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2021-11-08汪晓春曹晓庆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咸宁市黄冈市武汉市

汪晓春,曹晓庆

(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2)

0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1].旅游业因其关联度大、涉面广、拉动力强的产业特点,在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武汉城市圈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比如武汉的人文资源和科教资源、咸宁的温泉资源、黄冈的红色旅游资源和黄石市的工业旅游资源等,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均具有独特性.但目前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旅游发展存在产品类型单一、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等问题,城市之间旅游资源整合不足,城市圈的整体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武汉城市圈在全国旅游市场的竞争力仍显不足.

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一直是旅游学研究的热点,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及旅游经济地理方面[2].20世纪末期,国外学者开始将新经济地理学运用到经济分析中,并将空间影响因子数学化引入理论模型,从微观的产业和企业的视角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变化对产业空间布局、经济布局、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程度[3].区位论、核心-边缘理论模型是关于旅游空间结构分析的基础理论.Britton等[4]在对游客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过程中,构建了旅游业核心-边缘理论模型,用以强调在旅游过程中核心旅游点对边缘地区的吸附和支撑.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空间格局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研究.吕群超[5]从武汉城市旅游圈协作发展的4个制约因素着手,认为各城市应联合开发、加强交通建设、统一形象定位和建立统一管理机制.袁露等[6]以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为切入点,依据乡村旅游的内涵及发展现状,构建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研究.熊鹰等[7]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环洞庭湖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环洞庭湖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和条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促进环洞庭湖旅游发展与合作的策略.王新越等[8]以山东省的17地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乡村旅游竞争力主要指标评价体系,诊断乡村旅游发展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本文中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以旅游发展竞争力为研究内容,通过熵权法对武汉城市圈内9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客观地评价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竞争力水平,从整体层面了解武汉城市圈的旅游竞争格局与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各城市影响旅游发展的障碍因子分析,确定制约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最后从整体性角度出发,提出推动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的策略.

1 研究区概况

“武汉城市圈”指以武汉市为核心,辐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共9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见图1.武汉城市圈位于中国中部地区,北邻河南,东靠安徽,南部与江西省和湖南省接壤.“武汉城市圈”总面积57 800 km2,地势较为平坦,平原、丘陵和山地居多,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种多样,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旅游资源类型主要分为地理、生物、遗址遗迹、古建筑和民俗风情等几大类景观.截至2018年,武汉城市圈A级以上景区共计173个,星级酒店数量227个,旅游接待总人数40 411.41万人,旅游收入3 571.2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9.25%.根据2019年中国旅游城市排行榜,在中国大陆主要旅游城市中,武汉市旅游接待人数排在全国第4位,但旅游收入排在全国第8位,说明武汉市旅游吸引游客消费力不足;从全国10大城市圈(群)旅游接待人数看,武汉城市圈旅游接待人数排在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之后,位居第6位,由此可见,武汉城市圈相对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圈(群)旅游吸引力略显不足,整体旅游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图1 武汉城市圈在湖北省的位置

2 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旅游竞争力受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选择一套合理、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中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按照评价指标选取的科学性、整体性和区域性等原则,构建包含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涉及数据来源于《武汉城市圈统计年鉴2018》、《湖北省2018年鉴数据》和相关统计局官方网站整理数据.

2.2 指标标准化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查分析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空间格局上旅游竞争力的差异,数据标准化后能够反映原始数据的差异.本文中选用标准 0~1变换法(极差变换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该方法的原理是把每个属性变换后的最优值为1且最差值为0.

若指标类型为效益型,则令

若指标类型为成本型,则

式中xij为第j个评价对象在第i个评价指标上的数值.

