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阅读能力跟上儿童成长的步伐
2021-11-07汪涛
汪涛
摘要:如何更好地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如何更好地让课外阅读能力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老师们可从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学起来。
关键词:儿童;课外阅读;网络资源
自去年秋季学期教小学四年级以来,笔者一直有个困惑:给学生买了很多书,为什么学生不愿看?这些书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很受欢迎的,有些书还是教材大纲里提到的课外拓展读物。在跟一些学生交流后,笔者发现,这个班的学生还在看插图比较多的读物,如带拼音的童话故事,漫画《爆笑校园》《阿衰》《寻宝记》等。这些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曹文轩、沈石溪等著名的儿童作家的作品却不怎么感兴趣,主要原因是这些作品篇幅较长。学生对文字多的书的排斥,是因为他们的阅读量或思维发展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还停留在低年级水平,没有跟上儿童成长的步伐。
如何更好地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如何更好地让课外阅读能力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这些成了目前笔者要解决的问题。无巧不成书,笔者在网上观课时受到了一些启发。
一、导读激趣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张祖庆老师的《灵犬莱西》的导读——电影遇见书,越读越美丽。
课一开始,张老师出示了一张幻灯片,内容是《灵犬莱西》这本书的开头:
绿桥村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山姆·凯拉克劳家的莱茜。莱茜是村里最出名的狗——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因为村里几乎每个人都同意,莱茜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的柯利犬。
绿桥村跟约克郡其他村子一样,村民们识狗、懂狗、爱狗,跟在他们脚边的也有不少出色的狗,但是他们一致认为,要是村子里出过比山姆·凯拉克劳的三色柯利犬还要好的狗,那一定是在很久以前他们还没有出生的时候。
第二,莱茜在村里这么出名还有一个原因。正如女人们说的:“你可以看着它调时间。”
小主人乔每天放学回家,莱茜都会准时地等在学校门口。几个星期、几个月、几年过去了,莱茜天天在门外等着。从小屋窗口张望的女人、主街上站在门边的店主,只要看到一条骄傲的黑白金三色的狗稳健地小步跑过,便会说:
“一定是三点五十五分了——莱茜过去了。”
第三,绿桥村的村民以莱茜为荣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代表了绿桥村村民的自尊。很多狗,长大后都被人买走,但莱茜一直留在山姆家,连路德灵公爵都无法买走它。它代表了某种钱也不能从他们身上夺走的自尊。
通过这个开头,张老师让学生捕捉文章给出的信息(莱西在村子里最出名的三个原因),再引导学生捕捉重要信息(地点、人物、事情),发现重要线索,最后简要介绍书的内容。张老师通过这些捕捉到的信息,教会孩子阅读长篇小说的策略:一细读,捕捉重要信息;二猜读,大胆推测情节。张老师结合电影《灵犬莱西》里截取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猜读的乐趣:意料之外的,情理之中的。张老师选取了四个精彩内容:遭遇雷电、遇到大湖、折断肋骨、被人网住,引导学生将电影与文字相结合来品读文字的魅力。笔者认为这种直观感受与阅读文本的结合,正是带领孩子走进课外阅读的最有效的方法。
中年级的孩子阅读能力有限,其关键可能在于课外阅读量还没能跟上他们的成长步伐,他们只对文字少插图较多的读物感兴趣。教会孩子阅读开头的方法(一次读不懂就多读几次),去捕捉重要信息,将有声有趣的直观画面与文字相结合,先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教会其品读的方法,有效地将学生“领进”阅读之门。教师运用猜读的方法很快缩短了学生和一本陌生的书之间的距离,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了儿童的阅读期待,整节课学生兴趣高涨。张老师千方百计地让儿童喜欢阅读一本好书,进而让他们自主地反复阅读,这不正是老师们要学习和借鉴的吗?
