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2021-11-07刘焱锋
刘焱锋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教师要把创新精神融合进每一位学生的心中,转化为每一位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能力;作文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一、丰富学生生活,开辟创新源泉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创造的动力。一个缺乏丰富生活经验的人是写不出充满生活情趣、富有创新体验的文章的。
(一)精心组织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
在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师应精心组织,力求丰富多彩,确保活动效果,可以组织智能竞赛,比如说“绕口令”“查字典接力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可以组织语文游戏,如“补充歇后语”“成语接龙”“猜谜语”等;可以组织设计制作,如“精制贺卡”“手抄报设计”“手工制作”等;可以组织访问考察,如“集市游览”“家乡寻美”等。
(二)及时关注相关学科的活动
为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契机,抓住各学科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点,以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如体育课上的比赛、音乐课中的欣赏、自然课中的实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调查访问以及班队活动等。语文教师要及时关注各学科教学活动,并加以有效地利用,从而促进作文教学。
(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度过的,家庭的生活、社会的环境为他们生活的丰富多彩提供了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校外时间,巧妙引导他们去广泛接触社会,主动参与实践,充分感受生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生活天地,丰富学生的创造源泉。如让学生把课本中的故事试着讲给家长听,组织学生郊游,到商店、工厂、车站调查访问等。
二、变换习作内容,培养创新思维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材中的一些训练要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习作训练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适当变换习作的内容、形式,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一)变换命题方式,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就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的确,小学生的年龄虽小,但他们已有自己的人生阅历,对任何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我们不能限制他们,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挖掘调动他们的人生阅历,了解他们不同的看法和情感體验,听取他们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评论,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创新意识。如一次习作时,笔者就在黑板上写下了“长江、警察、海豚、鸡蛋”4个词,请同学们用一件事,将4个词联系在一起,看谁写得巧妙。小学生的阅历不同,体验和感受不同,见解也就各不相同,写出来的作文自然各不相同,可谓是精彩纷呈。
(二)变换写作体裁,拓宽学生的创新空间
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并在此过程中增强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让他们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无拘无束地写自己想说的话。因此,习作中改变写作的体裁,就是拓宽学生创新空间的一个好办法。如学完《特殊的葬礼》一文后,笔者特地让学生以巴西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身份写一份自述,谈谈自己从雄伟壮观到消失的经过,从而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体现出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发展想象能力,增强创新体验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一个人如果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更不可能有任何预见。
(一)读中仿写,引导学生发散想象
发散想象是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向性的想象,在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仿写中发散想象,可以使学生在模仿中逐步学会创造。如在教学《夹竹桃》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选一种树木来写,学生就写得比较好,形意结合。通过读中仿写,仿中有创,在多角度多方向的发散想象中,学生就可以渐渐地从模仿中跳出来,拥有越来越广阔的想象天地。
(二)读中补写,引导学生扩展想象
扩展想象是根据已知事物的形象进行拓展性推想,使事物的形象扩展延伸。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有着丰富内涵的想象空间,有依据地引导学生进行扩展想象,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想象中的创造因素不断共生共长。如在教学《莫高窟》一文时,课文中描写了“飞天”的五种不同形态,笔者就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把书中没有写出来的那些形态写出来、演出来。在这样的补写练习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不断增强。
(三)编写童话,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
编写童话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儿童写给儿童的故事免不了幼稚,免不了缺乏逻辑,更难以摆脱模仿的痕迹,但这毕竟融进了许许多多儿童鲜活的思想,表现了他们真实的童心、童趣、童真。每一位老师都要尊重小学生的想象,蹲下身子,以一颗童心去理解小学生的想象,欣赏学生的想象,并以巧妙的方式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他们的想象向着更加合理、更加现实、更加富于创造的境界发展。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老师只有把创新精神融合进每一位学生的心中,转化为每一位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行为,才能真正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