2.3 确定指标权重熵权法是一种在综合考虑各因素提供的信息量的基础上,计算一个综合指标的数学方法.根据各指标传递给决策者的信息量大小确定其权重,对数值有差异的属性参数进行弱化和强化,从而使各类信息得到较全面的反映.某项指标的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大,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大,信息熵越小,从而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权重越大;反之,某项指标的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小,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小,信息熵越大,从而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小,权重越小.可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第i个指标的权重:

(1)

最后,计算各指标的权重Wj:

(2)

2.4 指标分值的计算根据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各指标基础数据及数据标准化结果,根据各指标相对权重和综合权重分别计算出各市县旅游发展各一级指标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计算方法为:

Yij=∑RijWj

(3)

Yij为第i个市县第j个一级指标的竞争力,Rij为第i个市县第j个指标的标准化数值,Wj为第j个指标的相对权重.

Zi=∑YijVj

(4)

Zi为第i个市县旅游发展综合竞争力,Yij为第i个市县第j个一级指标的竞争力,Vj为第j项一级指标的综合权重.

3 结果与分析

3.1 综合竞争力差异分析用以上评价方法对武汉城市圈各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武汉市的旅游发展综合竞争力最高,综合竞争力指标为0.932,咸宁市次之,综合竞争力指标为0.213,处于第三位的是黄冈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为0.200,其他城市综合竞争力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黄石市、孝感市、鄂州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从空间格局看,总体呈现中间高四周低,东部强于西部,见图2.

图2 武汉城市圈旅游综合竞争力空间差异示意图

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差异明显,发展不均衡.总体来看,武汉市的旅游综合竞争力最高,构成城市圈的一极,其他城市的旅游综合竞争力与武汉差距较大.

3.2 空间差异分析总体来看,在旅游资源条件竞争力、社会经济发展竞争力、基础服务设施竞争力、旅游发展水平竞争力4个一级指标中,各市之间差异明显.武汉市旅游资源条件一般,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服务设施水平较高,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有黄鹤楼、樱花等核心旅游资源,旅游吸引力仍然较强,旅游综合发展水平较高.黄冈市和咸宁市旅游资源条件优越,旅游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其他城市各项指标竞争力相对较低.

表2 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竞争力评价结果

3.2.1 旅游资源条件竞争力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载体和现实基础,作为地区旅游竞争力的主要构成,旅游资源的禀赋优劣、协同发展能力高低决定了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和方向[9].旅游资源条件竞争力主要包括资源丰度、品位(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和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总体来看,黄冈市旅游资源条件竞争力最高,其次为咸宁市、武汉市.

黄冈市旅游资源条件竞争力排在第一位,其资源丰度、品位以及生态环境均优于其他城市.黄冈市位于武汉城市圈东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四季光热界限分明.旅游资源单体数量273处,A级以上景区56处,森林覆盖率达到42.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为74.2%,旅游资源禀赋条件优越.黄冈市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是我国重要的红色革命圣地,有丰富的红色革命旅游资源.

处于第二位的咸宁市位于武汉城市圈南侧,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单体数量141处, A级以上景区33处,森林覆盖率达到54.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为79.5%.咸宁市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由于独特的地质资源和丰富的水热资源,咸宁市的温泉旅游业发展突出,尤以太乙温泉、温泉谷、楚天瑶池、三江温泉、碧桂园凤凰温泉最为突出.

处于第三位的是武汉市位于城市圈中心,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充足、光热同季、四季分明.武汉市的旅游资源单体数量高达400处, A级以上景区数量达到45处,森林覆盖率为15.02%.其中,以黄鹤楼、东湖风景区、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和湖北省博物馆最为著名.但是,由于武汉市的工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武汉市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仅为69.86%,为区域最低.

3.2.2 社会经济发展竞争力 社会经济发展竞争力主要包括社会经济(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源(第三产业人员数量、在校大中专学生数).总体来看,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竞争力最高,其次为黄石市、鄂州市.

社会经济发展竞争力水平最高的是武汉市,城市化水平80.0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3 405元,固定资产投资7 871.66亿元,人口密度1 271人/ km2,在校大中专学生数94.88万人,第三产业人员数量305.38万人.武汉市雄厚的物质经济基础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来武汉市就读,从而为第三产业储备了强大的人才力量.

