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生有效管理策略探究
2021-11-08李刚
李 刚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红寺镇中心小学,甘肃静宁 743415)
引 言
随着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问题逐渐受到学校的关注。在面对诸多寄宿生管理问题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应深入探究进一步改革措施和策略,进而实现对寄宿生的有效管理。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寄宿生管理问题,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为解决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上学远、上学难问题而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尤其是对一些偏远地区、基础条件不足的农村学校来说,寄宿生管理是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综合农村地区学校的整体情况及寄宿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可知,农村学校寄宿生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首先,学生人数与教职工队伍数量的冲突与矛盾。众所周知,在农村地区的学校中,教职工数量严重不足是影响学校教学质量最关键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社会对农村地区的错误看法,以及农村地区学校员工工资福利待遇的问题,大部分教师不会将在农村学校任职作为自己的职业规划。这就使农村地区无法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来校任职,农村学校教师短缺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在寄宿生管理方面自然也就存在人手短缺的问题[1]。学生多、教师少的严重失衡造成了很多寄宿生管理问题的出现。
其次,学校基础条件不足。一般来说,寄宿制学校需要具备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基础设施,以确保学生健康生活。尤其是对于低龄寄宿生来说,学校需要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但对于部分农村学校来说,由于地区政策、经济等问题,学校基础设施和条件不足,对寄宿生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最后,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规则不完善。学生普遍为青少年,其本身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需要教师关注的问题也很多,而大部分的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作出一定的规定和约束。但是,对于大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来说,其规则制度停留在浅层纪律方面,而没有涉及对学生个人生活的关注。这样一来,对学生生活的关心和关注,教师只能依靠个人的想法与判断,自然也就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除了这些大方面上的问题,农村寄宿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心理状态等也是学校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生有效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寄宿生管理制度
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存在的管理问题,学校要建立健全寄宿生管理制度。从地区教育管理机构的角度来说,其制度的完善主要包括学生数量及学校管理团队建设这两个方面。由于农村学校的教师数量少是最主要的现实问题,地区教育管理机构一方面需要在学生数量上下功夫,限制学校招收的寄宿制学生数量,使学生数量能够与教师数量相匹配,从而保证工作量在管理人员的承受范围内[2]。这样也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寄宿制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要提高农村学校教职工的福利待遇,以此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到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中。只有教师数量不断增多,学校才能容纳更多的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条件。同时,学校要增强对学生寄宿的基础设施供给。
其次,学校管理除要保证基本的教学秩序,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学校领导在深入了解寄宿生的基本情况后,要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来制订管理制度和规划,保证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有序进行。同时,学校应对教师及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保证教师和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使其更好地为寄宿生服务。
(二)加强管理教师队伍整体建设
管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对管理工作的成效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解决农村寄宿学校的管理问题,提升管理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结合农村学校教职人员的现状,学校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针对当前学校内已经处于寄宿生管理岗位的教职工,学校应对其进行理念、素质和能力上的专业培训和强化。具体来说,学校可以针对自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讨论,让教师通过共同交流、讨论寻求更好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办法;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组织教师参与专题培训讲座或课程,使其通过系统化的学习,提升专业管理能力;可以借助网络与其他寄宿制学校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以此提升教师队伍的管理能力。
其次,提高学校招收相关教师和人员的相关要求。由于寄宿学生的管理问题是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在招聘和选择教师时应有意识地向这一方向倾斜,并且在考核的过程中加入本校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据此考查教师是否具备专业管理能力,以实现校内管理教师专业能力的整体提升。在教师能力得以提升的情况下,寄宿生管理的一些问题自然能够迎刃而解。
(三)关注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
对于大部分寄宿学校而言,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及正常的教学生活是学校管理的主要职责,却忽视了学生心理状况、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教育情况。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寄宿制学校中,由于学校的现实条件,教师和管理人员在工作量超负荷的情况下更是无法实现对学生更深层次的关心和帮助。因此,在学校基础条件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应向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综合发展方面有所倾斜。
首先,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和每位学生进行不定期的、一对一的交流对话,以此了解学生在日常寄宿生活中是否存在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并且通过对话或其他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的师生交流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避免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出现。
其次,在宿舍或班级内,教师和管理人员可以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活动。在班级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线上主题课,或者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板报比赛等。宿舍管理人员可以开展文明宿舍、友爱宿舍等评比活动,以促进宿舍学生的友好相处。在宿舍生活和谐的情况下,寄宿生的大部分心理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最后,教师和管理人员也可以尽可能地与家长进行定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避免因为家庭问题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结 语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学体制改革及学生的家庭状况,大部分农村学校属于寄宿制学校。在管理寄宿生的过程中,学校本身的条件及学生、教师的问题造成了一些管理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整体的教学秩序,还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是实现寄宿生有效管理的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