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截干在杨树造林上的应用研究

2021-11-07王国春

防护林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长量成活率

王国春

摘 要 以杨树良种渤丰3号杨为试验材料,设置1.2、1.4和1.6 m等3种截干高度处理,以整株为对照,开展了杨树造林试验,调查了4个处理的成活率、树高、胸径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渤丰3号杨1年生苗以1.4 m的截干高度造林,成活率、树高和胸径量最大。

关键词 渤丰3号杨;截干造林;成活率;生长量

中图分类号:S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5.001

杨树是速生树种,具有生长快,成材早,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等特点,为我国主要造林树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木材的需求越来越大,杨木工业用材的需求量增大,市场上杨木供不应求[1]。现阶段,杨树造林有很多造林方式,如:整株造林、根桩苗造林和截干造林等,截干造林就是截去部分苗干的造林方法,截干造林一般选择在春季进行[2]。截干造林对苗木要求较高,苗木最好选用1年生的合格苗,苗木地径大于3.5 cm,截干时切口成平面;同时要切除苗干全部侧枝,苗木截干后,要在水池中浸泡24 h增加苗干含水量,为了截干苗保湿,防止蒸发,可用乳胶漆涂抹截干切口部位,造林前应迅速运到造林地,进行栽植。本文研究了不同截干高度对造林苗的成活率、树高、胸径等影响,从而选择最佳造林截干高度[3]。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锦州市凌海市大凌河林场,地理坐标40°48′—41°26′ N,120°42′—121°45′ E,土地总面积2 495 km2。大凌河林场地处北温带,属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8.7 ℃,年降水量550~620 mm,无霜期160~180 d;土壤类型为沙土壤土,有机质含量0.3%~2.1%,全钾2.3%,全磷0.3%~0.6%,地下水位4.5~5 m,pH7.2~8.7,適合杨树生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1年生渤丰3号杨,渤丰3号杨(Populus×euramericana ‘Bofeng3’)属欧美杨,具有典型的欧美杨形态特征,树干通直,窄冠,速生、抗寒抗病虫性强,适宜辽西地区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广,微酸、微碱的土壤均能种植[4]。该品种于2014年获得国家林业局新品种授权;2016年12月通过辽宁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林木良种,为我国东北西南部环渤海地区杨树优良纸浆材新品种。

2.2 试验设计

试验选用四种截干高度,两次重复,即整株-CK为对照、A1-1.2 m、A2-1.4 m、A3-1.6 m4个处理,造林株行距为4 m×6 m,每个处理30株,每个重复120株。

2.3 试验方法

于2019年3月造林,5月对4个处理的造林苗进行成活率调查,2019年11月和2020年11月两次调查树高和胸径值。

2.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Excel2003绘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截干造林对成活率的影响

采取全株调查方式,记录死亡株数和成活株数,计算成活率[5],详见表1。

由表1可见,每个处理240株,A1、A2、A3成活率均比对照高,其中:A1成活212株与对照相比成活率提高了27.5%,A2成活235株与对照相比成活率提高了40.5%,A3成活198株与对照相比成活率提高了18.8%。在4个处理中A2与对照相比成活率提高最大,方差分析差异显著(P<0.05)。

3.2 截干造林对树高的影响

由图1分析得知:造林后第1年生长季末调查,其中,A1与CK相比提高12.6%,A2与CK相比提高28%,A3与对照相比提高了8.7%。造林后第二年生长季末调查,A1与CK相比提高14.7%,A2与CK相比提高24.7%,A3与对照相比提高了9.1%。

3.3 杨树截干造林对胸径的影响

由图2分析得知:造林后第1年生长季末调查,A1与CK相比提高15.5%,A2与CK相比提高33.3%,A3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2%。造林后第二年生长季末调查,A1与CK相比提高12.1%,A2与CK相比提高18.2%,A3与对照相比提高了7.6%。

4 结论与讨论

造林时对苗木进行截干处理可以起到减少苗木失水的作用,对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有一定效果。春季或秋季造林时气温变化引发地温波动致使根系活动迟缓,扰乱苗木地上地下两部分的生理协调性,造林时不进行截干处理从而使造林苗吸收水分不足,而苗干蒸发失水速度较快,致使根部水分缺失,截干能够避免外部环境负面影响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本试验以渤丰3号杨为试验对象,开展了截干造林试验,截干高度分别为1.2、1.4和1.6 m和不截干4个处理,造林后通过成活率、树高生长量、胸径生长量调查统计分析得知:四个不同处理中的截干高度为1.4 m的成活率、树高生长量和胸径生长量均高于处理A1、A3和CK,综合优选A2为最佳造林苗截干高度。

参考文献:

[1] 王宏伟.浅谈提高造林技术的综合措施[J].山西林业,2019(S1):19-20

[2] 庞忠义.杨树截干造林追施氮肥对地径和苗高生长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8(4):49-50

[3] 李上前.檫木截干造林存活率与生长研究[J].绿色科技,2020(21):95-96,99

[4] 柯福超.营林生产中抗旱造林技术与实施路径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9):223

[5] 苟惠荣,陶洁,张明华,等.刺梨截干造林技术初探[J].林业科技通讯,2018(11):75-76

猜你喜欢

生长量成活率
包扎方式对核桃枝接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
不同栽植模式对花椒成活率的影响
青蛤苗种繁育技术及不同盐度对青蛤发育各阶段的影响
白栎次生幼龄林除萌留壮后一年间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不同育苗密度对无患子苗期生长的影响
不同无土栽培方式对上海青生长量的影响
TCP植物蒸腾抑制剂
不同扦插处理对爬地柏成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