社会经济发展竞争力水平第二位的是黄石市,城市化水平62.8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2 535元,仅次于武汉市.人口密度539人/ km2,在校大中专学生数7.51万人,第三产业人员数量53万人.由此可见,较高的人力资源水平为旅游发展竞争力的提高带来了充足的动力.

位于第三位的鄂州市,城市化水平65.4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9 399元,人口密度672人/ km2.

城市化水平指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产物,发展水平的高低将影响人类文明的进步,由此衍生出旅游城市化现象.旅游城市化理论也揭示了旅游与城市之间的内在、互动关系:旅游催生城市,城市成就旅游;旅游促大城市,城市壮大旅游;旅游提升城市功能,城市功能彰显旅游特色.

3.2.3 基础服务设施竞争力 基础服务设施竞争力主要包括基础设施(高速通达度、高铁通达度、公路路网密度)和服务设施(星级酒店数量).总体来看,城市圈内基础服务设施水平最高的是武汉市,其次为咸宁市、黄冈市.

基础服务设施竞争力水平第一位的是武汉市,高速公路17条,高速铁路9条,公路路网密度195.00 km/ 100 km2,星级酒店共71家.位于第二的咸宁市拥有高速公路3条,星级酒店44家,仅次于武汉市.咸宁市地热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分布较为广泛,适合发展温泉旅游业.同时,配套的酒店服务设施为咸宁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承载力,也是提升整体旅游发展竞争力的关键.位于第三位的黄冈市拥有高速公路5条,星级酒店41家.良好的交通通达度和旅游设施为黄冈市吸引更多的游客,形成城市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

3.2.4 旅游发展水平竞争力 旅游发展水平竞争力主要包括发展规模(旅游接待总人数、国际游客总人数)和发展效益(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总体来看,城市圈内旅游发展水平竞争力最高的是武汉市、咸宁市和黄冈市.

旅游发展水平竞争力排在第一位的是武汉市,旅游接待总人数25 964.00万人,其中国际游客有250.00万人.旅游外汇收入169 300.00万美元,旅游总收入2 698.53亿元,旅游收入占GDP比重20.12%.武汉市作为国际大都市,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因此,提升城市知名度,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形象将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第二名的咸宁市旅游接待总人数5 730.00万人,其中国际游客有3.01万人.旅游外汇收入988.00万美元,旅游总收入292.50亿元,旅游收入占GDP比重23.69%.咸宁市的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较大,在武汉城市圈内较为突出,说明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和经济作用逐步增强,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和社会就业的带动力日益显现.

位于第三名的黄冈市旅游接待总人数3 000.87万人,其中国际游客有0.92万人.旅游外汇收入500.00万美元,旅游总收入200.74亿元,旅游收入占GDP比重10.45%.黄冈市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打造风格鲜明的红色旅游品牌,这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关键因素.

4 制约因素及整体提升策略

4.1 武汉城市圈旅游竞争力制约因素分析

1)旅游资源分布不均.旅游综合竞争力靠前的武汉市、咸宁市、黄冈市拥有众多国家级旅游资源,其中以武汉市长江旅游、咸宁市温泉旅游和黄冈市红色旅游最为著名.而城市圈内的其他城市旅游资源较为匮乏,出现了相对“坍塌”的现象.以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为例,各城市分布如下;武汉市400个,占总数的33%;黄冈市273个,占总数的23%;咸宁市141个,占总数的12%;黄石市140个,占总数的12%;孝感市137个,占总数的11%;鄂州市、仙桃市、潜江市和天门市分别为50、21、20、20个,4个城市旅游资源数量合计仅占城市圈内旅游资源总量的9.23%,旅游资源不足是鄂州、仙桃、潜江等城市旅游发展竞争力弱的首要因素.旅游资源禀赋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客观因素.因此,深入挖掘自然和社会资源,增加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扭转旅游资源分布不均的关键因素.

