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识图主导、内外混合教学”的课程建设模式初探
2021-11-07李科何立志郑巧玲
李科 何立志 郑巧玲
摘 要:结合“1+X”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本文以建筑结构基础与平法识图课程为例,构建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混合式教学模式。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依据建筑工程识图中级证书标准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岗位新需求,修订课程标准,重构课程内容模块,引入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校企共建课程线上资源,初探“1+识图主导、内外混合教学”的课程建设模式。
关键词:1+X;混合式教学;建筑结构基础与平法识图;校企共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5-0046-03
一、研究背景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校企应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1]用于指导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建设。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1]。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是可以融合线上线下的一种教学方式。线上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线下基于课堂教学,混合两种学习环境,两种学习方式,两种评价方式和多种学习资源[2]。通过职业教育的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职教云等教学平台,将企业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堂,将课堂纳入施工现场,强化情境教学功能[3],可以有效实现校内、校外教师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应该积极努力的方向。
“1+X”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等级证书以当前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着眼于考核学生建筑工程识图的技术技能水平,考核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识图理论知识和CAD绘图两部分。传统知识型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同时满足学历教学和建筑工程识图证书的需求。因此,探索实现“1+X”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等级证书相关课程从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的有效方法,探索课程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结构基础与平法识图课程建设模式探索
在“1+X”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等级证书背景下,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岗位——施工员的能力需求,校企协同,利用职教云平台开展基于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等级证书任务驱动下的混合式教学,积极探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模式是必要且可行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一)课程标准修订
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技能要求;高职在校学生及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者可从初级或中级起参加考核[4]。基于此,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接“1+X”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等级证书——土建施工(结构)类专业中级标准,校企共同修订建筑结构基础与平法识图课程标准,更加符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等级证书——土建施工(结构)类专业中级标准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中型建筑的结构设计说明识读、基础、柱(墙)、梁、板施工图及结构详图识读与绘制,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结构基础与平法识图课程标准中的主要内容是初识建筑结构基本理论、基本构件计算与构造要求及识读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基础、柱墙、梁、板及楼梯),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建筑结构基础与平法识图课程标准中缺少结构设计说明识读和结构构件施工图绘制内容。因此,可适当调整建筑结构基础与平法识图课程标准,适当增加结构设计说明识读内容,将各构件钢筋构造详图绘制纳入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体系重构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结构基础与平法识图课程建设改革,注重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基于实际工程项目图纸,对接“1+X”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中级),对课程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构,形成以基于建筑工程识图中级证书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模块的知识体系,重构后的课程内容体系见表1。
(三)课程资源建设
在高职扩招背景下,生源呈现出多元化、差异性显著等特点,如何针对不同生源进行分层教育,是亟须解决的问题[5],建设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在线开放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1+X”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等级证书背景下,建筑结构基础与平法识图课程采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式,依托于职教云平台,校企共建与建筑工程识图中级证书匹配的工程项目驱动下的课程资源。线上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实施方案、教学PPT、题库等文本资源,微课、案例视频、动画等视频资源,标准、图集、三维模型等拓展资源,线上教学资源需持续建设、更新。
(四)教学方法
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生源现状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特点,以建筑结构基础与平法识图课程为例,构建基于“1+X”建筑工程识图中级证书匹配工程项目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校内、校外老师协作教学,将建筑工程识图中级证书匹配项目贯穿课程始终,以期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程主要采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混合的方式,线上职教云平台上提供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教案、PPT、题库等教学资料,教师在课前发布学习、测试等任务,学生完成后教师查看完成情况,用于调整授课策略。
线下课堂由校内、校外指导老师共同组织,校内教师将匹配建筑工程识图中级证书的工程项目按相应模块分解,以项目子模块驱动教学,在真实的工程项目情境下,使学生获取建筑工程识图技能。
企业教师通过两种方式参与教学:一种是录制施工现场钢筋工程各构件(梁、板、柱、墙、基础等)视频,在施工现场情境中设置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识图问题,课中校内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解决问题;另一种是企业教师通过指导课程实践教学来帮助学生攻克课程难题,实训环节基于真实工程项目,例如企业教师发布实训任务,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各构件钢筋骨架强化识图技能,企业教师指导、点评、总结,帮助学生的建筑工程识图能力实现从知识型到技能型的转变。
(五)综合考核方式
结合“1+X”建筑工程识图技能中级证书标准,基于建筑结构基础与平法识图课程标准,构建线上+线下、双元评价主体(校内、校外)、侧重过程性評价的课程综合考核方式,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整个考核分为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过程评价包括平时表现、平时考核和项目考核三个部分[2]。
各个部分所占比例见表2。
三、结语
在“1+X”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等级证书背景下,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共建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促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趣味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促使教师由原来的讲授型教师逐渐向引导型教师转变,真正做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高职生源现状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建筑产业发展的需求侧在质量上不完全适应等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存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但仍然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毕竟,课程教学改革是一场持久战。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1-24).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吕太之,孙炯宁,陈勇. 技能竞赛任务驱动下的SPOC混合式教学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6):71-77.
[3] 宋乐. 能力本位教育视阈下我国职业教育育人模式探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1):71-75+95.
[4]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标准[S]. 2020.
[5] 刘立平,张伟华,王霞琴,等. 基于高职学生特点的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 信息系统工程,2021(03):161-162.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