二、同读激趣
以古剑锋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曹文轩的作品《草房子》为例。古老师一开始就出示书里面的几个主要人物:桑桑、秃鹤、纸月、杜小康、细马,让学生说说他们最喜欢谁,并说出为什么喜欢这个人。在学生自由回答后,古老师小结:有一种成长,让人回味悠长。这样,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兴趣,再让学生说出这其中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最后,古老师教给学生这种提要式的读书方法。
古老师让学生分成小组学习书中的经典片段。如:那天,他在河边玩耍,见有渔船在河上用网打鱼,每一网都能打出鱼虾来,就在心里希望自己也有一张网。但家里却并无一张网。桑桑心里痒痒的,觉得自己非有一张网不可。他在屋里屋外转来转去,一眼看到了支在父母大床上的蚊帐。这明明是蚊帐,但在桑桑的眼中,它却分明是一张很不错的网。他三下两下就将蚊帐扯了下来,然后找来一把剪子,三下五除二地将蚊帐改制成了一张网,然后又叫来阿恕他们,用竹竿做成网架,撑了一条放鸭的小船,到河上打鱼去了。然后,古老师让学生说说:如果自己就是桑桑,此时是怎么想的。古老师与学生一起交流,抓住“明明”“分明”来细细品味“这明明是蚊帐,但在桑桑的眼中,它却分明是一张很不错的网”。课堂上,同學们七嘴八舌地嚷开了,因为他们的兴趣来了。兴趣需要直观,细品又需要文字,而古老师这种既有直观又有细品的方法,非常适合指导中年级学生阅读。
曹文轩在讲座中提道:读小说不要带着自己的理念去读,不要把它当作文学作品来读,而是要当小说来读,先读通再解读。古老师提取的是作者笔下的美,从美引入《草房子》,通过提要式阅读出示主要人物,通过几个节选片段来品读。这便是笔者理解的读书兴趣的培养。在听了张老师《灵犬莱西》的导读后,笔者想到了《草房子》这部电影,如果跟文本结合,也应该非常适合中年级的孩子,同读一本书,边看边品读,这些都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好方法。
曹文轩的作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其实距离是比较远的。现在的学生没有经历过农村生活,他们没有在小河中捉过鱼,也从未在树上捉过鸟。没有共鸣,也便没有阅读的兴趣;不会品读,也就体会不到其中的快乐。高年级的学生能够读懂曹文轩的作品,但中年级的学生读起来就有些难度。此时,如果阅读能力跟不上成长的步伐,学生的阅读就会脱轨,就会错过很多好书,就会耽误很多宝贵的时间。面对他们更愿意接受直观的视觉,而不愿意看过多文字内容的这种情况,古老师通过提取书里面的人物、事件,把一本很厚的书读薄了。这种“提取”阅读式的指导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因此,同读一本好书显得尤其重要。
三、绘本激趣
很多人认为,低年级的孩子适合读绘本,而到了中高年级就不再适合了。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曾这样描述绘本:“绘本,是适合0—100岁的人阅读的书。”很多绘本,从主题、文字、图画都遵循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一本薄薄的绘本,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也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发散思维。可见,中高年级的孩子同样适合读绘本。
曹文轩先生在讲座中也说道: 绘本就是通过简单的文字,向孩子传达哲学问题。不同年龄的人,在阅读绘本中,因阅历、思考方式、成长路径的不同,都会生成只属于自己的唯一的感触。而小学各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内容选择,它将成为语文教材的重要文本资源。绘本是国外孩子从小阅读的主要读物,准确地说,国外孩子的阅读主要是绘本。因此,中年级的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绘本来读,也是很有必要的。
如何更好地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如何更好地让课外阅读能力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老师导读、学生同读、绘本猜读;图画书、桥梁书、文字书的巧妙过渡,是有效激起孩子阅读兴趣的好方法。当然,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形式可以有所不同。例如,桥梁书可以帮助孩子从图画书过渡到文字书,逐渐实现自我阅读,也可以结合电影、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这些都是有效激起孩子阅读兴趣的好方法。当孩子爱上阅读了,阅读量便会增加,自然阅读能力也就跟上来了。
参考文献:
[1]郑宇.和大人一起读:让孩子在快乐阅读中悄然成长[J].小学语文,2016(11).
(责任编辑:奚春皓)