2)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武汉城市圈行政区域旅游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出现以武汉市“一城独大”的情况.咸宁市、黄冈市、黄石市、孝感市的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但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开发单一,与武汉市的整体旅游实力相差悬殊.旅游发展层级落后的鄂州市、仙桃市、天门市和潜江市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接待能力较弱,旅游发展水平整体低下,出现“后天不良”.旅游基础设施包括酒店、旅游交通及各种文化娱乐、体育、疗养等物质设备,关系到游客的旅游体验、景区游历和美好记忆,是旅游产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保障支撑.

3)缺乏统一规划布局,旅游分工不明确.武汉城市圈内的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旅游规划,但就整个城市圈而言,缺乏统一的旅游规划布局.这使得各城市旅游分工不够明确,旅游产品趋于同质化,在很大程度上对区域整体旅游发展水平的提高造成不良影响,难以形成合力.虽然武汉城市圈有丰富的旅游文化,但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旅游特色不够突出,导致旅游品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缺乏足够的影响力.

4.2 武汉城市圈旅游竞争力整体提升策略

1)坚持文旅融合,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血液,将这种血液注入到旅游业中才能使其焕发出光彩,发展旅游业必须充分挖掘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基于旅游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武汉城市圈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特色,将文化资源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缩小城市之间旅游资源禀赋的差异.

武汉市可以首义文化为背景,将“都市游”作为发展的落脚点,对旅游路线进行合理安排;黄冈市以大别山红色旅游文化为支撑点,打造大别山红色旅游景区,联合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带动全市旅游的整体发展;咸宁市以温泉游为中心,以赤壁三国文化为背景,联合“中国桂花之乡”的特色,形成鄂南旅游风景走廊;黄石市以工业游为主,让游客领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和大冶青铜文化旅游区之美,体验冶炼、服装、酿酒等工业的魅力.

其他几个旅游竞争力水平较低的城市,可结合地域特点和文化习俗,打造旅游品牌.潜江为做大做强旅游品牌,可举办“龙虾节”;鄂州可围绕“三国文化”的主题,推广历史文化旅游区;孝感可以孝文化为依托,打造一泉、两山、三湖风景区,主动融入武汉旅游圈;仙桃以及天门可以利用乡村文化发展农家乐,重点建设农业风光景区.

在开发利用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时,一方面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好文化遗产,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努力提升特色文化的核心价值,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益.

2)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旅游基础设施关系游客的可进入性和旅游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持续性.交通作为旅游系统的重要空间要素,不仅是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的桥梁通道,而且能够实现景区之间的有效连接[10].

旅游交通作为连接客源地市场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纽带,是城市圈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首先,依托国家交通设施布局,提升武汉城市圈对外交通的便利度,充分利用武汉市在全国整体的交通框架中突出的区位优势,形成武汉城市圈对外的发达交通网络.发挥武汉中心城市的作用,加强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的连通.一方面,加强武汉与其他城市的高速公路连接,将武汉至周边城市的车程缩短到1小时以内.另一方面,结合现有铁路的能力,大力发展城际轨道交通.旅游接待能力体现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必须以基础服务设施为中心,以游客为导向,提供相应的人性化优质服务,形成景区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目前,武汉城市圈内较多城市的游客接待能力不足,一些城市的星级酒店数量寥寥无几.星级酒店属于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城市总体规划、地区总体规划中,要合理划定用地类型、用地规模,合理布局商业网点.

3)统筹推进区域合作,强化整体品牌形象.为提升武汉城市圈整体的旅游竞争力,应以规划为引领,树立“一盘棋”思想,编制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统筹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旅游发展,明确各城市旅游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合作发展策略等,充分发挥整体集聚发展效益.各地政府应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发挥财政的经济引导与公共服务能力,协调区域之间、层级之间的关系,加强各部门的交流合作,实现区域合作的共赢.要通过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旅游政务管理系统和智慧旅游客户端,加强区域信息的共享交流,提升区域旅游整体质量和竞争力.要充分发挥荆楚文化和山水资源的优势,创新市场营销策略,树立整体的旅游品牌形象,提升国内国际旅游发展竞争力.

