记者 陈思静

北京,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借助3D光雕数字技术,通过48台高清投影,将千年历史与敦煌艺术凝缩于一方炫彩夺目的沉浸式空间。

深圳,创世纪·米开朗基罗全球巡展1:1复刻33幅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并融入AR与VR创新科技,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巨作的魅力。

重庆,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通过近1000平方米数字投影面积,以全新视角对经典传世国宝《千里江山图》进行数字化转译、视觉化传达与场景化呈现。

……

纵观这类展览,数字技术、身临其境是其关键词,数字技术是当前这类艺术展重要的技术手段或表现形式,身临其境可以看作是沉浸的效果,两者缺一不可,也是它区别于传统艺术展的根本所在。

在艺术领域,从文艺复兴时期教堂穹顶的宏大壁画,到上世纪80年代由声音、表演等多种元素构成的装置艺术,艺术家对沉浸式体验的追求从来不曾缺席。丹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善于通过视觉营造特殊体验,2003年他在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巨大的涡轮大厅创作了《天气计划》,用灯泡和镜子做成一个类似于太阳的发光体,在雾气的笼罩下,人们仿佛沉浸在太阳初升的空间里;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创作了大量的网状以及圆点覆盖的沉浸式作品,2013年,“草间弥生——我有一个梦”亚洲巡展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开启,展览由绘画类、美陈类、装置类、互动体验类4个部分组成,将沉浸式艺术展览推向了中国。

伴随声音、影像、数字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知体验变得更加丰富,使沉浸式体验变得越来越容易,也越来越逼真,我们以往所说的“让身心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也呈现出不同的样态。

伦敦艺术团体兰登国际创作的大型互动装置作品《雨屋》将下雨的自然现象赋予数字技术——在一个100平方米的昏暗空间内构建了下雨的场景,观众在雨中漫步却不会被淋湿——屋中安装了大量隐形3D摄像头实时监控观众动向,并及时将信息反馈到控制系统,在人到之处就停止下雨,以此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东京teamLab艺术团队利用数字技术为观众编织了一场超现实的梦——瀑布倾盆而下,观众驻足水中,河水从身边绕过;无数光点汇聚成一个绚丽夺目的水晶世界;在花海里穿梭,与蝴蝶共舞,漫步太空,遨游宇宙——这些场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观众、与其他作品互相影响的。

由此可见,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沉浸感,不仅是意识的沉浸,更是身体的沉浸;不是单一的感官沉浸,而是全感官沉浸;不是静止的沉浸,而是基于观众与作品、观众与观众等交互沉浸。

从展示内容来看,目前流行的沉浸式艺术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原创开发作品,以艺术家的思想表达为核心。如teamLab艺术团队出品的一系列展览,致力于探索人类与自然,自身与世界的新关系。创意公司D'strict打造的韩国最大的沉浸式艺术展“ARTE MUSEUM”,用光与声音等元素营造了一个雄伟震撼的氛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太空之外,从而引发对生命本源的思考。

一类是对知名IP的授权改编,是传统展览与科技的结合,通过对艺术名家名作或文物的数字复制,使观者有机会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欣赏到作品,更使那些不可移动的文物“活起来”“走出去”,如“致敬达芬奇”全球光影艺术体验大展、心灵的畅想——梵高艺术沉浸式体验展、创世纪·米开朗基罗全球巡展,以及“宫里过大年”数字沉浸式体验展、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等。心灵的畅想——梵高艺术沉浸式体验展通过超过200幅梵高画作的全息视频影像作品,利用360度全息全景超高清激光投影设备、VR逼真虚拟现实技术,重建梵高内心的艺术世界。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借助常沙娜、鲍营等艺术家重绘的200余幅敦煌壁画作品,通过数字光影技术,骆驼、飞天、藻井、九色鹿、反弹琵琶等敦煌文化元素从壁画中“走出来”。

百多年前,莫奈的《日出·印象》让世人“真正”发现光影;而今,诸多沉浸式艺术展更创造了奇幻的“光影印象”。正如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艺术顾问常沙娜所说:“艺术与科技结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这场数字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实现了娱乐性与艺术性的融合,随着5G技术所带来的VR、AR、MR以及XR等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 沉浸式艺术展势不可当。

“致敬达芬奇”全球光影艺术体验大展杭州站展览现场

“致敬达芬奇”全球光影艺术体验大展杭州站展览现场

“致敬达芬奇”全球光影艺术体验大展杭州站展览现场

户外光影艺术沉浸式体验展“万物共生”·星途

“致敬达芬奇”全球光影艺术体验大展杭州站展览现场

猜你喜欢

达芬奇艺术展梵高
梵高的世界
梵高笔下的秋天
闯入梵高的世界
达芬奇SP手术系统
“爪形手”致达芬奇未画完《蒙娜丽莎》
达芬奇想飞
我就是梵高
信息速递:达芬奇进入我国肝胆外科领域
国际现代艺术展在釜山
艺术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