4)整合城市圈现有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坚持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相融合的理念,进一步整合城市圈现有的资源,深入开发旅游产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差异化的旅游体验,见图3.

图3 武汉城市圈精品旅游路线

①红色文化之旅:武汉革命博物馆—黄冈(红安将军县)—孝感(中原军区旧址).该条旅游线路包含三处经典红色旅游景点,从武汉革命博物馆出发,向东经过黄冈市红安将军县,再向西北到达孝感市中原军区旧址.

②三国文化之旅:武汉黄鹤楼—鄂州(吴王古都)—黄冈(东坡赤壁).该条旅游路线计划从武汉黄鹤楼出发,向东经过鄂州市的吴王古都,再到黄冈市的东坡赤壁公园.

③楚文化之旅:孝感(楚王城遗址)—武汉(东湖磨山楚城)—黄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考虑旅游线路的连贯性和通达性,该条旅游路线以孝感市楚王城遗址为起点,经过武汉市东湖磨山楚城,最后到达黄石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④养生美食之旅:咸宁(万豪温泉谷)—武汉(粮道街)—仙桃(梦里水乡景区)—天门市(蒸菜美食街)—潜江(小龙虾美食街).美食养生之旅以水热资源丰富的咸宁市为起点,纵享舒适的万豪温泉谷之后,途径武汉市粮道街、吉庆街、万松园等小吃聚集的美食街,然后辗转到仙桃市,体验富有乡野特色的梦里水乡景区.接着再经过天门市蒸菜美食街感受湖北蒸菜文化,最后到达潜江市小龙虾美食街,收获不一样的舌尖体验.

5 结论和讨论

本文中结合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的研究背景和现状格局,采用熵权法对9个城市旅游发展竞争力进行评价,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武汉市作为城市圈的中心城市,无论旅游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基础服务设施和旅游发展水平,均占据领先位置.由此可见,城市旅游竞争力不是孤立的,而是现实与未来整体竞争力的综合反映,现实的竞争力是基础,潜在的竞争力是动力[10].其中,实力雄厚的中心城市能够为基础服务设施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完善的基础设施又作用于旅游发展水平的提高.

2)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与旅游发展水平存在共生关系.黄冈市与咸宁市分别依托自身的红色旅游资源和温泉旅游资源,赋予当地旅游发展以蓬勃生机.正是这种内在的动力让黄冈市与咸宁市在城市圈内崭露头角,获得旅游综合实力的提高.但是黄冈市与咸宁市的外部经济实力不足,无法弥补基础服务设施的不足,从而导致与武汉市在旅游发展综合竞争力上的差距.

3)除武汉、黄冈和咸宁外,其他城市旅游发展存在明显不足.以黄石和鄂州为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服务设施具有部分优势,但由于旅游资源匮乏,特色不够鲜明,缺乏宣传营销等因素,造成内生动力不足,旅游综合实力较低.而孝感、仙桃、潜江与天门市由于旅游产品单一、经济实力弱、基础服务设施水平落后等多重因素,导致旅游综合实力与武汉市实力相差悬殊.

4)针对武汉城市圈旅游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充分利用武汉城市圈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将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发更加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产品;从旅游交通通达度、酒店接待能力等方面考虑,逐步完善整个城市圈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业的品质,令游客有舒适愉悦的旅游体验感;政府发挥行政职能,做好城市之间的统筹规划协调工作,启动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定位等进行统一规划,形成资源互补、优势共享,提升整体发展效益;扩大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树立整体的旅游形象,提升武汉城市圈旅游的国内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咸宁市黄冈市武汉市
寻找家
大狗黑怕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我的理想
工友艺苑
题黄冈市老干合唱团旅游照
赞黄冈市“校企合作”
黄冈市图书馆连续六年为驻黄海军官兵提供图书服务
二次函数的最值的探究与应用
咸宁市检察机关依法对李春城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